370702198002111048
摘要:本论文聚焦智能技术在园林绿化中的创新应用,通过深入剖析智能规划设计、智能灌溉系统、智能监测设施等多个关键应用方向,阐述了这些技术如何提升园林绿化的科学性、高效性与生态性。智能技术不仅优化了园林建设管理流程,还显著改善了园林的养护运营效率,为打造更加美观、舒适、可持续的园林环境提供了有力支撑,有望推动园林绿化行业迈向智能化发展的新阶段,实现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关键词:智能技术;园林绿化;创新应用;智能规划;智能灌溉;智能监测
一、引言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园林绿化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和作用愈发凸显。传统园林绿化模式在资源利用、管理效率等方面面临诸多挑战,难以满足人们对高品质城市绿色空间的需求。而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园林绿化行业带来了新的契机。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前沿技术逐渐渗透到园林绿化的各个环节,从规划设计到养护运营,智能技术正重塑着园林绿化的格局。通过对智能技术在园林绿化中的创新应用研究,能够揭示其内在运行机制,为行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助力城市实现绿色、智慧、可持续发展,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
二、智能技术在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创新应用
2.1智能规划设计辅助系统
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与建筑信息模型(BIM)等先进技术,智能规划设计辅助系统能够全面、精准地获取园林场地的各项基础信息。GIS可对地形、地貌、土壤类型、水文条件等地理要素进行详细分析,将复杂的地理信息以直观的可视化形式呈现,帮助设计师清晰把握场地特征。而BIM技术则侧重于园林建筑及景观设施的三维建模,从空间布局到细节构造都能精确模拟。设计师在进行景观布局与植物配置时,系统基于场地数据分析,提供科学合理的参考方案,如依据不同区域的光照、土壤酸碱度等条件,推荐适宜种植的植物品种,并通过模拟不同方案下植物的生长状态与景观效果,辅助设计师做出最优决策,极大提升了规划设计的科学性与前瞻性。
2.2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的融入
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为园林规划设计带来了沉浸式体验革新。在项目展示阶段,利用VR技术构建园林虚拟场景,客户与相关决策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未来园林建成后的实际效果,从整体布局到局部景观细节,都能全方位、多角度进行审视,提前发现潜在问题并及时调整方案。例如,在城市公园规划设计中,体验者可通过佩戴VR设备,漫步于虚拟公园内,感受不同季节、不同时段的景观氛围,对公园内道路走向、休憩设施布局等提出意见。AR技术则可在现实场景中叠加虚拟园林元素,设计师在实地考察时,借助移动设备,将规划设计方案以AR形式呈现在眼前真实的场地中,直观对比设计与现实环境的融合效果,实时优化设计,使规划设计与实际场地结合更为紧密。
2.3基于大数据的用户需求分析
大数据技术能够收集海量的用户行为数据,包括社交媒体上关于园林景观的讨论、旅游出行数据中对园林景点的偏好等。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深度挖掘与分析,园林规划设计师能够精准洞察用户需求与审美趋势。比如,通过分析游客在不同园林景点的停留时间、拍照热点区域等数据,了解用户对各类景观元素的喜爱程度;借助社交媒体舆情分析,掌握大众对园林功能设施的需求变化。基于这些分析结果,设计师在规划设计时可针对性地优化景观布局,增加热门景观元素,完善功能设施,打造更贴合用户需求、受大众欢迎的园林空间。
三、智能技术在园林设施设备中的创新应用
3.1智能灌溉系统
智能灌溉系统依托传感器技术与智能控制算法,实现精准灌溉。土壤湿度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水分含量,气象传感器收集气温、降水、光照强度、风速等气象数据。系统综合这些数据,利用智能算法精确计算植物的需水量,并据此自动调节灌溉设备的开启时间、灌溉时长与喷水量。相较于传统灌溉方式,智能灌溉系统避免了过度灌溉或灌溉不足的问题,有效节约水资源,同时确保植物在最佳水分条件下生长。在大型园林绿地中,通过分区设置传感器与灌溉设备,系统可根据不同区域植物种类、土壤条件等差异,实施差异化灌溉策略,显著提高灌溉效率与水资源利用率。
3.2智能照明系统
智能照明系统运用先进的传感器与自动化控制技术,根据光线、时间以及人流量等多因素实现自动调节。光照传感器实时感知环境光照强度,当环境光线变暗时,照明系统自动开启;随着光线增强,系统逐渐降低亮度直至关闭。时间控制模块可根据不同季节、不同时段的需求,设定照明设备的开关时间,如在夏季夜晚适当延长照明时间,冬季则相应缩短。此外,人流量传感器可监测区域内人员活动情况,当检测到有人活动时,提高照明亮度,保障人员安全与活动便利性;无人区域则降低亮度,节约能源。智能照明系统不仅营造出舒适宜人的园林夜间氛围,还大大降低了能源消耗,实现节能与景观效果的平衡。
四、智能技术在园林养护运营中的创新应用
4.1植物健康监测与养护提醒
运用图像识别技术和无人机巡检等手段,实现对植物健康状况的实时监测。在园林中布置高清摄像头,定期拍摄植物图像,利用图像识别算法分析植物叶片颜色、形态、病虫害特征等,及时发现植物病虫害、营养不良等问题。无人机搭载高清摄像设备与多光谱传感器,能够快速对大面积园林植物进行巡检,获取植物的生长态势、植被覆盖度等信息。当系统检测到植物出现异常情况时,立即向养护人员发送提醒信息,包括异常位置、异常类型等,养护人员可根据提醒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与养护措施,提高养护工作的针对性与时效性,保障植物健康生长。
4.2资源优化调配管理系统
借助大数据分析和管理系统,对园林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进行优化调配。通过收集养护工作记录、设备使用情况、物资采购数据等信息,分析不同时间段、不同区域的资源需求规律。例如,根据植物生长季节与病虫害发生规律,合理安排养护人员的工作任务与工作区域;依据设备维修记录与使用频率,提前规划设备维护与更新计划;结合物资消耗数据,优化物资采购数量与采购时间。通过资源优化调配管理系统,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园林整体运营管理效率。
五、总结
智能技术在园林绿化中的创新应用,已成为推动该行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从园林规划设计阶段的智能辅助系统、VR与AR技术融入及大数据分析,到园林设施设备中的智能灌溉、照明与监测系统,再到园林养护运营中的植物健康监测、资源优化调配,显著提升了行业的科学性、高效性与生态性。这些创新应用不仅优化了园林建设与管理,改善了植物生长环境,还为游客提供了更优质的体验,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未来,需进一步加大技术研发投入,降低技术应用成本,完善数据安全保障体系,加强专业人才培养,持续推动智能技术与园林绿化深度融合,让智能技术更好地服务于园林绿化事业。
参考文献
[1]刘清,萧浪涛,何长征,等.计算机技术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29(6):4.
[2]张娜.数字化信息系统在西安市园林绿化管理中的应用研究——以西安市兴庆宫公园为例[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24.
[3]池长加.园林绿化智能浇灌技术应用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24,30(12):115-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