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兴市人民医院 334200
【摘要】目的: 探讨社区延续护理对偏瘫患者康复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偏瘫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在常规出院指导基础上给予社区延续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康复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康复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也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社区延续护理可有效提高偏瘫患者康复依从性,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社区延续护理;偏瘫;康复依从性;生活质量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升,偏瘫患者急性期死亡率逐渐降低,但幸存者往往遗留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负担[1]。康复治疗对于偏瘫患者功能恢复至关重要,然而患者出院后常因缺乏专业指导与监督,康复依从性不佳,影响康复效果[2]。社区延续护理作为医院护理的延伸,能够为出院患者提供持续、个性化的护理服务,确保康复计划在家庭环境中顺利实施[3]。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社区延续护理对偏瘫患者康复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具体影响,为优化偏瘫患者护理模式提供依据。
1.材料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 2022 年 1 月至 2024 年 1 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后出院的偏瘫患者 120 例。纳入标准:符合偏瘫诊断标准,经头颅 CT 或 MRI 确诊;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楚,具有一定沟通理解能力;居住于本社区,方便接受社区随访;患者及家属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等其他严重躯体疾病;存在认知障碍、精神疾病无法配合研究者。将 120 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60 例。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出院时给予常规出院指导,包括康复锻炼的基本动作示范(如肢体关节活动、翻身、坐起等)、饮食注意事项、按时服药提醒等,发放康复宣传手册,并告知如有问题可电话咨询医院。
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出院指导基础上实施社区延续护理。
为提高偏瘫患者术后康复效果,可组建专业社区延续护理团队,成员包括社区护士、康复治疗师、营养师和心理咨询师,均经过专业培训,熟悉患者康复流程与要点。出院前1周,团队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涵盖康复锻炼、饮食营养和心理疏导等内容。出院后,团队开展定期上门随访,第1个月每周1次,第2、3个月每2周1次,之后每月1次。随访过程中,康复治疗师指导康复锻炼,营养师调整饮食方案,心理咨询师帮助缓解焦虑和抑郁,社区护士监测生命体征、皮肤状况,督促按时服药并解答护理疑问。此外,建立线上沟通平台,如微信公众号和微信群,为患者及家属提供便捷的沟通渠道。医护人员通过平台定期推送康复知识和护理小贴士,解答患者反馈的问题,确保及时解决护理难题。该延续护理模式有助于提升患者康复效果,减少并发症,增强生活质量[4]。
1.3观察指标
(1)康复依从性:采用自制康复依从性量表,于出院后 3 个月进行评估,量表内容包括康复锻炼依从性、服药依从性、定期复查依从性等方面,总分 100 分,≥80 分为依从性良好,60-79 分为依从性中等,<60 分为依从性差。
(2)生活质量:运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于出院后 3 个月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该量表包含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 8 个维度,得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5.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²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康复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在康复依从性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70.0%的患者康复依从性良好,25.0%中等,仅5.0%差;而对照组良好者为41.7%,中等33.3%,差者占25.0%。统计分析显示,观察组良好依从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表明干预措施有效提升了患者的康复参与度和依从性,为康复效果的提升奠定基础。
表1两组患者康复依从性比较
组别 | 康复依从性良好 (例) | 康复依从性中等 (例) | 康复依从性差 (例) | 康复依从性良好率 (%) | 统计量 (χ²) | P值 |
观察组 | 42 | 15 | 3 | 70.0 | 10.98 | <0.05 |
对照组 | 25 | 20 | 15 | 41.7 |
2.2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出院后3个月,观察组在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具体数据如下:生理功能65.2分 vs 52.1分,生理职能58.6分 vs 45.3分,躯体疼痛62.3分 vs 50.2分,总体健康60.1分 vs 48.6分,活力59.4分 vs 46.7分,社会功能63.5分 vs 51.2分,情感职能57.3分 vs 44.1分,精神健康61.2分 vs 49.3分。这表明,干预措施显著促进了观察组的全面康复和生活质量提升。
表2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SF-36量表评分)
维度 | 观察组 (n = 60) | 对照组 (n = 60) | 统计量 (t) | P值 |
生理功能 | 65.2 ± 8.3 | 52.1 ± 7.6 | 7.14 | <0.05 |
生理职能 | 58.6 ± 7.2 | 45.3 ± 6.8 | 8.02 | <0.05 |
躯体疼痛 | 62.3 ± 7.9 | 50.2 ± 7.1 | 6.89 | <0.05 |
总体健康 | 60.1 ± 8.1 | 48.6 ± 7.5 | 6.35 | <0.05 |
活力 | 59.4 ± 7.5 | 46.7 ± 6.9 | 7.62 | <0.05 |
社会功能 | 63.5 ± 8.2 | 51.2 ± 7.4 | 6.74 | <0.05 |
情感职能 | 57.3 ± 7.8 | 44.1 ± 6.5 | 7.31 | <0.05 |
精神健康 | 61.2 ± 8.4 | 49.3 ± 7.6 | 6.18 | <0.05 |
3.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社区延续护理相较于常规出院指导,显著提高了偏瘫患者的康复依从性,促进了患者积极参与康复训练、按时服药和定期复查。通过专业团队上门随访与线上指导相结合,为患者提供了个性化、全方位的康复支持,有效解决了居家康复中的难题。同时,社区延续护理显著改善了偏瘫患者的生活质量,帮助患者在生理功能、心理状态、社会交往等方面恢复正常生活。鉴于其明显优势,建议在未来的偏瘫患者护理中广泛应用社区延续护理,并优化服务细节,以更好地服务患者[5]。未来研究应考虑扩大样本量、延长随访时间,深入分析社区延续护理对不同年龄段和病因的偏瘫患者的长期效果差异,为精准化护理提供更加坚实的依据。同时,可结合远程医疗、智能康复设备等新兴技术,进一步提升社区护理的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1]卢学萍,王文娟,魏海霞,等.炎症性肠病病人医院-社区联动延续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护理研究,2024,38(24):4371-4377.
[2]张娟,宋佳.阶段性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依从性及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24,31(12):1537-1538.
[3]黄彩妹,陆柳雪,罗梅银,等.医院—社区—家庭延续护理对慢阻肺出院患者肺康复效果的Meta分析[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24,46(05):751-759.
[4]高瑞华.基于微信平台的“医院-社区-家庭”三位一体化延续性护理在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医药前沿,2024,14(26):90-92.
[5]马俊玲.社区延续护理联合辨证施护对脑梗死偏瘫生活质量的影响[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03):17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