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黄陂区人民医院 430300
【摘要】目的:探讨脊柱压缩性骨折术后疼痛管理与早期活动干预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 80 例脊柱压缩性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40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疼痛管理与早期活动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疼痛缓解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 3 个月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术后 12h、24h、48h 的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疼痛缓解时间为(3.2±1.1)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5.6±1.8)d(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1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 27.5%(P<0.05);术后 3 个月,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脊柱压缩性骨折术后实施疼痛管理与早期活动干预,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程度,缩短疼痛缓解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脊柱压缩性骨折;术后疼痛管理;早期活动;护理
脊柱压缩性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类型,多由骨质疏松、外伤等因素引起。手术治疗是目前脊柱压缩性骨折的主要治疗方法,但术后患者常伴有疼痛、活动受限等问题,不仅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还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1]。有效的疼痛管理和早期活动干预对于促进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至关重要。疼痛管理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早期活动干预有助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2]。然而,目前临床上对于脊柱压缩性骨折术后疼痛管理与早期活动干预的护理缺乏系统的研究和规范的操作流程。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脊柱压缩性骨折术后疼痛管理与早期活动干预的护理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依据。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 2020 年 1 月至 2024年 12 月我院收治的 80 例脊柱压缩性骨折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脊柱压缩性骨折的诊断标准;均接受手术治疗;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肝、肾等脏器功能障碍者;精神疾病患者;存在认知障碍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 80 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40 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骨折部位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含病情观察、生命体征监测、伤口护理及饮食指导。观察组在常规护理之上,实施疼痛管理与早期活动干预。
疼痛管理:术后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0 分为无痛,10 分为剧痛,于术后 12h、24h、48h 各评一次。依结果,轻度疼痛(VAS 评分 3 分以下)口服非甾体抗炎药;中度疼痛(VAS 评分 4 - 6 分)口服或肌注弱阿片类药;重度疼痛(VAS 评分 7 分以上)静滴强阿片类药。同时,以音乐疗法(每天 2 次,每次 30min 舒缓音乐)、放松训练(每天 2 次,每次 20min 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松弛)等非药物法止痛。
早期活动干预:术后当天,每 2h 协助轴向翻身防压疮,指导双下肢肌肉等长收缩训练,每次 5s,每组 10 次,每天 3 组。术后 1 - 3 天,指导从 30° 开始直腿抬高训练,每组 10 次,每天 3 组;协助床头抬高 30° - 45° 坐起,每次不超 30min,每天 2 - 3 次。术后 4 - 7 天,指导腰背肌功能锻炼(如五点、三点支撑法),每组 10 次,每天 3 组;协助佩戴腰围下床活动,渐增活动量与时间。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 12h、24h、48h 的疼痛评分。
记录两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时间,以 VAS 评分降至 3 分以下为疼痛缓解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包括压疮、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
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对两组患者术后 3 个月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物质生活状态四个维度,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x±s)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²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一)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比较
观察组术后 12h、24h、48h 的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比较
组别 | 例数 | 术后 12h 疼痛评分 | 术后 24h 疼痛评分 | 术后 48h 疼痛评分 |
观察组 | 40 | 4.6±1.2 | 3.5±1.0 | 2.3±0.8 |
对照组 | 40 | 6.3±1.5 | 5.2±1.3 | 3.8±1.1 |
t 值 | 5.427 | 6.235 | 6.874 | |
P 值 | <0.05 | <0.05 | <0.05 |
(二)两组患者疼痛缓解时间比较
观察组疼痛缓解时间为(3.2±1.1)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5.6±1.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45,P<0.05)。
(三)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10.0%(4/40),其中压疮 1 例,肺部感染 1 例,深静脉血栓 2 例;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27.5%(11/40),其中压疮 3 例,肺部感染 4 例,深静脉血栓 4 例。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4.563,P<0.05)。
(四)两组患者术后 3 个月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术后 3 个月,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 3 个月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组别 | 例数 | 躯体功能 | 心理功能 | 社会功能 | 物质生活状态 |
观察组 | 40 | 78.5±8.2 | 76.3±7.9 | 75.6±8.1 | 74.2±7.8 |
对照组 | 40 | 70.3±7.5 | 68.2±7.3 | 66.5±7.6 | 65.1±7.2 |
t 值 | 4.876 | 5.123 | 5.345 | 4.987 | |
P 值 | <0.05 | <0.05 | <0.05 | <0.05 |
3、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脊柱压缩性骨折术后实施疼痛管理与早期活动干预,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程度,缩短疼痛缓解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疼痛管理通过科学的疼痛评估和合理的药物及非药物止痛方法,能够及时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疼痛[3];早期活动干预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恢复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活动方案,有助于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预防并发症的发生[4]。因此,在临床护理中,应重视脊柱压缩性骨折术后患者的疼痛管理与早期活动干预,以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如何优化疼痛管理与早期活动干预的方案,提高护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同时,也可以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康复依从性。
参考文献
[1]陈晓丹, 曲新军, 茅丽丹. 脊柱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脊柱转移性肿瘤时疼痛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J]. 颈腰痛杂志, 2024(06):1025-1028.
[2]王婷, 许晓芳. 目标导向式循序渐进护理模式对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术后疼痛、自我效能及功能恢复的影响[J]. 吉林医学, 2024,45(11):2852-2854.
[3]李杰, 王明星, 胡月. 基于循证医学联合策略优化管理模式在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J]. 老年医学与保健, 2024,30(03):834-839.
[4]谢三风, 许秋林, 谢凡萍.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病人PVP术后快感缺失对早期下床活动情况的影响[J]. 全科护理, 2023,21(13):1817-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