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护理干预在磁共振放射检查中的护理效果及对患者心理波动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5-03-14
/ 2

探究护理干预在磁共振放射检查中的护理效果及对患者心理波动的影响

黄婷婷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重庆市沙坪坝区 400033

摘要研究、分析护理干预在磁共振放射检查中的护理效果及对患者心理波动的影响。方法:研究围绕在我院行磁共振放射检查的患者(50例)展开,择取时间始于2023年3月止于2024年3月,基于数字法的前提下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有25例,检查中分别应用常规护理、舒适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舒适护理干预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相比之下对照组则较高,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适护理实施后,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心理得以明显缓解,SAS、SDS评分呈良好趋势,反观对照组情况则相对欠佳,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磁共振放射检查中,护理干预发挥着重要辅助作用,但相较于常规护理,舒适护理的应用效果更加明显,有利于进一步稳定患者的心态,值得推广。

关键词:护理干预;磁共振放射检查;影响

磁共振是临床常见影像学检查手段,主要是基于原子核自旋特性从而实现影像的生成,此方法无需应用射线,主要依靠磁场及无害无线电波。此检查的实施,可详细的观察到受检者的组织解剖图像,故应用范围更广,包括头部、脊柱、盆腔等。另外,在神经、肌肉骨骼损伤,或是脑部结构功能等检查中,磁共振的应用价值也明显较高。但值得注意的是,受检查时间较长等因素的影响,受检者心理波动较大,不利于检查的顺利展开,也降低了检查结果准确性,故强化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就护理干预在磁共振放射检查中的护理效果及对患者心理波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围绕在我院行磁共振放射检查的患者(50例)展开,择取时间始于2023年3月止于2024年3月,基于数字法的前提下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有25例对照组男女占比15:10,年龄区间为22-71岁,平均年龄为(40.30±6.41)岁;观察组男女占比为13:12,年龄区间为22-73岁,平均年龄为(41.18±6.31)岁。将患者的年龄等资料予以对比、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符合磁共振检查指征;资料齐全;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合并恶性肿瘤等严重疾病;磁共振检查史;磁共振检查禁忌;精神疾病史;认知障碍;意识障碍;语言沟通障碍;中途退出者。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检查前综合评估患者的身体情况,告知患者磁共振检查流程、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等,并为患者说明检查中如何正确配合;检查后,观察患者是否存在异常,嘱患者如若有明显不适,需立即就医。观察组实施舒适护理:1.2.1培训:舒适护理的展开对护理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且还需熟练运用各护理措施。因此,为充分发挥舒适护理效能,就像做好培训工作,包括磁共振检查护理技巧、舒适护理方法等,不断强化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及综合素质,促使其能够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为患者提供优质、专业的护理服务。1.2.2舒适护理的实施:(1)采取通俗易懂的语言告知患者预约及候诊时间,并为患者讲解磁共振检查流程、相关禁忌等,询问患者有无基础性疾病,对于患者提出的疑问,要及时进行解答。在此过程中,需观察患者有无焦虑等负面心理,明确患者的心理特征,有针对性的展开心理疏导。例如,

可通过强化交流等转移注意力的形式缓解或减轻其不良心理,增强患者的检查信心,提高患者的依从性。(2)仔细的核对申请单据,包括检查项目、检查前准备等,掌握患者检查重点,如若患者过于紧张,可让患者观摩他人检查过程,有利于减轻其紧张感。再次向患者展开健康宣教,旨在强化患者对此项检查的认知,促使其积极配合。另外,让患者去除身上的金属物品,放于指定位置妥善保管。

(3)在检查过程中,需为患者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检查环境,将室内温湿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调整光线,旨在促进患者舒适度的提高。同时,指导或帮助患者取正确体位,积极配合医生,留意患者有无不适。增强扫描的过程中,穿刺时应首选粗直、易固定的血管,留意患者的体征变化,包括心率、血压等,发现异常及时处理。(4)检查后,协助患者慢慢下床,留观30分钟,期间静坐休息,不可剧烈运动,观察是否存在不良反应。如若患者病情允许,可让患者多饮热水,增加尿量,旨在促进造影剂的排出[1-2]

1.3观察指标

在磁共振放射检查中实施不同护理干预后,观察患者有无不良反应发生,以HAMD、HAMA量表为基准合理评估心理状态,分数越低心理状态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1.0软件完成研究中所涉数据的统计、分析,t、X2分别应用于计量、计数资料的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良反应

观察组在磁共振放射检查护理中应用舒适护理干预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相比之下对照组则较高,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组别

n

低血压

恶心

肌肉紧张

总发生率

观察组

25

1(4.0)

1(4.0)

1(4.0)

3(12.0)

对照组

25

4(16.0)

3(12.0)

3(12.0)

10(40.0)

2.2心理状态

在磁共振放射检查护理中实施舒适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不良心理得以明显缓解,HAMA、HAMD评分较低,反观对照组则相对较高,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的HAMA、HAMD评分对比

组别

n

HAMD

HAMA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

25

27.06±3.25

13.38±3.04

28.13±3.02

11.46±2.43

对照组

25

28.54±4.10

19.37±3.12

29.73±3.15

18.65±2.02

3、讨论

MRI凭借高分辨率、高敏感性等优势,在临床神经、肌肉骨骼损伤、脑部结构等诊断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受患者相关知识缺乏、检查耗时较长等因素的影响,患者的依从性往往较低,不利于检查的顺利展开。护理干预的实施,可为此项检查的顺利展开提供保障[3]。常规护理缺乏针对性,护理效果难以达到理想化,故寻求一种更加科学、合理的护理模式就显得尤为必要。舒适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全程贯穿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将其应用于磁共振辐射检查护理中,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展开护理干预,可最大化满足患者的实际需求,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减轻或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不仅能够进一步缩短检查时间,且对于降低或预防不良反应起着积极的意义[4]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在磁共振辐射检查护理中应用舒适护理干预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HAMA、HAMD评分呈明显降低趋势,相比之下对照组情况则相对欠佳,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磁共振放射检查中,护理干预发挥着重要辅助作用,但相较于常规护理,舒适护理的应用效果更加明显,有利于进一步稳定患者的心态,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媞,邝晓.个性化护理干预在脑损伤患者磁共振检查中的应用效果[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1,4(11):251-252.

[2]卢婉波,章燕利.综合护理联合心理认知干预对抑郁症患者心理波动的影响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22,34(7):70-72.

[3]刘海燕,李洁,刘风.护理干预在磁共振放射检查中的护理效果及对患者心理波动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1,4(4):89-90.

[4]郭路路.护理干预对磁共振检查效果的影响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22,29(2):15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