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教育”思想下的幼儿生态活动体验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5-03-14
/ 2

“活教育”思想下的幼儿生态活动体验

彭景

内江市第三幼儿园 641000

摘要:“活教育”思想强调教育应源于生活、回归自然,让儿童在真实体验中主动探索与成长。幼儿生态活动体验符合这一理念,通过亲近自然、观察生态现象、参与环境保护等活动,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和探究能力。本文基于“活教育”思想,分析幼儿生态活动体验的意义,探讨生态活动的设计策略,并提出优化生态教育的实施建议,以期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并提升其生态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活教育;幼儿教育;生态体验;环境保护;探究学习

“活教育”思想是由陈鹤琴提出的一种教育理念,主张教育应服务于儿童的真实生活,引导他们在实践与体验中学习和成长。幼儿正处于认知世界的关键阶段,对自然环境充满好奇,因此,将生态活动融入幼儿教育,不仅有助于激发他们的探索兴趣,还能培养其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当前,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幼儿生态教育逐渐受到重视。然而,在实际教育过程中,仍存在生态活动形式单一、缺乏系统设计等问题。因此,本文基于“活教育”思想,探讨如何通过生态活动体验提升幼儿的环境认知与生态素养,并提出优化策略,以更好地实现幼儿生态教育的目标。

1. 幼儿生态活动体验的意义

1.1 促进幼儿的自然认知与探索能力发展​

幼儿时期是认知世界的关键阶段,生态活动为他们打开自然之门。在花园里,幼儿观察花朵从含苞待放到绽放的过程,了解植物生长规律,认识不同花朵的特征,丰富对植物的认知。当他们在草地寻找昆虫,好奇地观察蚂蚁搬家、蜗牛爬行,探索小动物的生活习性,感官充分调动,探索欲愈发强烈。通过触摸粗糙的树皮、聆听清脆的鸟鸣、嗅闻泥土的芬芳,幼儿在多感官体验中不断发现自然的奥秘,逐步构建起对自然世界的基础认知体系,探索能力也在一次次好奇的尝试与发现中得到锻炼与提升。​

1.2 培养幼儿的环境责任感与生态保护意识​

生态活动能在幼儿心中播下环保种子。当幼儿参与植树活动,亲手种下小树苗,为它浇水、施肥,看着树苗慢慢长大,会深刻体会到生命的珍贵与成长的不易,从而懂得珍惜和保护植物。在垃圾分类活动中,他们学习分辨不同垃圾,明白正确分类对环境的重要性,逐渐养成不乱扔垃圾的好习惯。在公园清理垃圾的实践里,幼儿直观看到垃圾对环境的破坏,意识到自己的行为能为保护环境出一份力,由此萌发出环境责任感,主动关心生态,积极参与保护行动。​

1.3 增强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

生态活动常以小组形式开展,为幼儿提供了良好社交平台。在搭建鸟巢活动中,幼儿们围坐一起,商量使用什么材料、怎么搭建,有人负责找树枝,有人负责固定,彼此交流想法、分工合作。当遇到困难,如树枝不够长,他们会共同讨论解决办法,向他人寻求帮助。在观察候鸟迁徙的小组活动里,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发现,互相倾听、补充,增进彼此了解,在互动中学会沟通技巧,懂得尊重他人意见,团队协作意识与社会交往能力在轻松愉快的生态活动中不断增强。

2. 幼儿生态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2.1 生态活动的内容选择与情境创设​

生态活动内容应贴合幼儿年龄特点。对于小班幼儿,简单有趣的自然感知活动为佳,如收集不同形状的树叶,感受树叶的触感、颜色差异。中班幼儿可开展种植小实验,观察种子发芽过程,了解植物生长要素。大班则能进行生态系统探索,如研究池塘生态。情境创设至关重要,模拟森林场景,用绿色幕布作树林,摆放仿真动物,让幼儿身临其境。设置 “拯救地球” 情境,幼儿扮演环保小卫士,激发参与热情,在充满趣味与挑战的情境中,全身心投入生态活动,更好地理解和学习生态知识。​

2.2 生态体验中的探究式学习方法应用​

探究式学习让幼儿在生态体验中主动求知。在探索土壤秘密时,幼儿提出问题:土壤里有什么?随后自主寻找工具,用小铲子挖土,用放大镜观察,发现土壤里有小虫子、草根等。他们记录观察结果,尝试分析土壤成分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在研究雨水形成的活动中,幼儿通过模拟实验,加热水产生水蒸气,遇冷形成水珠,验证自己的猜想,了解自然现象原理。教师引导幼儿思考、实践,鼓励他们大胆质疑、验证,在探究过程中,幼儿不仅学到生态知识,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极大锻炼。​

2.3 生态活动的评价方式与效果反馈​

生态活动评价需多元全面。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如参与度、合作能力、探索热情等。通过幼儿的作品,像绘画的生态场景、撰写的观察日记,评估其对生态知识的理解与表达。还可设置小任务,如让幼儿介绍一种植物,检验知识掌握程度。效果反馈能优化活动,根据评价结果,若幼儿对生态系统理解困难,可调整活动内容,增加趣味讲解或实地观察。若合作环节问题多,可改进分组方式,加强引导,让生态活动更符合幼儿需求,发挥更大教育价值。

3. 幼儿生态教育的优化策略

3.1 建立家庭、学校与社区的协同育人模式​

家庭、学校与社区携手,能为幼儿提供全方位生态教育。学校开设生态课程,组织户外实践,如校园植物观察。家长在家中与幼儿一起照顾绿植、进行垃圾分类,将生态教育融入日常生活。社区可开放公园、湿地等自然场所,举办生态讲座、环保活动,邀请幼儿参与。家庭、学校、社区定期交流,分享幼儿生态教育情况,共同制定教育计划,形成教育合力,让幼儿无论在家、在校还是在社区,都能沉浸在生态教育氛围中,持续提升生态素养。​

3.2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增强生态体验的互动性​

现代科技为幼儿生态体验添彩。借助虚拟现实(VR)技术,幼儿足不出户就能 “走进” 热带雨林,与虚拟动物互动,感受雨林生态魅力。通过增强现实(AR)应用,扫描现实中的植物,手机屏幕上便呈现植物详细信息与 3D 生长过程,让学习更直观有趣。智能穿戴设备可记录幼儿户外活动步数、消耗能量,激励他们多参与生态活动。在线生态学习平台提供丰富资源,幼儿能观看生态纪录片、参与互动游戏,与其他小朋友交流分享,打破时空限制,增强生态体验的趣味性与互动性。​

3.3 构建长期有效的幼儿生态教育体系​

构建长期体系确保幼儿生态教育持续推进。从幼儿园小班到大班,制定连贯课程规划,逐步加深难度。小班启蒙感知自然,中班探索生态现象,大班深入理解生态系统。定期开展生态主题活动,如每月一次环保行动。培养专业师资,让教师掌握先进生态教育理念与方法。建立教育资源库,收集优质教案、绘本、视频等。同时,与小学生态教育衔接,使幼儿在成长过程中,生态教育不断线,为终身环保意识与行为奠定坚实基础。​

​4结语

在“活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幼儿生态活动体验不仅能丰富幼儿的学习经历,还能培养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通过科学合理的活动设计、探究式学习方法的应用以及家庭、学校、社区的协同合作,可以进一步提升幼儿生态教育的质量。未来,应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拓展生态体验的方式,使幼儿在真实、生动的生态实践中成长,最终形成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良好价值观。

参考文献

[1] 王芳, 李志远. “活教育”思想在幼儿生态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 学前教育研究, 2023, 41(2): 45-52.

[2] 赵明, 刘晓东. 幼儿生态活动体验的教育价值探讨[J]. 教育科学, 2022, 39(4): 33-40.

[3] 陈建华, 何伟. 生态教育视角下的幼儿探究式学习模式[J]. 现代幼儿教育, 2021, 50(6): 12-19.

[4] 张丽, 朱晓东. 家园共育在幼儿生态教育中的作用分析[J]. 早期教育研究, 2020, 37(5): 6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