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项目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5-03-14
/ 2

建筑工程项目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徐言诏

422822197201095012

摘要:本文深入探究建筑工程项目中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紧密联系,详细阐述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建筑工程中的融入,涵盖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及生态平衡等核心思想。从资源利用、污染控制、生态保护等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环境保护措施,如采用节能设备、加强废弃物管理、保护施工地生态等。同时,通过完善法规政策、强化技术创新、提升人员意识等途径,为建筑工程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旨在推动建筑行业实现绿色转型,达成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建筑工程;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资源利用;生态保护

一、引言

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建筑工程项目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开展,为社会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提升做出巨大贡献。然而,建筑行业也成为资源消耗大户与环境污染的重要源头。施工过程中对大量原材料的开采与使用,不仅造成资源的快速枯竭,还引发生态破坏;施工产生的扬尘、噪声、污水及废弃物等,严重影响周边环境质量与居民生活。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的今天,如何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建筑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课题。这不仅关系到建筑行业自身的长远发展,更对全球生态环境的改善与人类社会的持续进步意义重大。

二、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建筑工程中的融入

2.1资源节约理念的贯彻

在建筑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中,从规划设计阶段起,就应秉持资源节约理念。优化设计方案,精确计算建筑体量与空间布局,避免过度建设造成资源浪费。在施工阶段,选用节能型施工设备,如变频塔吊、节能电焊机等,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减少设备空转时间,降低能源消耗。推广使用可重复利用的材料,像周转式模板、可拆卸脚手架等,提高材料利用率,减少新材料的使用量。对于水资源,设置雨水收集系统,将收集的雨水用于混凝土养护、道路洒水降尘等,提高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率,从各个环节减少资源的浪费,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

2.2环境友好理念的践行

践行环境友好理念要求建筑工程在施工及运营过程中,最大程度降低对周边环境的负面影响。在施工场地周边设置有效的围挡,减少扬尘扩散;对易产生扬尘的物料进行密闭储存或覆盖,定期对施工场地进行洒水降尘。选用低噪声施工设备,并采取隔音、降噪措施,如设置隔音屏障、合理安排施工时间等,避免施工噪声干扰周边居民正常生活。施工废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防止对地表水、地下水造成污染。在建筑运营阶段,采用绿色环保的装修材料,减少室内有害气体的释放,营造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使建筑与周边环境和谐共生。

2.3生态平衡理念的维护

维护生态平衡理念贯穿建筑工程项目始终。在项目选址时,充分考虑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尽量避开生态敏感区域,如自然保护区、湿地等。若无法避免,应制定详细的生态保护与修复方案。在施工过程中,保护施工现场及周边的植被,对于因施工破坏的植被,及时进行植被恢复与绿化工作。合理规划施工场地内的排水系统,避免因施工导致水土流失,维护土壤的稳定性与生态功能。通过这些措施,确保建筑工程项目的实施不会对当地生态平衡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健康。

三、建筑工程项目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3.1资源利用优化措施

优化资源利用是建筑工程项目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在材料选择上,优先选用本地生产的建筑材料,减少运输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与碳排放。推广使用新型节能、环保材料,如保温隔热性能良好的新型墙体材料,可有效降低建筑能耗。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材料管理,建立严格的材料采购、领用制度,避免材料浪费。对于废弃材料,进行分类回收与再利用,例如将废弃混凝土破碎后作为再生骨料用于道路基层或新混凝土生产。在能源利用方面,除采用节能设备外,可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为施工现场部分设备供电,降低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2环境污染控制措施

有效控制环境污染是建筑工程项目环境保护的核心任务。针对扬尘污染,施工现场应配备专业的降尘设备,如雾炮机,定时对场地进行喷雾降尘。对施工现场道路进行硬化处理,减少车辆行驶产生的扬尘。在噪声污染控制方面,除选用低噪声设备和设置隔音屏障外,还可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如采用静压桩技术替代传统的锤击桩技术,减少打桩过程中的噪声产生。对于施工废水,设置专门的污水处理设施,采用沉淀、过滤、中和等工艺,对废水进行处理,去除其中的有害物质,使其达到排放标准后再排放。对于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进行分类收集,可回收利用的废弃物进行回收处理,不可回收的则按照相关规定运至指定的垃圾填埋场进行处置,防止废弃物对环境造成污染。

3.3生态保护措施

生态保护措施是建筑工程项目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在施工前,对施工现场及周边的生态环境进行详细调查,制定针对性的生态保护方案。对于施工区域内的珍稀动植物,采取迁移保护等措施,确保其生存环境不受破坏。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施工范围,避免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不必要的扰动。施工结束后,及时对施工场地进行生态修复,种植适宜的植被,恢复土壤的肥力与生态功能。

四、建筑工程项目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机制

4.1法规政策保障

完善的法规政策是建筑工程项目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政府应制定严格的建筑工程环境保护法规,明确建筑工程在资源利用、污染排放、生态保护等方面的标准与要求,对违反规定的企业进行严厉处罚。出台鼓励建筑工程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如对采用绿色环保技术与材料的建筑项目给予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引导企业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

4.2技术创新保障

技术创新是推动建筑工程项目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动力。加大对建筑工程环保技术研发的投入,鼓励科研机构、高校与建筑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同研发新型节能技术、环保材料生产技术、施工污染控制技术等。例如,研发高效的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用于建筑供电;开发新型环保涂料,减少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推广应用智能化施工管理技术,通过实时监测与数据分析,优化施工过程中的资源配置,提高施工效率,降低能源消耗与环境污染。

4.3人员意识保障

人员意识的提升是建筑工程项目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加强对建筑工程从业人员的环保教育与培训,将可持续发展理念、环保法规政策、环保技术知识等纳入培训内容,提高从业人员的环保意识与专业技能。定期组织环保知识讲座、培训活动,邀请专家进行授课,分享行业最新的环保理念与技术。通过开展环保知识竞赛、优秀环保案例评选等活动,激发从业人员参与环保工作的积极性。

五、总结

建筑工程项目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通过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全面融入建筑工程各个环节,采取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并建立完善的保障机制,能够实现建筑行业的绿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这不仅有助于降低建筑工程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节约资源,还能提升建筑企业的竞争力,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李国锋.绿色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与可持续发展路径探索[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4,(28):31-33.

[2]冯粤.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建筑工程管理[J].现代物业(中旬刊),2020,(01):112.

[3]闫瑞峰.基于环境保护的建筑工程绿色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J].农村科学实验,2018,(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