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宏州人民医院病理科 678400
摘要:目的分析肺原位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为其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的病例为2019年7月至2023年7月在我院确诊的63例肺原位腺癌患者,对其的临床资料、病理特征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明确了肺原位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预后。结论深入了解肺原位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有助于提高诊疗水平。
关键词:肺原位腺癌;临床;病理;治疗;效果
肺原位腺癌是肺腺癌的浸润前病变,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由于其症状不典型,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本研究通过对63例肺原位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旨在为临床诊疗提供有益的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63例经病理确诊为肺原位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症状、影像学表现、病理特征、治疗方法及随访结果等。
1.2方法
(1)回顾性分析患者的病历资料,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胸部CT等)结果。
(2)所有病理标本均经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切片及HE染色,由两名经验丰富的病理医师进行诊断和评估。
(3)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其生存情况和疾病复发情况。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t 检验和 χ²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特征
患者年龄在24-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3.5±8.2)岁,其中45-65岁年龄段患者最多,共38例(60.3%)。男性28例(44.4%),女性35例(55.6%),男女比例约为1:1.25。多数患者(45例,71.4%)无明显症状,因体检或其他疾病行胸部影像学检查时偶然发现。有症状者主要表现为咳嗽(12例,19.0%)、咳痰(4例,6.3%)和胸痛(2例,3.2%)。
2.2影像学表现
患者左肺29例(46.0%),其中左肺上叶15例,左肺下叶14例;右肺34例(54.0%),其中右肺上叶18例,右肺中叶6例,右肺下叶10例。结节状52例(82.5%),其中纯磨玻璃结节30例,部分实性磨玻璃结节22例;片状11例(17.5%)。结节直径在0.5-2.0cm之间,平均直径为(0.8±0.5)cm,其中直径≤1cm者59例(93.7%),1-2cm者4例(6.3%)。
2.3病理特征
研究显示,本次研究中肿瘤细胞均严格的沿着肺泡壁呈现纯的贴壁样生长,无腺泡、乳头、微乳头、实性等浸润性生长模式,肿瘤细胞形态较一致,核异型性小,无间质浸润。Ki-67增殖指数低,均<5%。
2.4治疗及预后
研究显示63例患者中,均接受了手术治疗,其中楔形切除59例,肺叶切除4例。术后未做其他治疗,随访1-4年,均无复发和转移。
3.讨论
近年来,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肺结节的发现率不断增高,对于肺原位腺癌的临床病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病理方面,通过对肿瘤细胞形态、结构及组织学特征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更精准地明确诊断。在诊断标准上的不断完善,使得早期发现和准确鉴别成为可能,减少误诊和漏诊。治疗方法的研究为患者提供了个性化、更优化的方案选择,如手术方式的改进、微创手术的应用等,在保证疗效的同时降低了治疗带来的创伤。对预后的评估研究,能够帮助医生更好地预测疾病的发展趋势,为患者制定长期的随访和管理计划。这些研究成果不仅提高了肺原位腺癌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生存率,还为进一步探索肺癌的发生发展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和线索,推动了肺癌领域的整体发展。
3.1临床特征
在这63例患者中,女性患者的比例稍高于男性。年龄分布较为广泛,但多数集中在45-65岁之间。大部分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多在体检或因其他疾病进行胸部影像学检查时偶然发现。这提示我们定期进行胸部影像学筛查的重要性。
3.2影像学表现
影像学方面,以磨玻璃结节为主要表现。其中纯磨玻璃结节较为常见,混合磨玻璃结节相对较少。结节的位置分布无明显特异性,可出现在肺叶的各个部位。结节大小多在0.5-2.0cm之间。结节的形态多为圆形或类圆形,边缘清晰。这些影像学特征对于肺原位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提示作用,但仍需结合其他临床和病理信息进行综合判断。
3.3病理特征
病理上,肿瘤细胞沿着肺泡壁贴壁样生长是最主要的特征。肿瘤细胞呈立方形或柱状,沿肺泡壁生长,无间质、脉管和胸膜的浸润。细胞形态较为规则,核仁不明显。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常见的标志物如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细胞角蛋白7(CK7)等呈阳性表达。病理特征是确诊肺原位腺癌的金标准,对于明确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具有决定性意义。
3.4治疗及预后
治疗上,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式。包括肺楔形切除术和肺叶切除术等,具体手术方式根据结节的位置、大小和患者的身体状况等因素决定。有研究显示,所有患者经手术治疗后,预后良好,完整切除可获得100%的无病存活率。在本次研究中,所有病例在随访期间,未观察到复发或转移的情况。这表明对于肺原位腺癌,早期发现并及时进行恰当的手术治疗,能够取得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通过对这63例肺原位腺癌病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肺原位腺癌在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和病理特征上具有一定的特点。早期诊断和积极的手术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然而,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深入了解肺原位腺癌的发病机制和生物学行为,以不断优化诊断和治疗策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同时,加强对无症状人群的筛查和监测,有助于更早地发现病变,为治疗争取更多的机会。
4.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63例肺原位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总结了其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病理特点及治疗预后。肺原位腺癌多无明显症状,影像学以磨玻璃结节为主,病理上以贴壁样生长为特点,手术治疗效果良好。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未来还需要进一步开展大样本、多中心的研究,以深入探讨肺原位腺癌的发病机制、优化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生存率。
参考文献
[1]申磊磊,林吉兴,等.肺原位腺癌和微浸润性腺癌的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病理学、分子基因特征及预后[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9.39(9):1107-1112.
[2]杨春浩.肺原位腺癌与微浸润腺癌的病理分化情况及超高分辨率CT鉴别效果[J].黑龙江医药科学.2023.46(4):146-147.
[3]何方凯,王再亮,等.216例肺原位腺癌和微浸润腺癌的临床特征分析[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22.32(3):376-380.
[4]谢惠康,陈岗.肺腺癌的最早期:原位腺癌的病理诊断和临床意义[J].中国肺癌杂志.2021.24(11):753-755.
[5]张汝思,张梅芳,等.第五版胸部肿瘤WHO分类中肺原位腺癌分类更改的解读[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21.28(9):1012-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