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5-03-14
/ 2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评”

刘旭红

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第四小学校  重庆  石柱  409100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正确解读新课标的相关内容,做好教学分析,根据教学目标对教学方案进行设计与优化,将教学评价作为贯通整节课的主线,真正实现教学目标、学习活动以及课堂评价等多方面、多角度、多层面的整体融合。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教—学—评”;实践策略

新课标倡导的“教—学—评”一致性原则是指教学、学习和评价三者围绕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而开展,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而学生则依据教师的评价结果,及时调整自身的学习方法。本文基于新课标背景,分析了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要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教、学、评一体化模式。

一、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目标意识淡薄,目标导向有误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想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前提是制订明确的教学目标,但部分教师的教学围着考试转,考什么就教什么。还有的教师缺少对课程进行研究,导致教学目标模糊或被盲目拔高,进而难以有效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2、教学方案流于形式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花在备课上的时间较少,教案设计不够科学完善,因此进行课堂教学时,不仅流程缺乏条理性、层次性,而且教学方法过于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无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3、没有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开展的评价就是课堂中与学生交流时较为随意的口头评价,或以小组竞赛时的积分为主,评价模式比较单一,缺乏多元性、促进性评价。评价机制的缺失,不仅造成了教学弊端,还不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和发展。

二、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评”一致性的实施策略

1、设置精准适切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既是教、学、评一体化课堂教学的起点,也是终点—最终指向目标的达成。教、学、评一体化突出强调了教学目标的核心地位,强调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都要围绕教学目标展开。为了制订精准而适切的目标,教师要先做好教学分析。做好教学分析,才能为教学目标的确立寻找依据。教学分析包括课标分析、教材分析以及学情分析。教师要通过分析可教的、应教的、需教的以及能教的内容,综合考量,最终明确实教的目标。适切的教学目标,是教学的指南、学习的导向和评价的依据。这里需要着重强调的是,学习目标的主体一定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学习活动的设计要遵循系统性原则,从基于语言文字积累与整理的基础型学习目标,到深入文本的发展型目标,再到超越文本的拓展型目标,逐层递进,不断深入,确保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

2、增强反思意识,认识到“教—学—评”一致性的重要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常出现低效教学的问题,究其原因,与教师在备课和教学过程中的部分行为有密切关联。如在备课时,很多教师一般是阅读教材、课标、教師参考用书和利用互联网查找资料等,其重点关注的是“要教什么”和“怎么教”,但往往忽略了“学生需要学什么”“学生应该怎么学更好”“学生是否真正学到了”。这会使教师的语文教学活动只关注内容,而忽视了目标;关注了教师的教,但忽略了学生的学。在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则是在理想化的思维中开展教学,片面地认为教师想教什么学生就能够完全达成教学预设,并且能够学到该学的内容,但实际结果却是学生学得比较低效,未达到预期效果。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教师反思并协调好教、学、评三者之间的关系,认识到三者之间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必要开展“教—学—评”一致性教学,教师力争在日常教学中积极主动地应用“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方法。

3、科学设计教学活动,力争使教、学、评三者有机结合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设计应该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进行考虑,进而结合语文课堂教学流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活动设计时要先确保教学活动流程的完整性,即从课前导入开始,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为学生设计情境或者问题,并且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在此过程中,语文教师要重视结合新课标对教学活动实施的建议,如“要高度关注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以情境为载体,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或者合作学习,同时鼓励学生自己去观察、思考、总结和归纳,并尝试去独立解决问题。教师要发挥导学者和助学者的作用,通过适时指导或者评价引领学生保持正确的学习方向,并逐步由浅表学习过渡到深度学习。同时,尝试利用语文实验或者多媒体平台来辅助学生进行课内外知识的拓展或延伸,为课堂教学的开展做好全方位的准备。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学、评”融为一体,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设置精准适切的教学目标;增强反思意识,认识到“教—学—评”一致性的重要性;科学设计教学活动,力争使教、学、评三者有机结合等策略,促使教师和学生均成为主动者,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教”的质量和“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媛.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语文学课堂教学研究:以“群落随时间变化有序地演替”为例[J].中学教学参考,2023(5):86-89.

[2]陈维.“教学评一致性”在小学语文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语文学教学 2020,45(11):55-58.

    [3]李玉勤.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评”[J].启迪与智慧·下旬 2023,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