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创新教学方法
- 情境教学法:运用多媒体资源创设情境。通过播放图片、音频、视频等,为学生营造与散文相关的氛围。如在学习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时,播放济南冬天的美景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济南冬天的温晴之美,增强审美感知。还可组织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散文中的角色,亲身体验情感。学习杨绛的《老王》时,让学生分别扮演老王和作者,通过模仿人物语言、动作和神态,深入体会人物情感。
- 问题引导法:设计富有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散文中的审美要素。在学习朱自清的《背影》时,提问 “文中父亲的背影为何如此感人?作者是如何通过描写背影来表达父子深情的?” 引导学生从细节描写中感受情感美,培养审美理解能力。鼓励学生自主提问,形成问题链,深入探究散文内涵。如学生提出 “作者在描写父亲买橘子的过程中,为什么要详细描写他的穿着和动作?” 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父亲的细致观察与深沉情感。
(三)提升学生参与度
- 激发学习兴趣:挖掘散文中的趣味元素,结合生活实际讲解。如在学习汪曾祺的《昆明的雨》时,介绍昆明特色美食及风土人情,引发学生兴趣。开展散文朗诵比赛、散文创作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积极性。如组织班级散文朗诵比赛,让学生在朗诵中感受散文韵律美和情感美,提高学习兴趣。
- 加强审美训练:系统传授审美知识,如讲解散文的审美特征、审美方法等。在学习散文前,先介绍如何从语言、意象、意境等方面欣赏散文,为学生提供审美工具。引导学生进行审美实践,鼓励学生写读后感、制作手抄报等。如让学生制作以某篇散文为主题的手抄报,通过收集资料、设计排版等过程,加深对散文的审美理解与创造。
(四)营造审美氛围
- 课堂氛围营造:教师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和见解。在课堂讨论中,尊重学生不同观点,给予积极反馈,让学生敢于分享自己对散文的独特理解。教师自身展现对散文的热爱与审美感悟,感染学生。如教师在讲解散文时,通过富有激情的语言、生动的表情和肢体动作,传递对散文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审美情感。
五、结论
(一)研究结论
在初中语文散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情感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教学虽存在一些问题,但通过优化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参与度和营造审美氛围等策略,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审美情感,提高散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和人格的全面发展。教师应重视审美情感培养,不断探索和实践,让学生在散文学习中获得美的熏陶。
参考文献:
- 余映潮。阅读教学艺术 50 讲 [M].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
- 潘新和。语文:表现与存在 [M]. 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
- 周庆元。语文教学设计论 [M]. 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 叶朗。美学原理 [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