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秦农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陕西西安 710016
摘要:随着市场竞争环境日益激烈,业务创新能力的持续增强,商业银行应全面落实精细化管理理念和相关措施,贯穿业务经营的各个环节,并遵循重点突破、循序渐进的应用原则,以期达到客户服务的标准。目前,商业银行在经营发展中,出现业务同质化的问题,如何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成为管理者考虑的重点,客户服务水平是获取核心竞争优势的关键点,提升客户服务的优质度,与提高客户的忠诚度密切相关,本文聚焦于此,分析了商业银行客户服务存在的不足,讨论了精细化管理的潜在价值,提出了客户服务精细化管理的路径。
关键词:商业银行;客户服务;精细化管理
引言: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现代化手段,与传统发展理念差距显著,以规范化为前提、系统化为保障、数据化为标准、信息化为依托,具有提升商业银行客户服务质量的重要作用,是银行获取行业竞争优势的驱动力之一。商业银行在推动精细化发展战略的同时,受到固有理念和模式的束缚,导致银行业务流程优化不足,难以精细划分客户类型,以及服务机制缺乏完善性,管理者应深入挖掘精细化管理的潜在价值,结合商业银行经营现状,积极探索未来的发展道路。
一、商业银行客户服务存在不足
(一)银行业务流程优化不足
近年来,商业银行面对市场竞争加剧的现象,应深度思考如何提升客户的黏性和忠诚度,秉持创新发展的原则,引入精细化管理理念和模式,创新客户服务形式以弥补潜在的不足。相比于以往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在新时代背景下,客户为追求更高的物质精神生活目标,对金融和理财提出新的要求,促使客户服务方面所要投入的成本持续增长,将精细化管理渗透于客户服务工作中,有助于明确客户服务的薄弱环节,从根源上解决客户服务成本增长的问题[1]。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公众为追求高质量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往往将大部分时间投入工作或学习中,日常办理各种业务的时间有限,而部分商业银行所设计的客户服务流程不完善,同时缺乏临时的预案措施,容易出现短时间内无法满足客户需求的现象,最终对客户服务满意度产生负面影响。例如个人信贷业务办理流程复杂,客户通常需要在银行工作时间内办理业务,从申请到发放往返次数过多,加之业务的审批时间存在不确定性,后续缺乏专业人员跟进维护,严重影响客户服务的体验感,商业银行内部面对流程优化不足的问题,容易增大责任推诿的风险。此外,由于各岗位职员的责任内容不明确,业务管理相互脱节,难以构建协调且完善的工作机制,一旦发生业务问题,则难以快速追踪责任人。
(二)银行客户分类不明确
商业银行开展各项业务工作,应重视客户的个性化需求,由于客户性别、偏好、年龄层次以及思维方式存在差异,银行职员应根据不同客户的整体特征,灵活转换服务模式,例如对于理性且偏好简洁的男性客户,应在业务办理期间列明收益和风险,对于追求计算精益求精的女性客户,应重点关注服务态度,并发挥银行环境条件的作用,为客户提供良好的感性认识[2]。目前,商业银行虽然强调拓展客户群体,但是忽略了客户分类的精细化目标,在经营发展中无法精准定位目标客户,以至于在市场竞争中失去先机,客户的重视度不高,且难以打造稳定的客户群。管理者缺乏精细化管理的认知,难以遵循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客户服务原则,同时未能制定长期性的战略规划,严重制约工作进程。因此商业银行应掌握精细化管理的重难点,深入研究分析各层次客户的总体特征,并细分客户类型,精准定位目标客户,从而制定个性化的营销方案,打造独具品牌优势的金融产品,落实差异化和个性化营销方案[2]。
二、商业银行客户服务精细化管理策略
(一)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现阶段商业银行面向的客户群体呈现出多元化特征,包括企业客户以及个人客户,精细化管理模式要求商业银行适应骤变的市场环境,深入分析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探究目标群体需求的变化规律,并细化服务方案,借此解决商业银行客户流失的问题。无论是企业客户还是个人客户,对金融产品的需求均存在新变化,对于企业客户而言旨在获取更高的经济收益,通常倾向于借助股权、债券等形式,达到直接融资的目标,或者利用信托或者理财方式,优化分配企业闲置资金,提高资金利用率。从个人客户的需求层面来看,其理财意识持续强化,商业银行若要满足各层次客户的金融服务需求,应秉持创新发展原则,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快满足客户需求的业务产品的研发和创新速度。
现代化的社会生活节奏是高频率的,商业银行应顺应时代发展趋势,打造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客户服务模式,并创新线上与线下的业务内容,首先在线上平台方面,管理者应以客户服务需求为导向,打造独具商业银行特色的网上银行或手机银行,为客户提供快捷简单的服务模式,持续开发新的服务产品。线下业务创新主要围绕各营业网点的建设而来,例如精准定位营业网点的功能,把握优质客户和大众客户服务的实际关系。管理者应根据客户的实际需求,在营业大厅中设置“绿色通道”,为优质客户或大众客户提供标准化的服务。随着客户群体的基数持续增大,商业银行应扩大营业网点的营业面积,实现功能分区多元化的目标,同时扎实推进厅堂一体化,增加柜台之外的营销服务人员数量,以便于客户可以享受差别化和亲情化的服务,提升服务体验感
[3]。
(二)提升职员服务能力,解决客户流失问题
商业银行的一线职员是为客户提供直接服务的窗口,员工日常工作态度和服务模式与客户满意度挂钩,基于精细化管理理念,商业银行应提升一线员工对服务的认可度,并将客户作为服务的核心,构建完善的内部服务机制,一方面激发内部职员的服务积极性,另一方面面向客户群体提供个性化服务。马斯洛需求理论明确提出人的需求分为五类,不同类型之间逐层递进,商业银行管理者若要实现精细化管理目标,应将满足员工的基础需求视为首要问题,完善的考评机制有助于提升客户服务质量,管理者可以将职员提供的服务与绩效挂钩,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明确职员各项工作指标,例如工作时长、业务办理数量、服务客户的数量,以及服务评价满意度等指标,以便于深入挖掘数据资源的应用价值,发挥考评机制的效能。柜台职员处理各项业务活动,是展现商业银行形象的关键,也是提升服务满意度的前提,在精细化管理模式下,职员应在优化业务办理流程的前提下,赋予客户进行质量反馈的权力,并设计金融产品宣传展示方案,通过业务服务与营销精细化展示,提升客户对各项业务活动的认知度。
(三)建立缜密周到的客户投诉机制,获取业务反馈信息
在实施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全过程中,由于受到经济政策和员工专业能力的影响,容易出现各种风险情况,严重阻碍业务开展进度。商业银行为保证客户获取良好的服务体验感,贯彻落实精细化管理理念,应建立缜密周到的投诉建议机制,一方面消解客户的不良情绪,另一方面根据反馈信息做出应急方案。投诉服务管理属于一项系统化、体系化、精细化的工作,需要一套严密完整的投诉管理系统,全面整理分析客户的投诉信息,降低异常事件造成的不良影响。
三、结束语
经济全球一体化是当下和未来的必然趋势,商业银行若要把握时代发展机遇,积极应对市场竞争的多元化挑战,应突破粗放化管理模式的局限,全面落实精细化管理措施,加快客户服务模式的变革速度,外部监管与商业银行自控能力密切相关,只有探究客户服务精细化管理路径,才能提升经营发展水平,满足市场竞争和外部监管的需求,弥补传统粗放式管理模式的不足。商业银行可以从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提升职员素质以及打造客户投诉机制等方面着手,提升客户服务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孟庆彬.提升商业银行客户服务能力的措施[J].现代金融,2018(4):26-28.
[2]冯双双.浅谈商业银行客户服务精细化管理[J].经贸实践,2016(12X):164.
[3]王玉超.浅谈基层商业银行精细化管理[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经济管理,2023(7):176-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