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对水利工程信息化发展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5-03-14
/ 2

现阶段对水利工程信息化发展的思考

薛呈旗,刘德庆

黄河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单位省市:河南省郑州市 单位邮编:450003

摘要:水利工程行业中科学合理地应用信息化技术可以对工程设计、施工以及后期的运维管理均有着较大的辅助作用。那么,当前水利工程信息化发展的现状究竟如何,在未来的工作中,可以从哪些方面努力最大限度发挥信息化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作用与优势。文章结合自身的理解和认知对相关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和论述。

关键词:水利工程信息化发展;问题;途径

1国内水利信息化发展历程

我国的水利信息化建设与国外相比起步较晚,最初只是简单地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对水情信息的汇总和数据处理展开的。自上个世纪末以来,随着国家科技的进步,我国的水利信息化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同时水利工程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大规模开展。2001年,国家水利部门提出了“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的发展理念;“十五”期间,水利部门将“金水工程”列为12个重点业务系统之一;“十一五”期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期,对水利工程的相关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十二五”期间,我国扩大了水利信息化应用的范围,其涵盖了防灾减灾、水资源监测、水土保持监测、水利工程测量和水利管理等业务领域。“十三五”时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明确“将深化改革摆在突出位置,将水安全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强化水利管理、进一步提升水治理和水管理能力作为重要的方向”。这些国家政策的提出与实施,使我国的水利信息化将逐渐形成一个由基础设施、互联网技术、水利保障体系所构成的水利信息化综合体。

2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问题

2.1基础设施问题

我国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工作始于20世纪70年代,开展时间较早,但受诸多因素限制,目前,我国水利工程信息化基础设施仍很难满足当前的发展需求。主要表现为部分地区没有足够完善的水利信息采集系统且水利信息化基础设施存在滞后现象,导致水利信息化建设很难顺利开展。

2.2人员培训不足

当前,我国水利信息化技术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有些技术人员的水利专业基础知识不够扎实,没有受过系统性的培训,大多数水利信息化技术人员的水平还有待提高。新时代的我们需要的是既能够掌握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相关基础知识,又熟悉水利信息化操作的复合型人才,所以相关水利部门对专业技术人员需增加培训次数,加强培训力度。

2.3共享信息难

信息化资源的突出优势表现在数据信息的重用性和共享。当前,我国的水利工程信息化水平低,许多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共享机制不匹配,造成原本较少的信息资源更不易共享。此外,因为不同地区的投入资金来源、信息化任务、技术水平等不同,许多信息数据库分散在不同的地区及不同的水利机构,数据信息处于分割状态,难以传输、共享。

3水利工程信息化发展的途径

3.1加强网络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的应用

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广泛应用于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之中,保证了水利工程信息更加可信精确,支持了信息的快速传播。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将不同地域的水利工程连接到一起,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同时,采用网络技术,保证最快的信息传输速度,实现了与水相关的数据、图像和三维模型的精确传输。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在水利建设之中的应用,也可以促进数据资源存储管理的不断优化和完善。

3.2完善基础设施

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本身是一项综合性要求非常高的系统工程,所以,为了加快水利工程的信息化建设速度与质量,政府应该专门构建出能够覆盖全国的水利数据信息网络架构,确保可以数据信息能够在第一时间完成扩散,避免产生信息孤岛的情况。在此期间,可以优先在各个地区的水利系统中构建数据库与网络,然后,在逐级验收完成后,完成面向全国的公共网络,完善相关基础设施的构建。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使采集的各种水利信息及时得到应用与管理,保证水利工程信息化技术的合理应用。

3.3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水平的培训

提高水利信息化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水利信息化技术人员的水平高低也是重要的因素之一,所以针对不同水平的水利信息化技术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与指导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可以从实际的工程项目出发,掌握水利工程施工工艺的步骤和知识,同时我们也必须去学习水利工程在信息化应用中的理论知识,要实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和水利信息化管理方面的业务能力。

3.4做好水利信息资源的开发

在水资源信息资源开发过程中,实施综合规划,彻底掌握水利工程管理信息资源的收集、处理、保管、应用、管理和生命周期的情况。加强与外部环境的链接,扩大对信息资源的访问。例如,国家治水系统、国家天然资源、地理空间信息基础的联系,通过几个正式数据可以获得自然资源,水资源数据库作为信息数据库可以确立。

同时,在正确建设和实施过程中,结合水资源、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数据资源,探索正确的资源整合方法,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持续更新水保全信息系统建设,以促进资源共享,促进水资源社会服务的发展。为了加强水资源信息设备的标准化,有必要制定综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政策、措施、标准,建立正确的信息共享机制。完成水保全基本信息资源的集中管理和应用开发。

3.5强化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促进水利信息建设标准

化发展。水利工程单位管理者要重视水利信息化建设,将“标准化”作为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原则,明确建设目标,引进信息技术,加大力度建设信息化应用平台,将信息平台作为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对内管理与工程管理的主要依据。此外,管理人员还要严格遵守全国水利信息化规划,将此作为水利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导向,并明确单位内部各部门的工作职能,确定信息化建设的主管部门,充分落实信息化建设责任,从而提高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效率。此外,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还要将单位内部管理纳入信息化建设计划中,通过信息系统随时掌握驻场工程管理负责人的工作动态,从而端正管理负责人的工作态度,提高水利工程管理水平。

4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方向

第一,智能化。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是网络,许多水利业务相关的数据存储在内,为水利工程的管理提供便利。水资源监控过程应用信息网络,以便调配水灌溉信息时能够智能化,即根据水资源使用方案输入有关指令,设备就可以智能化的传输信息;而针对大型灌溉区,智能监控系统有利于水利工程采用的控制方案更加有效。第二,安全性。水利工程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也需监控,信息化的监控系统不仅可以实时监控,还能够宏观掌控灌溉区的情况,及时发现风险问题及时反馈,并给管理人员提供指导方向。自然水灾导致水电站的经济损失巨大,不仅损坏信息设备还导致人员的伤亡。而应用信息化的网络监控系统,将水资源有关数据传递到数据中心,帮助指导灌溉区的供水利用,节约水资源。

结语:

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时间较长、内容较复杂的工作,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要积极迎合信息时代发展趋势,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将信息技术与水利工程管理相结合,建立高素质的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团队,积极应用信息化管理工具,推动水利信息化资源共享,促进水利信息建设标准化发展,促进水利信息建设安全化,全面建设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黄晓东.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必要性及发展趋势[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7,46(12):85-86.

[2]蒋爱香.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探究[J].四川水泥,2017(08):282.

[3]王斌.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探究[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7(05):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