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肾脏疾病治疗中营养支持的重要作用及实施路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5-03-14
/ 2

儿童肾脏疾病治疗中营养支持的重要作用及实施路径

张乃夕

四川省儿童医院(四川省医学中心)  620010

摘要:儿童肾脏疾病严重影响患儿的身体健康与生长发育。本论文深入探讨营养支持在儿童肾脏疾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及实施路径。通过对相关临床研究和实践经验的分析,阐述营养支持如何改善患儿的营养状况,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肾脏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详细分析当前儿童肾脏疾病营养支持存在的问题,并从多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实施路径,包括制定个性化营养方案、多学科协作、加强营养教育等,为临床医生及相关人员提供参考,助力提升儿童肾脏疾病的综合治疗水平。

关键词:儿童肾脏疾病;营养支持;重要作用;实施路径

引言

儿童肾脏疾病在儿科领域较为常见,涵盖多种类型,如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慢性肾衰竭等。这些疾病不仅对患儿的肾脏功能造成损害,还会引发一系列全身症状,严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和生活质量。在儿童肾脏疾病的治疗过程中,除了药物治疗、透析治疗等常规手段外,营养支持逐渐被认识到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合理的营养支持能够为患儿提供必要的能量和营养素,维持机体正常代谢,促进肾脏功能修复,减少疾病并发症,对改善患儿预后起着关键作用。

一、营养支持在儿童肾脏疾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一)改善营养状况

儿童肾脏疾病常伴有蛋白质丢失、代谢紊乱等问题。以肾病综合征为例,大量蛋白尿导致患儿体内蛋白质严重流失,出现低蛋白血症。此时,合理的营养支持至关重要。通过补充优质蛋白质,如牛奶、鸡蛋、瘦肉等富含必需氨基酸的食物,同时控制蛋白质总量,避免因摄入过多蛋白质加重肾脏负担。研究表明,给予肾病综合征患儿适宜的蛋白质补充,可有效提高血清白蛋白水平,改善营养状况,增强机体免疫力。此外,对于慢性肾衰竭患儿,由于肾脏排泄和代谢功能障碍,易出现电解质紊乱和维生素缺乏。针对性地补充维生素(如维生素D、B族维生素等)和调整电解质摄入(如控制钾、磷摄入),能够纠正营养失衡,维持患儿身体内环境稳定。

(二)促进肾脏功能恢复

营养物质在肾脏修复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充足的能量供应是肾脏细胞进行自我修复和再生的基础。碳水化合物作为主要的供能物质,为肾脏细胞提供必要的能量,保障肾脏正常生理功能的运转。同时,一些营养素如omega-3脂肪酸具有抗炎作用,可减轻肾脏炎症反应,延缓肾脏疾病进展。在急性肾小球肾炎患儿的治疗中,合理的营养支持配合药物治疗,有助于减轻肾小球炎症,促进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恢复。有研究显示,在给予富含omega-3脂肪酸的营养补充剂后,急性肾小球肾炎患儿的尿蛋白减少,肾功能指标改善更为明显。

二、儿童肾脏疾病营养支持现状分析

(一)营养评估不完善

在临床实践中,部分医护人员对儿童肾脏疾病患儿的营养评估不够全面和准确。目前常用的营养评估方法,如身体测量(身高、体重、皮褶厚度等)、实验室检查(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等),虽然能够反映患儿的部分营养状况,但对于特殊营养素的缺乏、机体代谢状态等深层次信息获取不足。例如,一些慢性肾脏病患儿可能存在潜在的维生素D缺乏,但仅通过常规的营养评估指标难以发现,导致营养支持缺乏针对性。此外,不同医疗机构之间营养评估标准不统一,也影响了营养支持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效果。

(二)营养方案缺乏个性化

当前儿童肾脏疾病的营养支持方案往往存在“一刀切”的问题。不同类型、不同阶段的肾脏疾病对营养的需求差异较大。如急性肾衰竭少尿期,患儿需要严格控制液体和钾的摄入;而在多尿期,则需要适当增加液体和电解质补充。然而,临床上常采用较为通用的营养方案,未充分考虑每个患儿的具体病情、生长发育阶段、饮食习惯等个体差异。这使得部分患儿无法得到最适宜的营养支持,影响治疗效果。

三、儿童肾脏疾病营养支持的实施路径

(一)完善营养评估体系

1、综合运用多种评估方法

建立全面的营养评估体系,除了常规的身体测量和实验室检查外,引入更先进的评估手段。如采用人体成分分析技术,准确测量患儿的脂肪、肌肉、水分等身体成分分布,了解患儿的营养储备和代谢状态。同时,开展营养素专项检测,如血清维生素D、微量元素等检测,及时发现潜在的营养素缺乏。此外,还可通过询问患儿的饮食史、生活习惯等,全面了解患儿的营养摄入情况。

2、统一评估标准

制定统一的儿童肾脏疾病营养评估标准,规范评估流程和指标。医疗机构之间加强沟通与协作,定期开展营养评估培训,确保医护人员能够准确掌握评估方法和标准。通过标准化的营养评估,为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支持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二)制定个性化营养方案

1、依据疾病类型和阶段调整营养方案

根据不同的儿童肾脏疾病类型和所处阶段,制定针对性的营养方案。对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患儿,在急性期应限制蛋白质摄入,以减轻肾脏负担;随着病情缓解,逐渐增加蛋白质摄入量。对于慢性肾衰竭患儿,应根据肾小球滤过率调整蛋白质、磷、钾等营养素的摄入。在少尿期,严格控制液体入量;多尿期则及时补充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同时,考虑到患儿的生长发育需求,确保能量供应充足。

2、结合个体差异优化方案

充分考虑患儿的年龄、性别、体重、生长发育速度、饮食习惯等个体差异。对于年龄较小的患儿,可采用易于消化的食物形式,如将肉类制成肉泥、蔬菜制成菜泥等。对于有特殊饮食偏好的患儿,在不影响治疗的前提下,适当调整食物种类和烹饪方式,提高患儿对营养方案的接受度。例如,对于喜欢吃甜食的患儿,可选择一些含糖量低的水果作为加餐。

(三)加强营养教育与多学科协作

1、系统开展营养教育

医院应组织专业的营养团队,为患儿及家长提供系统的营养教育。通过举办营养讲座、发放宣传手册、一对一咨询等方式,详细讲解儿童肾脏疾病营养支持的重要性、饮食原则、食物选择方法等知识。同时,利用线上平台,如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等,推送营养科普内容,方便患儿及家长随时学习。例如,制作关于儿童肾脏疾病饮食搭配的短视频,生动形象地展示如何为患儿准备营养丰富的餐食。

2、多学科协作实施营养支持

建立由儿科医生、营养师、护士、康复师等组成的多学科团队。儿科医生负责诊断疾病、制定整体治疗方案;营养师根据患儿的营养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营养方案,并指导家长实施;护士协助营养师监督患儿的营养摄入情况,及时反馈问题;康复师则根据患儿的身体状况,制定适当的运动计划,促进营养吸收和身体恢复。通过多学科协作,为患儿提供全方位的营养支持服务,提高治疗效果。

结束语

营养支持在儿童肾脏疾病治疗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贯穿于疾病治疗的全过程,对改善患儿的营养状况、促进肾脏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尽管当前儿童肾脏疾病营养支持在实践中面临诸多挑战,但通过完善营养评估体系、制定个性化营养方案以及加强营养教育与多学科协作等实施路径,能够有效提升营养支持的质量和效果。未来,随着对儿童肾脏疾病营养支持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将为广大患儿带来更优质、更精准的营养治疗,助力他们早日康复,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张宏亮.儿童肾脏疾病营养支持的临床实践与思考[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24, 32 (6): 685-688.

[2]史丹.个性化营养方案在儿童慢性肾脏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儿科杂志,2023, 41 (11): 834-838.

[3]刘淼.多学科协作模式对儿童肾脏疾病营养支持效果的影响[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24, 31 (4): 285-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