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肇庆市广宁县城东学校 526300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聚焦于核心素养视角下,通过创设多样化的情境,如生活情境、多媒体情境、角色扮演情境等,旨在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提升其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以及文化传承与理解等核心素养。结合实际教学案例,详细分析情境教学策略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与实施要点,为一线教师提供具有实践指导价值的教学参考,助力提升小学古诗词教学质量。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古诗词;情境教学
引言
古诗词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情感价值。在小学语文人教版教材中,古诗词占据了一定的比重。然而,传统的古诗词教学往往侧重于字词解释、诗意背诵,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浮于表面,难以真正领略古诗词的魅力,也不利于核心素养的培养。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核心素养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情境教学法以其独特的优势,能够将抽象的古诗词转化为生动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理解、体验古诗词,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对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核心素养下小学古诗词情境教学的重要性
(一)提升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
在古诗词中,用词精妙。以《望天门山》为例,“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中断”“开”“回”等动词生动地描绘出天门山被江水劈开以及江水回旋的动态画面。通过情境教学,如利用多媒体展示长江流经天门山的壮阔视频,学生能直观感受诗句所描绘的场景,进而深刻理解这些字词的含义与表达效果,丰富自身的语言积累,提升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
(二)促进思维发展与提升
古诗词往往意境深远,需要学生通过联想与想象去挖掘深层含义。在学习《静夜思》时,教师创设夜晚明月高悬的情境,引导学生想象诗人李白孤身一人在异乡,望着明月思念家乡的画面。学生在这一情境中思考诗人的情感,从诗句表面拓展到背后的思乡之情,锻炼了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促进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三)培养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
古诗词具有独特的韵律美、意境美。像《咏柳》中“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描绘出柳树婀娜多姿的形态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绘画创作,将自己对诗句中柳树形象的理解通过画笔展现出来,在创作过程中感受古诗词的审美魅力,培养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
(四)增强文化传承与理解意识
教材中的古诗词涵盖了不同朝代、不同题材,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学习《元日》,教师通过创设春节热闹喜庆的情境,介绍春节的传统习俗,让学生了解古人过春节的场景,体会古诗词中所承载的传统文化,增强文化传承与理解意识。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古诗词情境教学的策略
(一)创设生活情境,拉近诗词与学生距离
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泉。教师可以将古诗词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创设生活情境。在教授《所见》时,正值夏季,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校园的树林中,感受夏日午后的闷热,倾听蝉鸣声。此时引导学生回忆诗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牧童在树林中放牛、捕蝉的场景,体会诗人所描绘的乡村生活情趣。通过这种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明白古诗词所描绘的内容并非遥不可及,而是与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二)运用多媒体情境,直观展现诗词意境
多媒体具有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能够为学生呈现丰富的视觉与听觉信息。在教学《望庐山瀑布》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庐山瀑布气势磅礴、飞流直下的视频,同时配上激昂的古典音乐,再展示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学生在这样的多媒体情境中,仿佛身临其境,亲眼目睹瀑布的雄伟壮观,更能体会诗人夸张手法所营造出的意境,对诗句的理解也更加深入,有效提升了审美鉴赏能力。
(三)开展角色扮演情境,深入体验诗词情感
角色扮演能够让学生走进诗词角色,亲身体验诗词所表达的情感。在学习《赠汪伦》时,教师安排学生分别扮演李白和汪伦,模仿古人的动作、神态,演绎李白乘船即将离开,汪伦踏歌送行的场景。通过角色扮演,学生能深刻感受到李白与汪伦之间深厚的友情,理解诗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所蕴含的情感,从而增强对古诗词情感的体悟,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
三、核心素养下小学古诗词情境教学的实施要点
(一)情境创设要贴合诗词内容与学生实际
情境创设必须紧密围绕古诗词的主题与内涵,同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水平。对于低年级学生,情境创设应更加简单、直观、有趣,如在教授《咏鹅》时,可以通过播放大白鹅在水中嬉戏的动画视频创设情境;而对于高年级学生,则可以创设更具深度和思考性的情境,如在学习《石灰吟》时,引导学生结合作者于谦的生平事迹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诗人借石灰表达自己高洁志向的情感。
(二)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
在情境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仅仅是情境的创设者,更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学生观看多媒体展示的诗词情境后,教师要及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在观看《望庐山瀑布》视频后,教师可以问:“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瀑布的雄伟壮观?诗人为什么要用‘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样的夸张手法?”让学生在思考中深入理解诗词。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表演等活动,主动探索古诗词的奥秘。
(三)评价要多元化,关注学生核心素养提升
在情境教学的评价环节,要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不仅要关注学生对古诗词知识的掌握,如是否能准确背诵、理解诗意,更要关注学生在情境中的表现,如在角色扮演中对角色情感的把握、在绘画创作中对诗词意境的展现等,从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多个维度对学生进行评价,全面了解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情况。
结束语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古诗词情境教学是一种创新且有效的教学方式。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多媒体情境、角色扮演情境等多样化的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情境创设贴合诗词与学生实际,发挥引导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并采用多元化评价关注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相信随着对情境教学策略的不断探索与实践,小学古诗词教学将迎来新的发展,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谢生.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古诗词教学策略探究[J].语文教学通讯・D 刊 (学术刊),2024 (03):45-47.
[2]王兴艳.情境教学法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艺术,2023 (11):72-73.
[3]余叶舟.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古诗词情境教学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24 (05):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