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固定术在口腔颌面部创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5-03-14
/ 2

内固定术在口腔颌面部创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王晶晶

荆门市人民医院,荆楚理工学院附属荆门市人民医院

邮编:448000

【摘要】目的:探究内固定术在口腔颌面部创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24月至20245月我院收治的70口腔颌面部创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观察组分别实施外固定术内固定术结果:治疗有效率方面,观察组94.28%对照组77.14%,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内固定术在口腔颌面部创伤患者中,能极大抵御日常咀嚼、吞咽及面部肌肉运动时产生的外力牵拉,有效防止骨折部位再次移位,并且稳定的内环境有利于创口愈合,确保治疗按计划顺利推进,进而提高治疗有效率,值得参考。

【关键词】内固定术;口腔颌面部;创伤治疗

口腔颌面部创伤是一类较为常见且复杂的损伤情况,涵盖了口腔、颌骨以及面部软组织等多个部位[1]。其致伤原因多种多样,交通事故、工伤事故、运动损伤、暴力冲突乃至意外跌倒等都可能引发[2]。从损伤类型来看,软组织损伤表现为唇部、颊部、舌部等部位的撕裂、挫伤,伤口出血、肿胀明显,不仅影响面部外观,还会干扰正常的言语、咀嚼与吞咽功能,给患者生活带来极大不便[3]本研究主要以我院于20224月至20245月收治的70口腔颌面部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实施内固定术,并得出最终满意结果,具体操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将我院20224月至20245月收治的70口腔颌面部创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龄21-57岁,平均年龄(34.14±1.05)岁;对照组:男性19例,女性16例;年龄22-56岁,平均年龄(33.01±1.13)岁。对比两组临床资料,组间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外固定术。即:首先要做好术前准备,全面检查患者身体状况,结合X光等影像学资料了解骨折详情。手术时,根据创伤部位为患者选取恰当体位,一般采用局部麻醉。对于上颌骨骨折,常利用牙弓夹板进行固定,将其贴合于牙齿唇颊面,用金属丝将夹板与牙齿逐个结扎,借助牙齿的稳固性牵拉骨折块复位;下颌骨骨折时,可使用颌间牵引固定,通过橡皮圈连接上下颌牙弓夹板,调节牵引力,使骨折段恢复正常咬合位置。

观察组实施内固定术。即:术前准备工作与对照组一致。手术时,患者取合适体位,进行全身或局部麻醉。在骨折断端做切口,小心分离组织,显露骨折线,将预先选择好的接骨板与螺钉,依据颌骨形态精准放置并固定,确保骨折段准确复位,恢复正常咬合关系。例如下颌骨骨折,多选用小型钛板沿下颌骨下缘固定。术后密切观察患者咬合、创口愈合情况,给予抗感染、消肿等治疗,配合口腔护理,助力患者康复。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6.0分析,采用t/X2值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有效率方面,观察组94.28%33/35),对照组77.14%27/3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对比(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治疗有效率%

观察组

35

27(77.14)

6(17.14)

2(5.71)

33(94.28)

对照组

35

16(45.71)

11(31.42)

8(22.85)

27(77.14)

X2

/

/

/

/

4.200

P值

/

/

/

/

0.040

3讨论

内固定术借助接骨板与螺钉直接将骨折断端紧密连接,为骨折愈合提供了极为稳固的力学环境,能有效抵抗咀嚼肌运动等产生的外力,降低骨折移位风险,像下颌骨复杂骨折,内固定后患者早期即可进行适度张口练习,促进功能恢复;而外固定术依靠牙齿或颌间牵引,稳定性相对较弱,患者活动受限较大[4]在美观与舒适度方面,外固定术常需在口腔内留置牙弓夹板、橡皮圈等,不仅影响外观,还易刺激口腔黏膜,导致患者口腔异物感强烈,进食、言语不便;内固定术的接骨板多可置于皮下或黏膜下,创口愈合后外观基本无明显异样,对日常生活干扰小,患者心理负担也随之减轻[5]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治疗有效率方面,观察组94.28%对照组77.14%,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主要得益于内固定确保了骨折块精准复位且稳定维持,为骨折愈合创造理想条件,保障口腔颌面部功能的精准恢复,直接提升治疗有效率。因此,我们认为,在口腔颌面部创伤患者中,相较于实施外固定术而言,实施内固定术骨折部位稳定性高,患者在术后较短时间内即可在医生指导下开启适度的功能锻炼。像下颌骨骨折患者,术后早期便能循序渐进地进行张口、闭口练习,有助于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骨折愈合进程,同时能快速恢复口腔的咀嚼、言语等基础功能,使患者能更快回归正常生活节奏,从功能恢复层面有力推动治疗有效率的提升。

综上所述,实施内固定术在口腔颌面部创伤患者中,能极大抵御日常咀嚼、吞咽及面部肌肉运动时产生的外力牵拉,有效防止骨折部位再次移位,并且稳定的内环境有利于创口愈合,确保治疗按计划顺利推进,进而提高治疗有效率,值得参考。

【参考文献】

[1]马晓凛,凌建强,李世德. 坚固内固定联合牵引复位固定术治疗口腔颌面部创伤性骨折的临床观察 [J]. 浙江创伤外科, 2022, 27 (02): 219-221.

[2]王立志,张智星,马远征,. 牵引复位固定术联合坚固内固定术治疗口腔颌面部创伤性骨折的效果分析 [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1, 21 (21): 127-128.

[3]倪文庆,戈伟. 坚固内固定术联合牵引复位固定术对口腔颌面部创伤性骨折患者并发症和预后的影响 [J]. 中外医学研究, 2020, 18 (35): 129-131.

[4]丁雪. 坚定内固定术在口腔颌面部创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探讨 [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20, 8 (19): 45+63.

[5]包柳明,程跃军,潘菲泉. 坚固内固定术联合牵引复位固定术治疗口腔颌面部创伤性骨折的效果及并发症观察 [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20, 20 (01): 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