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动排痰机联合缩唇腹式呼吸训练在慢阻肺护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5-03-14
/ 2

震动排痰机联合缩唇腹式呼吸训练在慢阻肺护理中的应用

杨红霞

大庆市第五医院  163710

〔摘 要〕目的 探讨震动排痰机联合缩唇腹式呼吸训练在慢阻肺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24 年7月至2025年3月医院治疗的100例COPD患者,采用盲抽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对症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震动排痰机联合缩唇腹式呼吸训练,比较两组血氧饱和度、每日排痰量、6min步行距离。结果 干预后,两组血氧饱和度、每日排痰量、6min步行距离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血氧饱和度、每日排痰量、6min步行距离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 震动排痰机联合缩唇腹式呼吸训练可改善COPD 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增加每日排痰量,提高6min步行距离,提高生命质量。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震动排痰机;缩唇腹式呼吸训练;排痰量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为慢阻肺,是临床中常见的呼吸疾病,多发生于老年人群,主要表现为持续性气流受限,与有害气体吸入以及呼吸道炎症反应的发生有密切的相关性。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增长,该病的发生率也不断升高,且很多患者在发现时,肺功能已经下降,影响患者的运动能力与生活质量,给家庭与社会也带来了较大的负担。目前临床对于此类患者,主要是通过积极的干预措施,降低急性发作次数,改善患者的肺功能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减轻医疗负担。在康复治疗中发现,由于患者的气道黏液高分泌特征,导致患者咳嗽、咳痰,甚至诱发窒息的情况,因此需给予患者高效、便捷的辅助排痰干预。目前协助患者排痰的方法有很多,过去主要是采取气道湿化排痰以及人工叩背排痰的方式,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是由于受到操作人员操作经验的影响,仍有部分患者的排痰效率低,需要寻找更加有效的排痰措施。震动排痰是近些年来临床新出现的辅助排痰方法,主要是利用物理方法来协助排痰,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出较好的排痰效果。为了观察震动排痰护理的应用效果,选取2024年7月- 2025年3月100例慢阻肺患者进行对比观察,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100例慢阻肺患者,均为我院收治,纳入时间为2024年7月~2025年3月,采用盲抽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中男女比例为3:2;平均年龄为(62.37±5.43)岁;观察组中男女比例为30:19;平均年龄为(62.38±5.25)岁。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资料,最终检验结果得出P>0.05,说明没有明显差异,可以进行对比分析。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健康教育、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等日常护理,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排痰护理,由专业的护理人员为患者翻身叩背,排痰时一手扶稳患者身体,另一只手握拳,掌中呈空心状态,从患者的肺底开始,按照一定的顺序(自下而上、由外向内)进行叩击,叩击时避开心脏、骨骼突出部位;频率保持为120~180次/min,5~15 min/次。无法自主咳痰的患者采用负压吸痰。观察组采用震动排痰护理,机械震动排痰机:采用(苏州好博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型号:HB-KPT4震动排痰机干预,选择合适的叩击锤,点击自动模式,自下而上,由外到内,均匀叩击,叩击频率维持在25HZ(对于体弱患者,选择自定义模式,将叩击频率从10HZ开始逐渐增加到25 HZ),15~20 min/ 次,2~3次/d,对于严重感染部位,适当增加震动频率、延长震动时间,但需保持在3 0 min 以内;机械震动排痰过程中,协助患者每隔5~10 min 排痰1次,使其身体前倾,稍微加压固定其胸廓,嘱患者咳嗽前深吸一口气,并保持3~5 s,若患者无力咳痰应及时采取吸痰措施。缩唇呼吸训练:先用鼻子吸气并保持3 s,再如吹口哨时噘起嘴巴缓慢吐气,用手适当压腹帮助收腹,以患者自我感觉呼气不费力为宜,呼气时间在6 s 左右,可适当延长,持续训练30 min,大约呼吸20次;在呼吸训练中,给予1~2 L/min 的低流量吸氧,当患者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心悸等症状时,休息30 min 后再继续进行训练,每天至少训练3次。腹式呼吸方法要与缩唇呼吸结合:胸部不动,吸气时腹部隆起呼气时腹部回缩。腹式呼吸的训练:每分钟做8-10次,每次3-5min,每日数次,特别注意腹式呼吸连续练习2-3次,要休息片刻 。

1.3 观察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血氧饱和度、排痰量和6 min行走距离。血氧饱和度通过脉搏血氧仪监测患者的血氧情况。排痰量通过一次性统一规格型号集痰器收集测量,记录护理后的排痰量。6 min行走距离用于考察患者的运动功能,指患者在固定的走廊尽可能快速不间断的步行6 min的距离。

1.4 统计学方法

将统计得到的两组患者血氧饱和度、排痰量和6min行走距离纳入SPSS20.0软件进行分析,血氧饱和度、排痰量和6 min行走距离均用(

±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和震动排痰护理前,组间数据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实施相应护理后,对比血氧饱和度、排痰量和6 min行走距离,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显著(P<0.05),详情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氧饱和度、排痰量和6min行走距离对比(±s

组别   例数      血氧饱和度(%)      每日排痰量(ml/d)         6min行走距离(m)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讨论 震动排痰疗法是以物理定向叩击为作用原理,不受到患者体位的限制,通过对肺部准确的震动叩击,可以促进纤毛运动,加快移动和排除代谢物及分泌物,能同时提供2种力,分别为平行于身体表面的水平力和垂直于身体表面的垂直力,并按照选定的方向将支气管内的液化黏液排出体外。与人工叩背排痰比较,震动排痰疗法的优点是叩击力量均衡,感觉比较舒适,患者容易接受,且叩击与震动相结合,穿透力较强,使痰液易从支气管排出,增强肺通气,使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得到改善,提高血氧饱和度。缩唇腹式呼吸训练法通过增加气道阻力来避免外周小气道提前闭合,增加呼吸肌活性,防止气体过多聚集在肺部。通过缩唇呼吸训练减小患者呼气流速,增强患者呼吸气道压力,减缓在呼吸状态下气流压力的下降速度,从而利于其呼出滞留气体,促进肺换气,改善机体缺氧症状;腹式呼吸训练可对患者膈肌气道有效锻炼作用,帮助其提升上下活动范围,使呼吸阻力降低,改善肺通气量和潮气量,最终改善患者肺功能,缓解其呼吸困难情况。与常规的人口叩背排痰相比,机械震动排痰不但可以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省时省力,并且震动幅度稳定,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确保临床治疗的顺利开展。

综上所述,震动排痰护理的实施,能够改善慢阻肺患者的肺功能与血气指标,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受性与生活质量。

[1]陆菊,徐青.慢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振动排痰护理联合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21,37(13):142-143.

[2]康芳,吴爱芬.振动排痰护理在慢阻肺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罕少疾病杂志,2021,28(01):65-66.

[3] 李力维.振动排痰护理在慢阻肺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医学理论与

实践,2017,30(13):1996-1997.

[4]于美玲,邢杰 . 机械振动排痰联合缩唇呼吸训练在矽肺合并性阻塞性肺疾病老年患者中的应用 [J]. 国际老年医学杂志,201940(1):25-28.

[5] 张秀茹. 振动排痰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 中

国城乡企业卫生, 2017, 32(4):131-133.

[6] 荆小丽, 杨勇. 振动排痰护理提高COPD 患者排痰效果、肺功

能及生活质量. 现代医药卫生, 2018, 34(5):771-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