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9 个结果
  • 简介:神经干细胞研究是目前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在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尽管大部分研究仍处在动物模型和实验阶段,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成果应用于临床。本文对有关神经干细胞的特性,来源,培养与纯化,临床应用等方面作一简单介绍。

  • 标签: 神经干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对神经细胞细胞增殖和转移的影响。方法使用外泌体提取纯化试剂盒对人神经细胞瘤SH-SY5Y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外泌体进行提取和纯化,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蛋白免疫印记法对外泌体的形态、大小和标志蛋白进行鉴定。根据细胞培养基中是否加入外泌体,分为外泌体组和对照组,利用CCK-8法和Transwell实验检测外泌体对SH-SY5Y增殖活力和转移能力的影响。结果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可见外泌体为茶托样形状,并被一层磷脂膜所包被,直径在30~150 nm之间;蛋白免疫印记法显示,位于外泌体内、外的标志蛋白TSG101和CD63均有富集。细胞增殖实验结果表明在共培养48 h后外泌体组的细胞存活率为(0.95±0.02)与对照组(0.88±0.0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317,P=0.081 4);但是在共培养72 h后外泌体组的细胞存活率为(1.09±0.09)较对照组(0.92±0.03)明显提高,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27,P=0.038 9)。细胞转移实验结果显示,外泌体组SH-SY5Y细胞的迁移数量为(28.8±5.02)个较对照组(14.8±4.76)个明显增加,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23,P=0.001 9)。结论神经细胞细胞来源的外泌体能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表明肿瘤来源的外泌体能成为交叉信号传递的平台,在促进肿瘤细胞生长方面发挥自分泌的作用。

  • 标签: 神经母细胞瘤 外泌体 细胞增殖 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胶质瘤干细胞(GSCs)微环境中恶变巨噬细胞(tMΦ)的脂代谢特征及其相关分子调控机制,为靶向tMΦ的精准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实验采用巨噬细胞(MΦ)、tMΦ细胞株(包括tMΦ1、tMΦ2),通过检测细胞内的三酰甘油(TG)和总胆固醇(TC)的水平分析tMΦ的脂代谢特征,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实验检测调控脂代谢的关键分子钙调蛋白(CaM)、载脂蛋白E(ApoE)、激素敏感性三酰甘油脂肪酶(HSL)、肝X受体(LXR)的表达水平。构建tMΦ的差异表达长链非编码RNA(lncRNA)表达谱,选择HOXC-AS3为研究对象。建立HOXC-AS3过表达和低表达的tMΦ细胞株。采用实时定量PCR(qRT-PCR)检测上调、沉默HOXC-AS3后tMΦ内CaM的表达水平。通过克隆形成实验观察HOXC-AS3沉默后tMΦ的集落形成能力,以Transwell实验检测其侵袭能力,通过建立在体移植瘤小鼠模型观察其致瘤能力。对与HOXC-AS3脂代谢相关的结合蛋白进行蛋白组学分析,应用RNA免疫共沉淀实验验证二者是否可形成复合体,进一步通过qRT-PCR、Western blot实验分析HOXC-AS3对其结合蛋白的调控作用。结果tMΦ中的TC、TG含量及CaM、ApoE、HSL、LXR蛋白的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MΦ(均P<0.01)。LncRNA表达谱结果提示,与正常MΦ相比,HOXC-AS3在tMΦ1、tMΦ2中均呈高表达。克隆形成实验结果表明,沉默HOXC-AS3后的tMΦ1、tMΦ2(sh-HOXC-AS3组)的克隆数目明显少于空转染对照组(sh-NC组)(均P<0.01);Transwell实验结果表明,sh-HOXC-AS3组tMΦ1、tMΦ2的穿膜细胞数少于sh-NC组(均P<0.01);致瘤实验结果表明,sh-HOXC-AS3组小鼠的移植瘤体积均小于sh-NC组(均P<0.01)。qRT-PCR结果提示,过表达HOXC-AS3可上调tMΦ中CaM的表达,而沉默HOXC-AS3可下调tMΦ中CaM的表达(均P<0.01)。蛋白组学分析结果提示,与HOXC-AS3相关性最高的脂代谢相关蛋白为hnRNPA1。RNA免疫共沉淀结果证实,hnRNPA1与HOXC-AS3可形成复合体,沉默hnRNPA1后tMΦ内的CaM表达下调(均P<0.01),而沉默tMΦ内的HOXC-AS3后,hnRNPA1基因和蛋白水平的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tMΦ中的脂代谢合成水平高于正常MΦ,其机制可能为HOXC-AS3通过与hnRNPA1的结合,从而影响脂代谢分子CaM的表达,进而调控tMΦ的脂代谢重塑。靶向HOXC-AS3可抑制tMΦ在GSCs微环境的增殖和侵袭,HOXC-AS3可能为提高脑胶质瘤免疫治疗效果的潜在靶点。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增殖 肿瘤侵润 恶变巨噬细胞 脂代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胶质瘤干细胞(GSCs)微环境中恶变巨噬细胞(tMΦ)的脂代谢特征及其相关分子调控机制,为靶向tMΦ的精准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实验采用巨噬细胞(MΦ)、tMΦ细胞株(包括tMΦ1、tMΦ2),通过检测细胞内的三酰甘油(TG)和总胆固醇(TC)的水平分析tMΦ的脂代谢特征,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实验检测调控脂代谢的关键分子钙调蛋白(CaM)、载脂蛋白E(ApoE)、激素敏感性三酰甘油脂肪酶(HSL)、肝X受体(LXR)的表达水平。构建tMΦ的差异表达长链非编码RNA(lncRNA)表达谱,选择HOXC-AS3为研究对象。建立HOXC-AS3过表达和低表达的tMΦ细胞株。采用实时定量PCR(qRT-PCR)检测上调、沉默HOXC-AS3后tMΦ内CaM的表达水平。通过克隆形成实验观察HOXC-AS3沉默后tMΦ的集落形成能力,以Transwell实验检测其侵袭能力,通过建立在体移植瘤小鼠模型观察其致瘤能力。对与HOXC-AS3脂代谢相关的结合蛋白进行蛋白组学分析,应用RNA免疫共沉淀实验验证二者是否可形成复合体,进一步通过qRT-PCR、Western blot实验分析HOXC-AS3对其结合蛋白的调控作用。结果tMΦ中的TC、TG含量及CaM、ApoE、HSL、LXR蛋白的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MΦ(均P<0.01)。LncRNA表达谱结果提示,与正常MΦ相比,HOXC-AS3在tMΦ1、tMΦ2中均呈高表达。克隆形成实验结果表明,沉默HOXC-AS3后的tMΦ1、tMΦ2(sh-HOXC-AS3组)的克隆数目明显少于空转染对照组(sh-NC组)(均P<0.01);Transwell实验结果表明,sh-HOXC-AS3组tMΦ1、tMΦ2的穿膜细胞数少于sh-NC组(均P<0.01);致瘤实验结果表明,sh-HOXC-AS3组小鼠的移植瘤体积均小于sh-NC组(均P<0.01)。qRT-PCR结果提示,过表达HOXC-AS3可上调tMΦ中CaM的表达,而沉默HOXC-AS3可下调tMΦ中CaM的表达(均P<0.01)。蛋白组学分析结果提示,与HOXC-AS3相关性最高的脂代谢相关蛋白为hnRNPA1。RNA免疫共沉淀结果证实,hnRNPA1与HOXC-AS3可形成复合体,沉默hnRNPA1后tMΦ内的CaM表达下调(均P<0.01),而沉默tMΦ内的HOXC-AS3后,hnRNPA1基因和蛋白水平的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tMΦ中的脂代谢合成水平高于正常MΦ,其机制可能为HOXC-AS3通过与hnRNPA1的结合,从而影响脂代谢分子CaM的表达,进而调控tMΦ的脂代谢重塑。靶向HOXC-AS3可抑制tMΦ在GSCs微环境的增殖和侵袭,HOXC-AS3可能为提高脑胶质瘤免疫治疗效果的潜在靶点。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增殖 肿瘤侵润 恶变巨噬细胞 脂代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颅面神经运动诱发电位(FNMEP)和直接神经电刺激(DNES)两种神经电生理监测方法在听神经瘤术中对解剖保留的面神经术后功能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海军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行面神经功能监测下听神经瘤切除术的10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57例,女49例,年龄(51±11)岁。术中所有患者均全程使用神经电生理监测,肿瘤切除后分别用FNMEP和DNES两种监测方法对面神经功能进行电生理学评估,记录FNMEP在肿瘤切除后与基线的波幅比M1,肿瘤切除后DNES的脑干段与内听道段的波幅比M2,比较两个比值与术后1 d、1个月、3个月面神经功能的相关性,根据HB分级标准,Ⅰ~Ⅱ级为面神经功能良好,Ⅲ~Ⅵ级为面神经中重度障碍。应用非参数Spearman相关系数评估M1和M2与术后1 d、1个月、3个月面神经功能的相关性,绘制M1、M2预测术后面神经功能预后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106例听神经瘤患者中全切102例(96.3%),次全切4例(3.7%),面神经解剖保留104例(98.1%),无死亡病例。术中所有患者均可诱发出FNMEP,2例患者未在脑干段引出DNES。术后1d面神经功能良好81例(76.4%),术后1个月面神经功能良好99例(93.4%),术后3个月面神经功能良好103例(97.2%)。M1在术后1 d和1个月有较大的Spearman相关系数绝对值(ρ=|-0.648|,ρ=|-0.552|,P<0.001),而M2在术后3个月的ρ=|-0.395|大于M1的ρ=|-0.378|(P<0.001)。M1的cut-off值为0.58(灵敏度=0.92,特异度=0.64),M2的cut-off值为0.36(灵敏度=0.64,特异度=1.00),M1<0.58或M2<0.36提示面神经功能中重度障碍。结论听神经瘤切除术中应用FNMEP和DNES两种方法均可以有效评估术后面运动功能,FNMEP对术后早期面神经功能的预测作用优于DNES,对于术后远期的面神经功能预测则DNES更优。

  • 标签: 监测,手术中 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 面运动诱发电位 直接神经电刺激 听神经瘤 面神经功能 随访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电生理检查在肩胛背神经卡压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1年9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23例怀疑为肩胛背神经卡压的患者电生理诊断资料。结果所检患侧中有17例明显见失神经电位以及CMAP的LAT延长和AMP降低,募集反应减弱为18例,16例提肩胛肌在轻收缩时见宽大和高频的电位。结论电生理可以较准确地诊断肩胛背神经卡压,为临床治疗提供客观的检查依据。

  • 标签: 肩胛背神经 诊断 电生理 神经卡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的比值(NLR)与RA骨密度的关系,评价其对RA伴骨质疏松的诊断价值。方法筛选134例RA患者及69名健康体检者,比较2组NLR水平间的差异。应用双能X线吸收法(DXA)对病例组腰椎1~4和股骨颈骨密度进行检测,并将病例组分为骨量正常组(44例)、骨量减少组(47例)以及骨质疏松症组(43例),记录其身高、体质量、病程、血小板平均体积数、ESR 、CRP 、补体C3、补体C4、RF、抗CCP抗体、骨密度等相关指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Kruskal-Wallis检验或者χ2检验比较3组间的NLR、BMI、性别、年龄等指标的差异,通过相关性分析检测NLR、骨量与各指标的相关性,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各指标对骨质疏松的影响,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预测NLR及联合相关指标对骨质疏松的诊断价值。结果RA患者NLR(3.1±1.7)高于健康对照组(1.7±0.5)(t=21.27,P<0.001),在骨质疏松组、骨量减少组、骨量正常组中,年龄[(66±8)岁、(62±10)岁、(50±13)岁]、病程[(15±10)年、(9±8)年、(7±7)年]、BMI [(20±4) kg/m2、(22±3) kg/m2、(24±3) kg/m2]、NLR[(3.9±2.3)、(2.7±1.2)、(2.6±1.0)]、CRP[(41±43) mg/L、(28±34 mg/L、(18±26) mg/L]、ESR[(46±30) mm/1 h、(36±26) mm/1 h、(26±20) mm/1 h]在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32.92,P<0.001;H=17.41,P<0.001;F=12.04,P<0.001;H=11.62,P=0.030;H=13.78,P=0.001;F=7.18,P=0.001)。相关性分析提示NLR与CRP、ESR、抗CCP抗体、股骨颈骨密度、DAS28评分、年龄相关,其r分别为0.49(P<0.001),0.39 (P<0.001),0.30(P<0.001),-0.18(P=0.042),0.50(P<0.001),0.17(P=0.046);股骨颈与年龄、BMI、病程、CRP、ESR相关,其r分别为-0.46(P<0.001),0.38(P<0.001),-0.39(P<0.001),-0.34(P<0.001),-0.28(P=0.001),腰椎1~4与年龄、BMI、CRP、ESR的r分别为-3.41(P<0.001),0.39(P<0.001),-0.22(P=0.010),-2.42(P=0.005),骨密度与DAS28、抗CCP抗体无相关性。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病程、NLR、ESR是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为1.12(P<0.001),1.05(P=0.025),1.29(P=0.031),1.02(P=0.039),0.28(P=0.008);BMI (OR=0.76,P<0.001)是保护因素。通过ROC曲线检测,NLR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8,NLR、BMI、年龄、性别、病程的AUC面积为0.90,截断值为0.20,灵敏度为0.95,特异度为0.73[95%CI(0.84,0.95)]。结论骨质疏松症中,NLR与RA患者的骨量及疾病活动度有关,结合其他相关性指标,NLR可作为预测诊断指标,对临床具有提示作用。

  • 标签: 关节炎,类风湿 骨密度 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两种注射方法应用于腋路臂丛临床效果。方法160例拟行前臂、手部手术的患者,评估感觉和运动神经的阻滞程度,手术过程中的麻醉效果,观察和记录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中,前臂内侧皮神经的感觉评分和尺神经的感觉及运动评分,单针法高于双针法。结论腋路臂丛阻滞双针法和单针法均可用于前臂及手部手术,但临床效果双针法明显优于单针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内科老年患者的护理措施及其对压疮预防的作用。方法选择山西省人民医院2017年2-10月收治的老年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基础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综合护理。观察两组心理状况、压疮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心理状况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分别为(25.62±2.14)分、(27.88±1.99)分,均低于对照组的(35.44±3.01)分、(37.60±2.6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6.82、18.42,均P<0.01)。观察组压疮发生率为17.5%(7/40),低于对照组的47.5%(19/40)(χ2=8.21,P<0.01)。观察组患者总满意率为100.0%(40/40),高于对照组的85.0%(3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9,P<0.05)。结论针对神经内科老年患者,采取综合护理模式,可显著改善其心理状况,提高其依从性,进而降低压疮发生率。

  • 标签: 压疮 神经内科 预防 满意度 护理 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治疗相关性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t-AMKL)的实验室诊断特点及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2014年9月收治的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资料,其在诱导缓解43个月余后确诊为t-AMKL。结果该患儿在确诊ALL后接受规范儿童ALL方案化疗,43个月后经形态学、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综合诊断为t-AMKL。骨髓形态可见原始细胞比例为0.44;流式细胞术分析表型为异常髓系原始细胞;病理检查示异常细胞弱表达CD42b、CD61;电子显微镜观察示血小板过氧化物酶(PPO)阳性、髓过氧化物酶(MPO)阴性;骨髓免疫组织化学示CD41阳性率34%;染色体为复杂核型。结合病史,诊断为t-AMKL。结论t-AMKL较少见,完善相关检查以早期确诊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白血病,淋巴样 儿童 白血病,原始巨核细胞,急性 肿瘤,继发原发性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我院收治的贫血患者的血清LDH水平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血清LDH水平对巨幼细胞贫血的诊断意义.方法将55例贫血患者,根据所患贫血类型不同分为2组,一组为巨幼细胞贫血30例,一组为缺铁性贫血25例,另取正常健康人30例作为对照.所有患者均晨起空腹抽取静脉血化验LDH水平.结果巨幼细胞贫血组LDH水平显著高于缺铁性贫血组和健康对照组.结论乳酸脱氢酶对巨幼细胞贫血的诊断有辅助意义.关键词巨幼细胞贫血;血清乳酸脱氢酶;诊断SignificanceofserumlactatedehydrogenaseformakingdiagnosisofmegaloblasticanemiaZhangLi,FirstWardInternalDepartment,CentralHospitalofBeijingPrisonAdministration,Beijing100054,China.AbstractSubjectToinvestigatethesignificanceofserumlactatedehydrogenaseformakingdiagnosisofmegaloblasticanemiabyretrospectivelyanalyzinglevelofserumlactatedehydrogenase(LDH)amonganemiapatientsandhealthyvolunteers.Method55anemiapatientsweredividedinto2groupbytype.MAgroupincluded30patientsdiagnosedMA,and25irondeficiencyanemia(IDA)patientswereincludedinIDAgroup.Therewere30healthyvolunteersinControlgroup.Fastingveinbloodsampleswerecollectedfromeverypatientandvolunteer.ResultsSerumLDHlevelissignificantlyhigherinMAgroupthaninIDAgroupKaenydwCoorndtsrolgroup.ConclusionSerumLDHlevelishelpfulondiagnosingmegaloblasticanemia.Megaloblasticanemia;Lactatedehydrogenase;Diagnosis中图分类号R556.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462-01

  • 标签:
  • 简介:摘要: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技术在老年患者下肢手术中的研究显示了明显的优势。通过对一系列老年患者的下肢手术案例进行分析,发现这种技术能够显著提高麻醉效果和手术安全性。研究的重点在于评估这种方法对术后疼痛控制和恢复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技术在减少术后并发症和加速康复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尤其是在老年患者群体中。这些发现对改进老年患者骨科手术的麻醉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为提高手术质量和患者体验提供了有力支持。

  • 标签: 超声引导 神经阻滞 老年患者 下肢手术 麻醉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人类白细胞抗原-G(humanleukocyteantigen-G,HLA-G)属非经典人类白细胞抗原Ⅰ类分子,它是机体内重要的免疫调节分子,可通过多种机制诱导母胎间免疫耐受,是妊娠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HLA-G在母胎免疫、自身免疫病、感染及肿瘤的发生发展中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对HLA-G与妊娠并发症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人类白细胞相关抗原-G 妊娠并发症 研究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 目的: 分析治疗顽固性面神经麻痹中,浮针透刺久留针的应用价值。 方法: 收集我院 76 例顽固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因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针灸治疗,观察组行浮针透刺久留针治疗。 结果: 组间治疗后总有效率 92.11% 、 65.79% ,比观察组增高( p<0.05 );组间症状消失时间、治疗时间比,观察组明显缩短( p<0.05 )。 结论: 治疗顽固性面神经麻痹中,常规针灸治疗效果显著,但浮针透刺久留针治疗效果更优,值得应用。

  • 标签: 顽固性 面神经麻痹 浮针 透刺久留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技术诊断肾嫌色细胞癌(ChRCC)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4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ChRCC超声图像特征。常规超声观察病灶生长部位、形态、大小、是否有包膜、内部回声及血供情况等。应用超声造影观察病灶的灌注特征,包括造影剂始增时间、达峰时间、峰值强度、分布情况及消退时间等。结果本组40例病例,38例单发,2例多发;左肾17例,右肾22例,双肾1例。肿瘤发生于肾上部8例(20.0%),肾下部9例(22.5%),肾中部23例(57.5%),其中1例瘤体位于右肾盂内,病灶侵及肾包膜11例(27.5%)。肿瘤呈圆形、类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35例(87.5%),边界欠清5例(12.5%),最大径2.0~11.2(5.1±0.8)cm。病灶呈低回声23例(57.5%),等回声7例(17.5%),稍高回声7例(17.5%),囊实混合回声3例(7.5%),病灶内部回声均匀23例(57.5%),回声不均匀17例(42.5%);病灶内伴有钙化灶者5例(12.5%)。彩色多普勒(CDFI):病灶周边可见血管绕行,15例(37.5%)病灶内未探及明显血流信号;12例(30%)病灶内可探及少许星点状血流信号,7例(17.5%)病灶可探及短条状血流信号,仅6例(15%)病灶边缘及内部均可见较丰富血流信号。4例患者同时行超声造影检查,病灶均同步于肾皮质开始快速均匀强化,呈稍低增强,早于肾皮质消退,呈"快进快退"灌注模式。所有病例均未发现引流静脉癌栓、肾周组织及淋巴结转移。结论ChRCC常规超声表现为肾实质内乏血供、低回声实性肿块,边界清晰,超声造影呈均匀稍低增强,"快进快退"灌注模式,这些特征有助于术前超声对其做出诊断。

  • 标签: 超声检查 肾嫌色细胞癌 超声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网织血小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9年7月~2012年6月,本研究选取我院64例门诊和血液科住院患者的外周血标本,利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RP(%),利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血小板计数。结果健康体检组经检测后RP(%)值为7.33±2.17,ITP患者组RP(%)值为21.13±6.27,明显高于健康体检组(P<0.01)。CAA患者组RP(%)值为5.82±1.26,明显低于健康体检组(P<0.05)。AML患者组和MDS患者组RP(%)值分别为8.26±2.45、8.12±2.59,与健康体检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网织血小板的方法,为网织血小板更准确的诊断各类血小板减少性疾病的应用创造了条件,网织血小板在血液病中的检测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流式细胞仪 网织血小板 检测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罗格列酮(RGZ)对肝星状细胞(HSCs)中过氧化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及血红素加氧酶-1(HO-1)表达的影响。方法以体外活化的肝星状细胞(HSC-T6)为研究对象,分为:空白对照组、RGZ干预组、RGZ与锌原卟啉-Ⅸ(ZnPP-Ⅸ)共同干预组。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HSC-T6的增殖情况,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细胞上清液中透明质酸(HA)及Ⅲ型前胶原肽(PⅢP)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蛋白质印迹法及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PPARγ、HO-1的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多组间样本均数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LSD检验。结果RGZ干预组HSC-T6增殖活性及HA、PⅢP表达较空白对照组显著下降(P值均< 0.01),但PPARγ、HO-1的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均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增加(PPARγ:2.97±0.22对比1.07±0.05,0.96±0.08对比0.31±0.03;HO-1:4.28±0.73对比1.80±0.36,1.83±0.26对比0.61±0.09),P值均< 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GZ与ZnPP-Ⅸ共同干预组同RGZ干预组比较,HSC-T6增殖活性及HA、PⅢP表达有所升高(P值均< 0.05);HO-1的的mRNA相对表达量(3.16±0.38对比4.28±0.73)和蛋白相对表达水平(1.31±0.17对比1.83±0.26)降低,P值均<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PARγ的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0.05),但呈下降趋势。RGZ与ZnPP-Ⅸ共同干预组与空白对照组HO-1的mRNA相对表达量(1.80±0.36)及蛋白相对表达量(0.61±0.09)比较,明显增高,P值均< 0.05。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同上述结果一致。结论罗格列酮诱导PPARγ表达增加进而抑制HSC增殖活化及胶原产生的作用可能是通过调控其下游HO-1的表达而实现的。

  • 标签: 血红素加氧酶-1 肝星状细胞 罗格列酮 过氧化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