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尔松(Terson)综合征手术效果及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017年9月至2019年10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Terson综合征10例(18眼)的临床资料,比较术前与术后视力、不同的手术时机与疗效的关系,分析Terson综合征的发病机制。结果术后1个月视力(BCVA,log MAR)为0.36±0.28,优于术前的2.78±0.43(t=20.12,P<0.05)。短病程组(<3个月)术后视力(BCVA, log MAR)为0.36±0.19,优于长病程组(≥3个月)的0.74±0.22(t=13.480,P=0.008)。术中发现所有病例具有高度相似的临床特征,如早期的黄白色圆丘形病灶和晚期的近圆形病灶,以视盘为起始、以Cloquet管为中心的条状出血及浑浊等。结论玻璃体切除术治疗Terson综合征可以显著改善视力。手术越早视力提高越显著。由眼底病变推断其发病可能是颅高压导致血液沿视神经突破筛板后进入玻璃体和(或)视网膜静脉回流受阻导致小静脉及毛细血管破裂所致。

  • 标签: 综合征,太尔松(Terson) 玻璃体切除术 发病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