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痉挛和不随意运动脑性瘫痪儿童疼痛特点及对运动康复的影响。方法择取2016年8月-2018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痉挛、不随意运动脑性瘫痪儿童各60例分别作为痉挛组及不随意运动组,开展对症治疗,分析两组疼痛情况及运动康复效果差异。结果痉挛组VAS疼痛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痉挛组单次疼痛时间、疼痛发作频次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痉挛组、不随意运动组经康复治疗后,其BBS评分、MWS、GMFM组间数据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痉挛、不随意运动脑性瘫痪患儿均存在一定的疼痛率,经治疗后不同脑性瘫痪患儿不同类型间疗效相当。

  • 标签: 痉挛型 不随意运动型 脑性瘫痪 疼痛 运动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天津地区儿童感染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的基因分、亚型的流行状况及其临床特点。方法以2017年12月—2019年12月天津市儿童医院收治住院的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行纤支气管镜术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Mp培养成功后的阳性标本,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PCR-RFLP)和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LVA)分。所有病例均搜集详细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数据。结果经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分离培养方法确认后共得到Mp阳性菌株175例,RFLP分结果显示,Ⅰ138例(78.9%),Ⅱ37例(21.1%);MLVA分结果显示,M3-5-6-237例,有B、G、M、S、V、Y这6个亚型;检出M4-5-7-2 138例,有E、J、P、U、X、Z和a这7个亚型。M3-5-6-2中有P1-Ⅰ1例(2.7%),P1-Ⅱ36例(97.3%);M4-5-7-2中有P1-Ⅰ137例(99.2%),P1-Ⅱ1例(0.7%)。不同基因在不同年龄组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3-5-6-2基因中的B、G、M、S、V、Y与M4-5-7-2基因中的E、J、P、U、X、Z、a共13个基因在四季分布中有统计学差异。所有Mp感染患儿均有发热和咳嗽的症状。P1-Ⅰ/M4-5-7-2肺炎患儿在住院时长、发热时长、高热(>39℃)、咳嗽时长、皮肤改变、消化系统症状、肝功能损伤发生率等方面均高于P1-Ⅱ/M3-5-6-2肺炎患儿,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1-Ⅱ及M3-5-6-2白细胞计数高于Ⅰ及M4-5-7-2;P1-Ⅰ及M4-5-7-2乳酸脱氢酶高于Ⅱ及M3-5-6-2,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基因患儿在炎性实变、肺不张、胸膜增厚和胸腔积液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天津地区肺炎患儿感染Mp以P1-Ⅰ/M4-5-7-2为主,P1-Ⅱ有上升趋势;P1-Ⅰ及M4-5-7-2与临床发热、重症表现等存在一定相关性。

  • 标签: 肺炎支原体 儿童 基因分型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胸部数字化X线摄影(DR)对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膈肌运动功能的作用。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呼吸科95例COPD患者。根据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分为轻-中度组(FEV1%pred≥50%,n=52)及重-极重度组(FEV1%pred<50%,n=43)2组。在平静呼吸及尽力呼吸下行动态胸部DR,通过后处理软件分析获得横膈移动距离、速率及尽力吸气末和呼气末右侧膈肌角(右侧膈肌顶点和右肋膈角顶点连线与水平线所成夹角)的变化。2组间比较并与肺功能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2组COPD患者在平静呼吸时左、右侧横膈移动幅度及最大运动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尽力呼吸时,重-极重度组左、右两侧横隔移动幅度均小于轻-中度组(P值均<0.05),分别为左侧重-极重度(28.98±10.49) mm、左侧轻-中度(35.38±12.08) mm、右侧重-极重度24.87(12.77)mm、右侧轻-中度36.00(16.40)mm,重-极重度组左、右两侧横隔在吸气及呼气过程中最大运动速率均小于轻-中度组(P值均<0.05);尽力吸气末及尽力呼气末右侧膈肌角在重-极重度组有减少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尽力呼吸时膈肌运动幅度与最大运动速率及FEV1/用力肺活量呈正相关,与残气量/肺总量呈负相关(P<0.05)。结论动态胸部DR可以简便、有效地对COPD膈肌功能进行动态评价。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动态胸部数字化X线摄影 膈肌 膈肌功能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天津市住院急性胃肠炎患儿中诺如病毒(norovirus, NoV)感染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为临床诊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8月至2020年7月天津市儿童医院住院急性胃肠炎患儿的粪便标本,采用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检测NoV,采用普通RT-PCR方法对阳性样本衣壳蛋白VP1区进行扩增,产物送检测序后基于序列进行分,并比较感染不同基因NoV患儿的临床症状差异。结果NoV检出率为26.5%(1 703/6 432),761份阳性样本获得VP1区测序信息,共得到7种基因,其中GII.4、GII.3、GII.2、GII.17、GII.1、GII.13和GII.6分别占55.5%(422/761)、36.7%(279/761)、4.9%(37/761)、0.9%(7/761)、0.8%(6/761)、0.8%(6/761)和0.5%(4/761);GII.4均为GII.4 Sydney 2012。感染GII.4和GII.其他的患儿发病季节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3.53, P<0.001);感染GII.4较其他NoV的患儿更易出现腹泻、呕吐和脱水症状(χ2=8.42, P=0.004; χ2=20.39, P<0.001; χ2=4.99, P=0.025)。结论2017—2020年天津市儿童NoV感染以GII.4和GII.3为主,且基因呈多样性,感染GII.4患儿更易出现腹泻、呕吐和脱水症状。

  • 标签: 急性胃肠炎 诺如病毒 基因型 流行病学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肺栓塞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或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中医症候特点。方法:本次研究在进行实验设置时,将实验时间段设置在2018年3月至2022年3月,在该时段将我院中收入的肺栓塞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或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共计50名作为研究样本。在患者入院后,根据患者的中医症候特点对其进行分组,本次研究中纳入热哮证(n=12)、寒哮证(n=12)、少阳郁热证(n=12)、寒热交错证(n=14),分析不同中医证候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特征,分析组间差异。结果:在本次研究结果中显示,热哮证、寒哮证患者的TRACK评分相较于其他两组更低,寒热交错证患者的TRACK评分最高,热哮证与寒哮证进行对比分析无明显差异(P>0.05)。在本次研究结果中显示,热哮证、寒哮证相较于其他两组更低,寒热交错证患者也明显高于其他三组,差异显著存在(P<0.05)。结论:在本次研究结果中发现,肺栓塞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或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中医症候变化与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密切相关,而患者若为寒热交错证候,则各项指标最为严重,说明寒热交错证候的患者哮喘症状最严重。在对患者进行实际治疗时,医务人员可根据患者的症候分作出相应的治疗方案调整以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肺栓塞 慢性阻塞性肺病 慢性支气管炎 中医证候 肺功能指标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8年天津市儿童医院患儿GⅡ诺如病毒(NoV)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单中心研究。2018年1至12月就诊于天津市儿童医院疑似病毒感染引起急性胃肠炎患儿粪便标本2 185份,采用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NoV,对阳性标本的衣壳蛋白VP1(VP1)区进行基因扩增并测序,分析基因并运用MEGA5.05作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2 185份粪便标本中检出NoV阳性标本610份,阳性率为27.9%(610/2 185),全部为GⅡ,共发现7个基因,以GⅡ.3和GⅡ.4为主,分别占46.2%(151/327)和40.1%(131/327),GⅡ.2占4.6%(15/327),其他亚型占9.1%(30/327)。不同年龄组间NoV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050,P=0.002),其中阳性标本中以≤3岁年龄组检出率最高,占阳性标本总数的89.2%,不同月份NoV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5.153,P<0.001),其中11、12月为高发月份。GⅡ.3和GⅡ.4NoV感染的患儿在伴随粒细胞减少症方面,两种亚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70,P=0.001),在伴随呼吸道症状方面,两种亚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57,P=0.007)。结论2018年天津地区儿童NoV感染主要以GⅡ.3和GⅡ.4为主,基因呈现多样性,提示本地区在今后应继续加强监测和预防儿童的NoV感染。

  • 标签: 诺罗病毒 胃肠炎 基因型 分子流行病学 儿童
  • 简介:摘要分析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现状,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试图利用微信平台开展学术沙龙来解决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该教学活动的满意度和反馈意见。结果发现,学生对该教学活动的整体满意度达71.43%;该教学活动在拓宽学生知识面、启发临床诊疗思维、提高科研思维能力、提高学习兴趣、提高理论联系实际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能力等方面效果显著;但在前期宣传、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以及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仍存在不足。因此,利用微信平台开展学术沙龙对培养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临床及科研能力是一种良好的辅助教学活动。

  • 标签: 微信平台 学术沙龙 临床医学 专业型硕士研究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天津市儿童医院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住院患儿中腺病毒和博卡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分子分。方法收集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天津市儿童医院1 171份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鼻咽抽吸物,用腺病毒和博卡病毒感染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对阳性扩增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将腺病毒和博卡病毒所测序列在GenBank中进行比对,同时用MEGA7.0.26对腺病毒进行分子分以及系统进化树分析。对不同年龄段(<6个月、6~11个月、12~23个月、24~35个月、36~47个月、≥48个月)及季节的腺病毒和博卡病毒阳性检出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 171份标本中分别检出腺病毒30株[阳性率2.56%(30/1 171)]和博卡病毒84株[阳性率7.17%(84/1 171)]。不同年龄段腺病毒和博卡病毒阳性检出率分别在1.02%(4/392)~6.61%(8/121)和4.09%(7/171)~11.45%(26/227)。各年龄段腺病毒和博卡病毒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12.862,P=0.025;χ²=14.178,P=0.015)。冬季是腺病毒感染的高峰期,阳性率为5.54%(15/271);秋季和冬季博卡病毒感染的高峰期,阳性率分别为12.00%(36/300)和12.55%(34/271),高于其他两季(χ²=43.753,P<0.05)。不同季节呼吸道腺病毒和博卡病毒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13.287,P=0.004;χ²=43.753,P<0.05)。29株腺病毒序列分别为HAdV-B亚群的HAdV-3、7血清和HAdV-C亚群的HAdV-1、2、5血清。结论腺病毒和博卡病毒在小儿呼吸道感染中起重要作用,且与季节、患儿年龄等因素密切相关,应该引起临床重视。

  • 标签: 腺病毒,人 人博卡病毒 基因型 呼吸道感染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