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 个结果
  • 简介:整理说明:这篇访谈,是家属在整理田仲济先生遗稿时发现的。50年代,遵照教育部关于提高师资,培训研究生(进修教师)的要求,1958年5月18至6月6,田先生带山东师范学院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生和高师教师进修班的学生进京,访问了当时“作协”的茅盾、厦衍、叶圣陶、郭小川,“剧协”的田汉、阳翰笙、孟超,文学研究所的郑振铎、何其芳、何家槐、蔡仪、毛星,《文艺报》主编张光年、陈笑雨,《人民文学》的主编张天翼、陈白尘等,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负责人王任叔、楼适夷,《诗刊L*-编臧克家,曲艺研究会的负责人赵树理、陶钝,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负责人吴伯箫、张毕来,中央戏剧学院李伯钊等作家,还有北京大学俄语系主任曹靖华,西语系朱光潜,中语系杨晦、吴组缃等教授,三十余人。访谈内容涉猎面相当广,包括文坛现状,作家作品的评价,文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现代文学史有关史实等方面,如文学研究会、太阳社、“左联”等重要社团活动的史料虹实,当年苏区文艺活动的情况,以及叶圣陶谈自己受外国文学的影响,赵树理谈自己与农民的关系,田汉、阳翰笙、陈白尘谈现代戏剧的发展和对话剧的认识,还有臧克家讲析闻一多诗的技巧和继承关系,吴组缃分析茅盾的小说,杨晦谈曹禺的戏剧,王任叔、楼适夷谈巴金、蒋光慈、郁达夫等的创作,学者朱光潜、蔡仪谈美学问题,张毕来谈了文学上的厚古薄今问题,等等。这些作家的谈话和回忆,提供了书面文学史之外的丰富细节,自然,也有亲历者自己参与历史的书写,他们有“1958年”历史的鲜明痕迹。为此,我们不仅仅获得了现代文学史的许多史实史料,更在他们的谈吐言语中感受到了文学史的构成。半个世纪了,1958年浓浓的时代色彩,本身也�

  • 标签: 名作家 访谈录 现代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 中央戏剧学院 人民文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