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康德社会伦理思想,以分配正义为根本内容。他"人应从自然状态走入法权状态"理论,突出了分配正义,并将其作为持有的正义基础和根本保证。他以权力分配为中心、以人民对人民义务为特征正义理论,是对亚里士多德、霍布斯、孟德斯鸠、洛克、卢梭等人理论以及新教小宗派思想加以吸收融合后形成,对当代哲学家约翰·罗尔斯《正义论》具有不可估量影响。

  • 标签: 自然状态 法权状态 分配正义
  • 简介:众所周知,由于克里普克工作,弗雷格涵义理论被普遍认为是无效。但事实上,弗雷格理论真的被克里普克决定性地反驳了吗?这是一个有趣而富于挑战问题。本文认为,克里普克对涵义理论典型反驳并没有击中涵义理论关键;毋宁说,克里普克树立了一个反驳目标并将其归到弗雷格身上,但问题在于,这个被设想目标并不能恰当地归于弗雷格。本文通过对弗雷格涵义理论之所以被提出论证重构,以及对克里普克反驳评述,来解释为什么克里普克并未真正击倒弗雷格。以之为基础,本文论证了涵义概念是可以辩护,但不是在"新弗雷格主义"路径上去辩护,而必须以"约定"概念为核心来对其给予辩护。

  • 标签: 涵义 克里普克 新弗雷格主义 约定
  • 简介:雅克·马里坦"位格"理论(源自"三位一体")是关涉人本体论存在非常有特色思想。"位格"是具有神圣性、超越性实体,其界定着眼于人精神中高尚神圣一面,与着眼于肉体及其欲望"个体"范畴相对。从位格与共同善关系来看,共同善着眼于位格人共同福祉,对于世俗共同善而言,作为上帝形象位格超越于世俗社会。位格理论是马里坦回应基督教世俗化浪潮理论根基,对于纠正现代人过于注重物欲享受偏向有一定积极意义。

  • 标签: 马里坦 位格 个体
  • 简介:<正>科技道德是促进科学技术进步,保证科学技术沿着健康道路发展重要环节。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运用道德规范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间科技活动有着极其重要意义。一、关于科技道德研究对象与定义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深刻地影啊了人类生活和社会各个方面,科技道德问题越来越成为每个国家理论界所关心一个重要问题。

  • 标签: 科技道德 若干理论问题 科技活动 科技工作者 学行 个人与社会
  • 简介:<正>作为一个生物体的人从母胎里分娩出来,一开始就被置身于一个复杂社会环境之中,任何时代社会都会使用种种方法对它施加影响,使他成其为一个符合该社会要求成员。个人也随着社会环境变化以其自身独特方式作出种种反应,反作用于环境,从而表现出人主动性。这种经过个体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而实现个人对于社会事物认识与掌握程度,通常被人们称为“社会化过程”。道德社会化是这种社会化全过程具体表现。一个人生长在一个特定社会环境中,该社会有它道德标准。社会通过各种手段要求个人成为一个符合该社会道德标准的人。个人也相应地以各种方式积极地做出反映。换句话说,就是人从生来是无

  • 标签: 道德社会化 玩具 年幼儿童 道德判断力 皮亚杰 判断是非
  • 简介:虽然近些年有关美德伦理学研究已经逐渐为国内伦理学界所关注,但从总体来看,国内美德伦理学的当代研究仍处在复苏初期。考虑到美德伦理学曾经长期是以儒家伦理学为主体中国传统伦理学基本理论形态和学理进路,在现、当代中国伦理学语境中重释、乃至重构中国文化特色美德伦理学理论,似乎更有理由要求更多更高理论关注和学术探究。因此,本文主要对美德伦理学研究所面临一些基本问题进行探究,主要涉及关于美德伦理学身份再确认;关于美德伦理学基本方法论问题;关于美德伦理学与“现代性”问题;关于美德伦理学所面临几种指控。

  • 标签: 美德伦理学 现代身份 基本方法论 “现代身份”确认 指控
  • 简介:“以德治国”作为治国方略提出时,有人担心这一方略是否会带来人治后果,也有一些法学家则对其合理性提出质疑。他们认为,在现代社会里,最好治理方式是法治,因为法治实质是法律家之治,而且我们也可以培养充分而全面的法律人才,制定完备法律,建立完备法律制度。简而言之,法治具有极大可操作性,相反,德治却不具有。所以“在法治正在全面推行社会里,德治应该缓行”。面对这一质疑,伦理学工作者必须做出解答,当然这

  • 标签: 《法治社会中的伦理秩序》 书评 德治理论 李建华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以德治国
  • 简介:道德选择理论是亚里士多德伦理思想中重要内容。本文首先三个方面研究了亚里士多德道德选择理论:一、亚里士多德论道德选择理论前提;二、亚里士多德论道德选择依据;三、亚里士多德论道德选择目标。其次,从西方哲学史宏观背景中就亚里士多德道德选择理论成败得失进行讨论。通过研究古希腊亚里士多德道德选择理论,这将有助于我们了解道德选择在道德理论和道德实践中重要作用。

  • 标签: 亚里士多德 道德选择 理性 中道 幸福
  • 简介:"经济学帝国主义"往往会带来对功利最大化推崇,对物质利益追求,对效率崇尚。因此经常有人将"经济学帝国主义"与功利主义、物质主义和效率主义等混为一谈。但就其实质而言,"经济学帝国主义"与这些主义有关联但却本质不同,更不能相互替代。所以有必要在厘清"经济学帝国主义"理论表现基础上,将"经济学帝国主义"与上述主义区分开,以便对"经济学帝国主义"进行更好认识和反思。

  • 标签: 经济学帝国主义 功利主义 物质主义 效率主义
  • 简介:在胡塞尔意向性行为现象学中,意志这种实践意向性行为扮演了本质性角色。随着先验现象学方法引入和目的论思想发展,意志与悬搁及先验还原内在关系也得以凸显,实践意向性行为在胡塞尔先验现象学中地位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并呈现出不断增强趋向。虽然胡塞尔始终坚持逻辑学和实践学平行论思想,并在早期呈现出逻辑理性居于主导态势,但这种平行论在其中后期却倾向于一种实践理性目的论。对于胡塞尔来说,现象学精神和先验现象学还原对新人和真正人塑造,根本说来是作为实践行为被实施,这是他弗莱堡时期思考根本问题。实践意向性行为理论不仅在其现象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和意义,而且对海德格尔实践哲学也产生了深刻影响。

  • 标签: 意向性行为 意志 先验现象学 先验还原 实践
  • 简介:道德困境是道德发展常规现象,这在我国理论界多有表现。如理论界对道德冲突、道德矛盾、道德建设路径选择以及个体道德培养等方面展开过深入而激烈讨论,这对于探索道德发展规律、推动学科研究深化乃至促进道德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理论是现实反映,现实道德困境形成和解决需要一个长期过程,道德困境理论研究可以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有益启示。

  • 标签: 道德困境 社会转型 个体道德
  • 简介:相对主义是伦理学讨论一个热点话题。1975年,吉尔伯特·哈曼(GilbertHarman)提出了相对主义一个辩护,论证了内部道德判断道德相对主义。此后,这个辩护招来了许多批评和质疑。本文论证了哈曼道德相对主义是一个融贯道德理论体系,它能够应对各种批评和质疑。论文前两个部分,笔者采用夹叙夹议方法,完整地论述了哈曼相对主义立场及其论证;论文后两个部分,笔者重新解读了哈曼相对主义论证,指出哈曼相对主义理论不完全是一种内部主义道德动机理论。在此基础之上,笔者研究了对哈曼道德立场两个反驳,指出它们都不令人信服。最后,笔者指出哈曼道德相对主义道德立场。通过以上分析,本文最终得出以下结论:得到自然主义论证支持道德相对主义是一个融贯道德理论体系;道德不是迷信和幻影,它是自然世界中一员。

  • 标签: 哈曼 内部判断 动机理由 内部主义
  • 简介:池田大作从哲学高度深刻认识幸福,把幸福区分为“相对幸福”与“绝对幸福”,而只有人类幸福才是真正幸福、绝对幸福.并指出唯有通过教育,完成人自我建设,才能获得真正幸福.于是,他用最大力量发展创价教育事业,从幼稚园到大学研究生教育实践其人本教育思想,经过四十载发展,构建起人本教育思想体系,丰富了教育思想宝库.具体来说,一是他揭示了教育使命是为了民众幸福与和平;二是指出教育任务是要培养学生谋求人类幸福的人格;三是探索了一系列促进人类幸福的人本教育方法.

  • 标签: 池田大作教育思想 人类幸福 人本教育 终极指向
  • 简介:西方国家宗教教育非常活跃,并行使某种思想政治教育职能。西方国家宗教教育在对国民进行道德熏陶和政治控制,培养公民民族精神和社会信仰,调和阶级关系,维护社会稳定,以及解决公民日常思想问题和精神困惑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借鉴意义。

  • 标签: 西方 宗教 宗教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作用
  • 简介:关于人权利各种冲突给伦理学和政治思想中各种问题提供了启示。在这些问题中,我们能列举出来有如下内容,关涉伦理相对主义、伦理与政治关系、政治哲学家授权、哲学和意识形态不同、知识分子在政治和社会变化中角色以及情感和道德关系。在本文中,我通过分析我所理解的人权理论和实践得出了与哲学有关一些结论。为了理解人权概念历史和宗谱,我在文章开始时候简要讨论了这个概念历史,随后,对试图把人权视为伦理概念或伦理实践哲学行为进行了否定性评价。同时,这个概念对公众话语而言中心地位是不能受到忽视。人权政治用法和哲学遗产之间鸿沟给哲学带来了多种后果。对人权讨论本身意味着消除伦理相对主义,反过来,这又会使必要哲学对话成为可能。不仅如此,人权理论薄弱状态应该唤醒我们,使我们意识到一种潜在危险,即政治哲学家会被赋予没有有效哲学基础政治和社会实践立法者角色。后面这种后果涉及哲学和意识形态以及伦理学和政治学之间关系。如果人权不能建立在哲学基础上,如果国际政治总是通过道德和武力而获得改变,和人权有关政治哲学能发出什么命令?最后,情感与道德关系也被视为一种可能却有问题桃源圣地,不过,它却可以解释我们对人权概念依恋。

  • 标签: 人权 历史 论证 伦理相对主义
  • 简介:本文阐析全球伦理这一当代全球性思想运动理论构成,并以万俊人教授《寻求普世伦理》作为中国学术界对这一思想运动主要回应,肯定其重要现实意义,指出其理论不足。文章强调了全球伦理构成中那些“有约束性基本原则”或“规范性伦理原则”要想成为人类现代社会生活道德准则、起到重整现代社会生活秩序作用,必须经历一个信仰化或信念化过程,因此全球伦理这一思想运动下一步发展,在于如何使其基本伦理准则成为人们信念。

  • 标签: 万俊人 《寻求普世伦理》 全球伦理 文化视域 弱宗教模式 强伦理模式
  • 简介:《儒家经济伦理研究——先秦儒家经济伦理问题脉络与观念诠释》是全面探讨儒家经济伦理一部著作。该著发展了儒家经济伦理理论能力,进而与当代西方经济伦理学展开对话,共同为解释和指导当代经济伦理问题提供了思路,具有返本开新问题意识与理论建构特点。

  • 标签: 儒家经济伦理 问题意识 理论建构
  • 简介:唐凯麟教授54万字大作《伦理大思路——当代中国道德和伦理学发展理论审视》,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细细读来,生出许多感受.客观而言,当代中国伦理学研究取得了十分可喜成就,但如何形成有中国特点现代伦理学却还是……

  • 标签: 唐凯麟 出版社 思路 教授 湖南人 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