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综合国力的增强,为少数民族教育铺垫了坚实的基础。政策的特殊优惠,也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人才。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但是,如果站在新时代、新的起点线上去审视,面临的现实是:第一,随着时代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深化,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既是难得的机遇,也面临着挑战,正如人们常说的:“机遇与挑战共存”。第二,发达地区和少数民族欠发达地区教育水平差距更加凸现,正如人们所说:“差距越拉越大”。第三,东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教育经费的投入和教育设施也有很大的差别。正如人们说的:“穷富不均”。因此,我们必须有全局的观念,站在时代的前沿展开民族教育工作,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不断丰富教学内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不断增加教育经费等等,从而不断缩小先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差距。

  • 标签: 少数民族教育 欠发达地区 少数民族地区 民族教育工作 教育经费 东中部地区
  • 简介:《圣经》中译本在中国教会目前已基本固定在基督教新教所用“和合本”《圣经》和天主教所用“思高本”《圣经》,教会人士将之视为具有权威性的经典汉译本。尽管汉语语言的发展在语言意义上已经超越了这一阶段,相关《圣经》翻译及研究机构和有些个人亦根据现代汉语有过重新翻译《圣经》的努力,这些新译本却并没有获得教会的普遍承认,而只是在教界和学界之间的边缘领域闪现其存在。这一现象非常值得研究。一方面,这种《圣经》中译本的使用状况反映出中国教会的基本状况,意味着其经典及理论的认知尚未出现根本性突破,教会的基本面貌亦沉于传统而鲜有革新。“和合本”《圣经》的翻译问世曾被视为20世纪初对“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在现代汉语的白话文运动中留下过颇有意义的一笔。这种《圣经》汉语语言翻译的革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教会的革新及其对社会文化革新的参与,其曾经有过的“与时俱进”值得我们今天反思和总结。中国教会持守传统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应该积极参与社会的发展变革和思想文化的精进,所以教会仅从汉译圣经这个层面就应看到其发展滞后的一面,由此应有奋起直追的意向和准备。教会的现代语言尤其是其宣道讲经所必须的圣经语言应跟上时代。这是从《圣经》汉译上对中国教会的呼唤和激励。另一方面,中国现代学术界在基督教研究上已经进入系统释经的时代,其基于《圣经》希伯来语言和《圣经》古希腊语言的圣经新旧约释经正在全面开展,其圣经释经学亦与现代解释学有着密切结合,尤其在方法论上有着明显的提高。在此基础上,诠释经典已经远远走在了重新汉译《圣经》的前面。然而,如果没有全新的现代汉语翻译的圣经版本,那么这种过于超前的释经

  • 标签: 圣经 中译 解释 文化 研究
  • 简介:本文从信仰方式及其内容两个方面,将公元二世纪末(东汉末年)至六世纪末(南北朝【420-589】前)的初期道教与主后30-100年的初期基督教比较,指出前者因以现世的肉体生命的长生不朽为个体修炼的人生目标、以现世的肉体生命的彼此共在(太平世界)为道教徒共同体的信念而具有现世性,后者因以承受超验的精神生命(上帝的灵)的永生同在为个体信仰的人生目标、以超验的上帝之国的期盼降临为基督徒共同体的教义信仰而具有超越性。

  • 标签: 初期道教 初期基督教 现世性 超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