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客家米酒的特点是:色泽澄澈,黄如琥珀,透明,光亮,仿佛是一块黄绸子溶化成的。喝之前,先把它温一温,热腾腾地倒上一杯,酒香立刻弥漫开来。杯子放存手上搓两圈,一杯下肚,烫得你嘴里咝咝吐气,那才过瘾。

  • 标签: 米酒 客家 色泽 杯子
  • 简介:正月,我邀了几位好友前往老家闽西北的一个小山村做客。热情款待好友们的是一大桌子农家菜。友人们对餐中的鸡鸭鱼肉视而不见,却个个喜欢吃笊篱饭浇“芥菜芋子汤”,佐以那红艳艳、香喷喷的霉豆腐。一会儿功夫两大碟霉豆腐便一扫而光。看到好友们如此青睐霉豆腐,我想,这也许是吃腻了荤馔的现代人“返朴归真”的体现吧。

  • 标签: 豆腐 客家 返朴归真 现代人 山村 西北
  • 简介:我的故乡把长大成姑娘而未结婚这一个年龄段的女孩儿,称作是妹子。因老家人祖祖辈辈居住在山区,故又把妹子称作山妹子。山妹子初长成,这时候她们穿着花布衫扎着大辫子,一双毫不掩饰的眼睛看什么都有着沉甸甸的收成。

  • 标签: 散文 文学 文学作品 当代作品
  • 简介:赣南,生活着700多万客家人,处处都洋溢着浓郁的客家风情。一、客家人有一部悲壮的移民史客家,是汉民族共同体的一个分支,是汉民族中一支颇具文化特色的民系。客家人祖籍中原,自东晋以来,由于战乱、灾荒等种种原因,迫使客家先民不得不举族而迁,定居在赣闽粤这片三省毗邻的山区。并在这里发展成为既保留有古代中原文化传统,同时又适应于南方山区生产生活的客家人。

  • 标签: 客家人 文化特色 赣南客家 南方山区 生产生活 中原
  • 简介:客家人,又称为河洛郎。客家民系,是—个具有显著特征的汉族民系,也是汉族在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阔、影响最深远的民系之一。"客家"一词,在客家语与汉语广东方言中均读作"哈嘎"(HAKKA),含有"客户"之意。客家人的祖先源自中原,从中原迁徙到南方,是汉民族在中国南方的一个分支。为了与当地原居民加以区别,这些外来移民自称是"客户"、"客家"、"客家人"。众所周知,汉族各大民系,几乎都是

  • 标签: 认识客家人
  • 简介:“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一般在农历二月底三月初。在古代,清明前两天(或一天)为纪念春秋时被烧死在绵山上的介子推母子的寒食节,民间禁用烟火,只吃冷食。后由于两个节相距很近,而融合为一个节日。唐、宋以后。清明节主要活动是扫墓、植树、踏青等。古俗本有春秋祭祀,春祭在清明,秋祭在重阳。于是清明祭扫坟墓之俗,自汉沿袭至今,成为我国汉族地区扫墓祭祖的传统节日。但是在福建闽西永定客家习俗里,人们是不在清明节扫墓祭祖的,永定客家人的扫墓习俗是在每年正月期间进行的。如此特殊的习俗,源于永定客家特殊的民情。

  • 标签: 客家人 习俗 扫墓 清明时节 传统节日 二十四节气
  • 简介:提起印尼棉兰的华人,人们马上会说这里福建人很富有,很能干,经商成功。其实,最早来到此地并为这里的开发立下汗马功劳的应该是客家人,印尼棉兰开埠功臣是梅县人张榕轩,在印尼棉兰的发展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我们有理由为客家人祖先在棉兰曾经创造的辉煌而感到自豪。此外,以海陆丰客家人为主体的日里各大小烟草种植园工人,曾经为当年日里的经济发展流血、流汗,他们的功绩不可抹杀。

  • 标签: 棉兰 华人 客家人 美达村
  • 简介:在中国,与客家人关系最密切,直至难解难分的,莫过于广府人。首先,在地缘上,客家人最多的一个省份,便是广东省,有两千多万,但这个省却名“广东”,其主流文化,非广府文化莫属,而广府人,更有四千万人,比客家人多一半,这个地面上的官话,只可能是广府话。

  • 标签: 客家人 主流文化 广府文化 广东 广府人
  • 简介:人间四月芳菲尽.祖地又闻客乡音。今年4月27日.福建省宁化县石壁客家祖地大牌坊前,彩旗飘扬.锣鼓喧天,500多名当地群众手捧鲜花,欢迎台湾客家文化参访团来祖地寻根谒祖。

  • 标签: 客家文化 台湾 后记 祭祖 祖地 宁化县
  • 简介:<正>今年是辛亥革命80周年,人们不可忘记梅州籍华侨对孙中山革命事业的支持。本文就客家梅州籍华侨在人力、物力方面对辛亥革命的贡献作一概述。1903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创办了一所培养军事干部的青山革命军事学校。创办之初,全校14位学员,客家梅州籍华侨青年便占三位,他们是:李锡青、刘群立、

  • 标签: 孙中山 辛亥革命 华侨 客家 中国同盟会 革命事业
  • 简介:广东省丰顺县埔寨镇女青年张细清,历尽艰辛建立一个以种植台湾青枣为主的果园,面积达200多亩,年产值超过百万元,为当地富余劳动力创造了10多个就业岗位。她还大力扶持村民发展种养业,创办了一个远近闻名的种养专业合作社,吸引50多户农民成为合作社成员。

  • 标签: 专业合作社 创业 客家 富余劳动力 就业岗位 女青年
  • 简介:2009年12月7目,上杭县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21次会议,认真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北环路沿街立面景观改造整治工_程的决议,同意县政府实施北环路沿街立面景观改造整治工程,将全长约3.5公里的北环路改造成具有客家文化特色的现代商业街。

  • 标签: 人大常委会 上杭县 客家 整治工程 文化特色 县政府
  • 简介:茶地乡久泰村以钟姓为脉,它位于上杭县东南部,现有230户人家1100余人。自三五郎公在此地开基以来,世代以农耕为主。在长期迁徙和民族融合之中,久泰村人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的民族身份属于“汉族”。1987年12月,根据党的民族政策,久泰村的“钟”姓与上杭的部分“蓝”姓和“雷”姓一起恢复畲族身份,从而开始“正本清源”。

  • 标签: 客家村落 党的民族政策 民族融合 民族身份 正本清源 上杭县
  • 简介:<正>华侨与侨乡建设是一个范围颇为广泛的研究课题。本文拟从广东省四大侨乡之一的梅州侨乡入手,分三个部分叙述客家华侨与梅州侨乡建设的关系。一广东人移居国外(主要为东南亚,次为美、欧、澳、非等洲),大约始于唐末而盛于明清,到鸦片

  • 标签: 海外华侨 客家 侨乡 梅县 华侨投资 教育事业
  • 简介:<正>1989年12月11日至15日,在梅州市举行了广东梅州市客家联谊会成立庆典暨世界客属联谊大会,有国内外嘉宾一千多人参加(其中有来自9个国家的客属华侨及港澳台同胞近700人),值此盛会之际,由梅州市社会科学联合会牵头,联合市侨史学会、嘉应民俗学会、嘉应大学客家文化研究室和深

  • 标签: 梅州市 学术交流 客家研究 客家人 客家文化 广东梅州
  • 简介:从奥兰多·帕特森的种族定义入手,探讨加尔各答客家人种族认同的构成,就加尔各答客家人而言,有三个因素对确立和维持其认同具有重要意义:即国家和民族政治、不同种族从事不同职业的分层制经济和东道国以“洁”与“不洁”之间的象征性对立为基础的宗教制度。种族、种姓、语言和宗教是维持种族认同的几个重要因素。种族认同会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发生转变,由于职业、教育和政治环境迥然不同,客家人其认同轨道会截然不同。

  • 标签: 华侨华人 印度华人 印度 加尔各答 客家人 种族认同
  • 简介:马来西亚槟城海珠屿大伯公信仰,实源于当地华人敬重领导大众开拓邻近地区的会党先贤,慎终追远、崇功报德,以后凡事归功大伯公英灵冥冥中庇佑。到19世纪中叶,当地华人虽因矿区经济等等利害关系发生争执,但分裂各方,尤其是来自闽广客家府县的先民,即使互相血战,依然在照顾共同信仰出钱出力,由此不放弃未来和解机会。等到庙产主权经历长期变化,在19世纪末落入嘉应、惠州、增龙(增城与龙门)、大埔、永定五属共管,以客家人为主的五属同仁一方面根据三位大伯公的客家原籍,以尊神作为曾经分裂对抗的五属建立客家认同的象征,另一方面回归到尊神带领先民开拓南洋的民族先驱意象,强调信仰大伯公的客家精神是以回归与服务整个民族为主轴。

  • 标签: 客家 土地公 大伯公 民族意识
  • 简介:冷战的结束,地理空间的认同取代了意识形态的认同,地区合作成为各国谋求进一步发展的主要手段和政策取向。由于历史和地缘政治的因素,南亚最大的两个国家——印度和巴基斯坦,一直没有实现关系正常化,阻滞了地区合作的开展。通过建立稳定的印巴关系,进行互信建设,推进制度化建设,培育地区认同,南亚地区可以通过合作安全实现地区整合。合作安全是南亚地区合作的基本范式。

  • 标签: 南亚 地区合作 地区认同 地区主义 合作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