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4 个结果
  • 简介:中国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一个重要方面,是将陪审员职能限缩在事实认定上,由此引出了陪审员事实认定能力问题。分析陪审员在事实认定方面的优势和劣势,应聚焦两类特征:一类是陪审员个体身份特征,如不受科层权力管制、缺乏法教义学训练、秉持常识性正义观、怀有对当事人共情式关怀等;另一类是陪审员裁决结构性特征,如团体评议结构、二元式法庭结构、实际上裁决终局性等。这两方面的特征对于司法事实问题解决有重要影响。评价司法事实认定之优劣,除了准确性之外,还有裁决可接受性、事实推论正当性等维度。需要在这些维度上分别论证陪审员裁决价值。中国现行改革方案和立法草案,选取了传统陪审制某些要素性特征而舍弃了其他一些特征。该设计方案能否最大化地发挥陪审员事实认定优势,取决于这些要素性特征与事实认定各评价维度之间功能性关联。

  • 标签: 陪审员 事实认定 准确性 可接受性 正当性
  • 简介: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是《刑法修正案(八)》新增罪名。虽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明确了本罪术语界定、定罪量刑标准、单位犯罪等问题,但对实务中争议较大“支付能力”认定问题却未涉及。本文围绕支付能力认定中权利保障均衡实现难题进行经济分析,进而主张应在现有条件下进行以利润为导向企业法入支付能力精细化认定,并探讨支付能力认定证明责任,提出藉以建立劳动报酬保险制度来实现支付能力认定观点。

  • 标签: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 支付能力 利润 劳动报酬保险制度
  • 简介:侦查机关、侦查人员之工作效果,依赖其具有的犯罪侦控能力.在市场化、数字化、全球化之当今社会,全面提高犯罪侦控能力尤为重要与紧迫.本文从犯罪侦查能力、犯罪识别能力、犯罪讯问能力与犯罪控制能力等方面具体诠释犯罪侦控能力,分析其"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之问题.

  • 标签: 犯罪侦控能力 犯罪侦查能力 犯罪识别能力 犯罪讯问能力 犯罪控制能力
  • 简介:要治理好西部日趋恶化环境问题,从刑法对策角度出发.在罪与非罪界定原则方面,应坚持差异性原则、有限制因果关系推定原则;在环境犯罪刑事制裁方面.刑事制裁对象顺序应为个人—单位;立法未对环境犯罪规定死刑是妥当,立法取消无期徒刑值得讨论.应充分发挥财产刑惩罚与补偿作用;在非刑罚处理措施方面,应重视环境犯罪非刑罚制裁方法。

  • 标签: 中国 西部 环境问题 环境犯罪 差异性原则 推定原则
  • 简介:随着试点工作步入深水区,量刑程序改革面临越来越多困难。独立量刑程序不应成为刑事审判必经程序,控辩双方有权选择是否启动。目前,实行相对独立量刑程序具有一定现实合理性,但从长远来看,完全独立量刑程序才能更好地实现量刑改革目标。在开展量刑程序试点改革工作时应防止一种倾向,即将量刑建议制度强行施行于每个案件中,而不顾量刑建议可能带来消极影响。并非所有的量刑情节都是在量刑程序中待证事实。在量刑程序中,量刑情节证明标准应该与定罪事实证明标准有所区分,从重处罚和死刑量刑情节应该有更高证明标准。

  • 标签: 量刑程序改革 量刑建议权 模式选择 证明标准
  • 简介:当前,我国在毒品犯罪量刑问题上存在着重刑倾向和过度适用死刑情况。产生原因和我国重刑主义传统与毒品犯罪定罪量刑上存在“唯数量论”等有关。我们应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指导下对相关制度进行调整,严格限制毒品犯罪死刑适用。

  • 标签: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 毒品犯罪 死刑适用
  • 简介:国家机关或者国有公司、企业、事业、人民团体正式职员,不论是从事组织、领导、监督等公共事务管理工作,还是从事具体业务、技术或劳务工作,只要是代表国有单位,以国有单位名义行事,并由国有单位承担其行为法律后果,就是代表国有单位从事公共事务,就是国家工作人员。

  • 标签: 医生 处方权 收取回扣行为 国有单位 受贿罪 国家工作人员
  • 简介: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是指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行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是指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或以吸收公众存款名义,出具凭证,承诺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活动.具有办理存款业务资格金融机构不能成为本罪主体.出于何种目的不影响本罪成立.

  • 标签: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变相吸收公众存款
  • 简介:英美法系国家刑事诉讼中对抗制之所以能有效地运作,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当事人在庭审中享有异议权;“异议”具有特定而丰富内涵与坚实法理基础;异议制度生成具有深厚社会文化背景,在诉讼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就我国庭审中控辩双方当事人所享有的异议权而言,立法中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进行重新检讨与重构,以适应我国庭审改革走向对抗制需要。

  • 标签: 异议 诉讼模式 陪审团
  • 简介:关于刑事赔偿制度几个问题王洪祥《国家赔偿法》颁布和施行,是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史上一座重要里程碑。如果说这部法律规定行政赔偿制度是行政诉讼法中行政侵权赔偿责任具体化,那么它所规定刑事赔偿制度则是我国宪法第41条规定在刑事司法领域贯彻和体...

  • 标签: 刑事赔偿 检察机关 赔偿义务机关 国家赔偿法 刑讯逼供 行政赔偿
  • 简介:物权在刑法中占有重要地位,刑法具有保护物权优势地位;司法实践中刑法在保护物权中尚存在一定局限性,现行刑事立法对物权保护也存在一些问题

  • 标签: 边缘问题 优先 流转 力度 局限
  • 简介:翻供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行辩护或者自我归罪表现,其本身并无重大法律意义。然而由于受贿犯罪证据特殊性,受贿案件翻供、翻证行为已经成为打击腐败瓶颈。本文拟深入分析受贿案件翻供类型、翻供原因,通过在证据证明标准、证明责任分配上建立新规则、制度,在修改后刑事诉讼法即将施行背景下,探讨受贿案件嫌疑人翻供问题

  • 标签: 翻供 贿赂推定 侦查证人制度
  • 简介:跨区域协作办案中存在问题、原因及对策罗江梅,祁兴贵随着市场经济发展,跨区域的人口流动日益频繁,省际之间、地区之间经济贸易和交往日益增多。与此同时,跨区域犯罪也大量发生。笔者结合办案实践,就检察机关跨区域协作办案中存在问题、原因及对策谈点个人...

  • 标签: 检察机关 上级检察院 区域协作 跨区域犯罪 《规定》 独立行使检察权
  • 简介:犯罪是一个公共政策问题.表现之一,犯罪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社会"产业",政府在进行公共决策时无法对它视而不见,也就是说,犯罪问题是影响公共决策因素之一.表现之二,在诸多犯罪相关因素当中,公共政策是一个最为活跃而重要变量.因此,一个必然性结论是:适当公共决策就是最好解决犯罪问题之道.本文表达了作者对犯罪及其控制深入反思和基本观点.

  • 标签: 犯罪 控制 政治经济学
  • 简介:沿用“鉴定意见”法律称谓“两个证据规定”规制鉴定意见证据能力,体现实体真实和程序公正价值取向。相比于两大法系司法鉴定(专家证言)证据能力规则体系及《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决定》,“两个证据规定”运用逆向方法,通过鉴定证据排除规则初步构建了我国鉴定意见证据能力规则体系,对作为刑事诉讼中鉴定意见进行系统规制。而要实现司法鉴定应然价值,就必须依据现有的规则体系对鉴定意见进行审查判断,以阻断冤假错案发生。

  • 标签: 两个证据规定 司法鉴定 证据能力 司法审查
  • 简介:刑法确立受贿罪由于规定本身不科学性,导致在实践中存在着诸多疑难问题。结合《联合国反腐败国际公约》,废除受贿罪“为他人谋取利益”要件要求,将动用行贿手段谋取不确定利益纳入不正当利益范畴进行评估,对受贿罪主观形态应肯定存在间接故意,以数额确定受贿罪定罪与量刑模式存在较多缺陷,建议对受贿罪刑罚处罚应建立以情节为中心标准体系,增设资格刑和罚金刑。

  • 标签: 受贿 谋取利益 间接故意 模式缺陷 刑罚完善
  • 简介:我国刑法溯及力问题探讨逄锦温1997年10月1日,修订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新刑法)开始实施。今后一段时期内,人民法院在审理刑事案件过程中,仍将会遇到许多新刑法施行以前发生刑事案件。对这些案件应当如何适用刑法规范予以定罪判刑,理论上有...

  • 标签: 新刑法 法定刑 溯及力问题 附属刑法规范 我国刑法 原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