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4 个结果
  • 简介:战后日本从一个“国家赤字,企业赤字,家庭赤字”的废墟状态中迅速恢复过来,通过一系列改革一跃成为世界上名列前茅的经济大国,令世人瞩目。对于一个自然资源非常匮乏的国家而言,人力资源是日本最重要的资源,在日本经济起飞的过程中,日本教育制度的改革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日本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对于发展中国家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 标签: 第二次世界大战 日本 教育改革 实用主义教育 “美式教育” 职业教育
  • 简介:摘要内容  20世纪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后,各大金融机构、企业接连破产倒闭,涌现了大批的失业人员,失业率不断攀升。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政府决策的失误、不合时宜的经济体制、日本大小企业间的经营方式等。以制造业为例,企业迫于资金压力将部分产业转移至海外,并解雇许多管理层员工、缩招社员。这说明日本企业的终身雇佣制已不再适合当时的情况。面对严重的失业情况,日本政府多次修改雇佣保险制度、扩大保险覆盖率,以促进就业、缓解失业现象,国家经济也因此得以恢复。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日本的失业原因以及其应对措施,为我国应对此类问题提供参考。

  • 标签:   泡沫经济 失业率 失业原因 对策
  • 简介:冷战结束后,世界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这种变化对国际安全的影响最为直接和深刻。传统的安全观受到了挑战,我国适时地调整了国防安全战略,新安全观的产生背景与相应思考。

  • 标签: 新安全观 冷战后 世界形势 国际安全 根本 国防安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本文通过对东亚各国、地区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社会现实状况进行综合分析,认为战后东亚地区的经济之所以能够实现一种有魅力的增长,其主要原因就是选择了市场经济的二元调节机制这一制度安排,使政府充分发挥了促进经济有效率增长的积极作用。未来东亚地区的经济若要继续保持这一增长趋势,必须要坚持和不断完善这一制度安排。

  • 标签: 东亚经济 经济增长 推动力 制度安排
  • 简介:1996年9月9日下午,应我校农经系之邀,日本新泻大学农学部的青年学者菅诏圭辅先生在中南财经大学作了"日本粮管体制改革"的专题报告。菅诏圭辅先生认为,当前日本的大米生产经营面临两大难题:一是如何实现大米生产的规模化及产业化;二是如何应付国外的压力,保护国内的农业生产。围绕上述中心议题,菅诏圭辅

  • 标签: 体制改革 大米生产 日本学者 中心议题 产业化 中南财经大学
  • 简介: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是国际金融领域中大动荡、大改组的年代。1971年8月15日至1973年3月,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两个重要原则(美元和黄金之间的自由兑换和各国货币的固定平价)都先后被破坏了。1973年3月,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了浮动汇率制。

  • 标签: 国际货币体系 汇率体制 布雷顿森林体系 改革 战后 资本主义国家
  • 简介:此文系《日本的开放未来:成为世界公民的日程》一书的序言,写得很精彩,对日本的缺陷和发展的可能都做了分析,对中日未来发展的也约略提到,可谓旁观者清。此书尚未译成中文,序言译出后在本刊首发,现分两次连载,以飨读者!

  • 标签: 日本 世界公民 旁观者 序言
  • 简介:汽车、电机、精密机械等日本制造企业,现在赚得盆满钵盈,但其生产一线却使用着大量的低工资劳动者,他们中间有很多是日本年轻人,也有日裔巴西人、中国人。企业没有把他们当成“人”,他们只是一个一个的“廉价劳动力”。在生产一线上,违法现象、悲剧故事堆积成山

  • 标签: 日本 工厂 制造企业 工资劳动者 廉价劳动力 精密机械
  • 简介:4月24日消息,日本当地媒体报道,针对美国退出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日本政府将与美国以外的10个国家朝着维持现行框架的方向进行调整。报道称,虽然需要重新制定不包含美国的协定,但日本不打算改变关税和贸易规则等已达成一致的内容。据悉,日本将从5月开始说服各国,促成11国协议生效。TPP因美国宣布退出而陷入僵持状态,重新启动需要制定不包含美国的新协定。日本一度对不包含美国的TPP表示为难。

  • 标签: 日本政府 生效 媒体报道 伙伴关系 贸易规则 美国
  • 简介:<正>在本世纪80年代,美国作为国际资本的理想投资场所,并非一开始就受到日本投资商的特别青睐。实际上,在1985年以前,日本在美国的直接投资每年从未超过50亿美元,而且投资的范围也较窄。可是,进入1985年以后,日本对美国的投资却异乎寻常地膨胀起来——投资总额逐年急剧上升:

  • 标签: 日本人 投资商 美国政府 直接投资 美元 投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