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对教育本体的再认识和人在教育活动中作为整体而存在的事实及人在知识建构过程中的内在机理,都指向了'无为'的教育之'道',其精神实质乃是将学习权利交付本体,一切依托本体。'无为'教育之于实践教学是以激发学习者的内在动力,以其自我完善、主动发展为一切教育教学措施实现机制的教育。

  • 标签: “道” “无为” “有为” 本体
  • 简介:广泛流传于云南哀牢山区哈尼族古歌《窝果策尼果》,记录了哈尼族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内容,是大家认识和了解哈尼族风俗礼仪、典章制度、伦理道德的宝贵资料。《窝果策尼果》在流传过程中,承载着传授各种生存技能、规范日常生活等方面的功能,社会教化功能尤为突出和重要。

  • 标签: 哈尼古歌 《窝果策尼果》 社会教化
  • 简介:千年历史的书院,随着清末光绪帝的一纸诏令而被宣告废止。随着西方文化鱼贯而入,国人开始厌弃以儒学为主体的古老文化,将目光转向西方文化。虽然西方文化并没有因此而真正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独特而源远流长的河床,但我们的传统文化却因此而失去家园。余英时用“游魂”来比喻失去寄身之所的现代儒学。如果说儒学是“魂”,那么书院是“体”,

  • 标签: 现代儒学 社会文化史 书院 社会教化 中国传统文化 评介
  • 简介:强制性的价值观教育以道德人为前提假设,运用政治权力强制推行,维护了社会稳定,但忽视了个体的需求。教化性的价值观教育以理性人为前提假设,通过教授价值知识,提高了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但是造成了价值观教育与生活的失衡。这两种方式在当下的社会中都遭遇了困境——低效或无效,为此,必须探寻价值观教育的新方式。生成性的价值观教育以现实的人为前提,在社会实践中通过引导生成社会所需的价值观,使个体和社会都得到发展。

  • 标签: 价值观教育 强制性方式 教化性方式 生成性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