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55 个结果
  • 简介:从“文本”到“语境”再到“元文本”是柯雷研究兴趣的发展过程,同时也是其中国当代诗歌研究视野中的三大维度。在学术研究中,柯雷一方面确证了文本细读的有效性,同时也没有忽视诗歌外部复杂的社会语境。文本与语境的互证,再加上元文本与二者的互动,柯雷在三重维度中建构起自己的诗学框架。

  • 标签: 中国当代诗歌 柯雷 文本 语境 元文本
  • 简介:1963年生于上海,1991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博士。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副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副教授、硕导,中国美术学院现代书法研究中心研究员,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青年书法家协会主席,上海香梅画院副院长兼秘书长,上海香梅艺术工程公司艺术总监,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2002年获中国文联“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

  • 标签: 中国当代 篆刻艺术 上海交通大学 中国美术学院 青年书法家 中国艺术研究院
  • 简介:本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概述了中国文学和哲学对美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作者认为,一个民族文学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取决于该民族哲学的成熟程度。第二部分详细介绍了中国文学,特别是中国古典诗歌在美国现当代诗坛引起的反应,并重点介绍对中美诗歌交流作出杰出贡献的美国现当代著名诗人。

  • 标签: 中国文学 中国古典诗歌 中国诗歌 意象派 当代诗歌 中国古典诗词
  • 简介:<正>尼扎尔·格巴尼(NizārQabbānī1923—)。叙利亚诗人。生于大马士革一个有艺术传统的富绅家中。1945年于大马士革大学法学院毕业后,进入外交界,1945—1966年期间,曾在叙驻开罗、安卡拉、伦敦、北京、贝鲁特、马德里等使馆任职,精通英语、法语,曾访欧洲各国,开扩了眼界。1966年辞职,定居于贝鲁特,并创办一家出版社。从1955年其第一部诗集《褐色的姑娘对我说》出版,至今

  • 标签: 艺术传统 爱情 民族解放 自由体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象征主义
  • 简介:当代美国生态诗歌是生态危机时代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型的自然诗,它所关注的焦点始终不离生态、环境、自然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这类命题。与传统自然诗的审美取向相比,生态诗歌最显著的美学特征便是“审丑”,即生态诗歌着力表现被传统自然诗忽略、遮蔽、排斥甚至是打压的那部分自然,那部分表面看来鄙陋卑丑、令人感到不快和厌恶的自然,揭示丑中所蕴含的深层的、内在的自然美,以期改变和重塑读者对自然的传统看法。本文从垃圾、暴力与死亡、“低等”与“有害”动物三个方面对生态诗歌的“审丑”转向进行了分析。

  • 标签: 生态诗歌 审丑 垃圾 死亡 动物
  • 简介:刘传霞专著《中国当代文学身体政治研究》,对身体政治学在中国当代文学的表现形态有独到发现,对其症候性危机也有很强的批判性。更重要的是,该书又是一部试图从"问题性症候"出发,将整个当代文学做联系性思考的著作。

  • 标签: 刘传霞 《中国当代文学身体政治研究》 症候性危机
  • 简介:中国现代诗歌凝练、含蓄,其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等涉及很多知识,赏析起来有一定难度。笔者结合自己欣赏现代诗的经验,从接受美学和现代诗学角度,尝试着对如何鉴赏现代诗歌作一些初步探索,希望对爱诗者、读诗者赏析现代诗有所帮助。

  • 标签: 中国现代诗歌 意象 审美意蕴
  • 简介:雄鹿之跃(外二首)周琰译那么我们最喜欢的红酒的标签上的线画看起来像我丈夫,他急切地要摆脱我从一个悬崖上纵身而出。他的皮毛粗糙而舒适,他的脸平静、恍惚、沉思,叉骨的每一根分枝往回伸向它的后臀,它的每一个鹿角尖直直向上长并分叉,像他大脑的一个模型,远古的,

  • 标签: 英语学习 学习方法 阅读知识 阅读材料 翻译方法 诗歌
  • 简介:挽歌:献给一位依然健在的母亲袁小明译主给予我们的一切最终都会收回,这是我们必须付出的代价。——杰克·吉尔伯特

  • 标签: 诗歌 袁小明 挽歌
  • 简介:2007年在武汉成功举行的“20世纪美国诗歌国际学术研讨会”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的美国诗歌研究和中美诗歌的交流,会议的两大成果——被美国CPCI(原ISSHP)收录的会议论文集和2008年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成立的中美诗歌诗学协会(CAAP)——成为中美诗歌交流史上的两件重要事件,特别是中美诗歌诗学协会已经发展成为在中国、美国、欧洲等地拥有众多诗人和学者会员的国际学术交流平台。为进一步推进中美之间的文学交流与合作,

  • 标签: 美国诗歌 国际研讨会 中美 中国 协会 诗学
  • 简介:<正>西方世界的文艺,经过了60年代的反越战、70年代的自我中心、80年代的女权主义的历程,再加上90年代初的大儒主义和享乐至上的作风,变成了一个文艺沙漠。现在,西方没有一个能指挥三军的统帅诗人,也缺乏一位像毕加索那么伟大的艺术

  • 标签: 美国诗歌 黑人文学 民族主义 爵士乐 “大门” 实用主义
  • 简介:有80余年历史的英文杂志《当代世界文学》从1935年开始关注中国文学。20世纪90年代以来,《当代世界文学》对中国文学的评论范围日益扩大,探讨的频率不断增加。杂志所属的纽斯塔国际文学奖从80年代开始不断邀请中国知名作家担任评委,多名中国作家成为此奖的候选人。该杂志还为新设立的纽曼华语文学奖开设推介和研究中国文学的窗口。这些都显示中国文学的国际影响力在日益增强,对世界文学的贡献越来越大。

  • 标签: 《当代世界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 纽斯塔国际文学奖 纽曼华语文学奖
  • 简介:小说的语言和诗歌的语言有很大区别,但在其语言立场背后,都隐含着可以相互沟通和比较的意识形态和人的生存状况。拉美的新小说和中国90年代诗歌写作的共同点在于:其创作者自觉地意识到了语言改革对于更贴切地表达或象征他们自己的时代和心灵的重要性。这种意识在理论表达中的分歧,并不能掩盖他们对现实的认知和感受的相似性。而在具体创作中,作者们却不知不觉地在违背或遵循着,滞后或超越于他们的主观的理性的认识,体现在创作细节中的无意识也许真正泄露了他们的生存境遇,但不管怎样,拉美新小说家和中国当代诗人们的宣言或多或少地表达了相同的挣脱和追寻。

  • 标签: 新小说 追寻 诗歌 生存境遇 当代 诗人
  • 简介:就在我们的共和国成立几天之后,一面新的国旗在歌德、席勒的故乡升了起来。40年来,随着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历史的发展,这里诗人辈出,诗情潮涌。这里的人民仍然习惯地运用音乐的起伏、哲学的深入和诗歌的跳跃来表达他们民族的情感,探索他们民族的道路。

  • 标签: 诗歌漫谈 诗歌史 爱情诗 席勒 标语口号式 题材范围
  • 简介:李纲(1083-1140),字伯纪,又字天纪,别号“梁溪先生”、“梁溪居士”、“梁溪病叟”,是两宋之交政坛上一位有着重要影响的政治家,也是一位有一定影响的诗人。他个性忠耿,一生关心国事民生,其诗文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对国家命运和人民生活给予了极大关注。

  • 标签: 李纲 渊源 诗歌 人民生活 两宋之交 忧患意识
  • 简介:当代性"常常与"现代性"交替使用,容易引起理解上的困惑。近年,当代性批评倾向于替代现代性或后代现性,甚至形成了当代性诗学。安德生认为,当代性概念既指审视作者生活时代语境中作者创作的各方面特征,又指让读者意识到作品与当前知性关注的相关性。但是这个定义没有涵盖当代性的丰富意义。本文探讨近年英美文学批评中提到的当代性概念,发现当代性至少包含我们时代性、当代共存性、生命存在性和超越现代性等方面的涵义。

  • 标签: 当代性 现代性 共存
  • 简介:第四名、宣宗李忱(810—859,846—859在位)他是宪宗第十三子。穆宗继位,他早已出局,敬宗、文宗、武宗三位都是他的侄子,又玩了二十多年。到37岁那年,他以皇太叔的身份继位,主要得力于宦官集团支持。今人都说唐后期宦官专权,挑一位痴愚之人不是更好控制吗,为何选强势的宣宗?其实,皇权与宦官集团的利益是一致的,都希望国力强盛,皇统长存,宦官更在意继承人的合法正统,当然也有其本身不同派系的利益在。

  • 标签: 利益 宦官 继承人 长存 集团 皇统
  • 简介:希伯来诗歌格律的演变[以色列]本加明·赫鲁少夫斯基维雅译研究现代希伯来诗歌的语言时,会面临一个三千多年来的诗歌共生并存的“极富想象力的陈述”(引用马尔路斯的说法)。在延续至今的几种古老诗体中,希伯来语在其发展变化的同时同许多不同的语言、诗歌相互影响,...

  • 标签: 希伯来语 诗歌格律 格律形式 英语诗歌 重读音节 抑抑扬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