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以翁方纲为核心的肌理派是清代四大诗歌流派之一,影响深远.其论甫出,袁枚等时人的最初批判,使得对肌理派此后迄今的研究一直在承说和反驳中进行.这一研究历程可以'五四'新文化运动界为前后两期,梳理对肌理内涵与诗学内容中'理'、'法'、'实'等核心问题的探讨,论析分歧较多的关于肌理派意义和影响的评价形态,总结并厘辨以往研究的得失,当是本课题及清代诗学研究向纵深拓展之不可继续延宕的必要工作.

  • 标签: 肌理派 翁方纲 肌理说 研究综述 诗歌 文学评论
  • 简介:摘要本文将印象派笔触与肌理的表现,作为印象派绘画视觉特征的审美要素,从笔法的视角分析印象派画家对画面形式语言的探索。印象派画家作画时,依据对自然风景的感受,有意识地保留写生过程中的一笔一划,保留画面笔触与肌理的过程与动态,强调在组织笔触的过程中所呈现出的形式美,独特的笔触与肌理效果,成为印象派绘画普遍的语言形式。

  • 标签: 印象派 绘画 笔触 肌理
  • 简介:翁方纲“肌理说”是清代重要的诗学理论,“肌理说”无论从名称或诗法论,皆与杜甫有密切关系。本文试从《杜诗附记》探讨翁批《秋兴八首》的三个面向,呈现其在翁方纲理论系统中的地位。

  • 标签: 杜甫 翁方纲 肌理说 《杜诗附记》 《秋兴八首》
  • 简介:戴舫小说的特点在于它体现着比较浓厚的思想质素。他的小说不是以情节曲折取胜,而是以人文之光来辐射小说所描写的域外生存和精神体验。戴舫在作品中探讨了海外留学生心理世界的困惑和迷茫,并且自觉地将这种思考推及到了人类。

  • 标签: 文化 人性 自由 现代化
  • 简介:1988年,我和王景涛曾为充闾先生的散文写了第一篇评论,题为《在寻找与感悟中发现灵性--评王充闾的散文创作》,刊于当年的第4期《当代作家评论》上。如今,二十六年过去了,在读了充闾先生的多部散文集后,再读他的新作《逍遥游--庄子传》,对他的创作与学问又有了新的认识。在读充闾先生著作之前,我曾翻看了王新民、道纪和张远山等多个版本的《庄子传》,毋庸讳言,在所有关于庄子传记一类图书中,充闾先生的这一部无疑是最好的。其他人的多是小说家言,不乏用大量人物对话来虚构情节,充满丰富甚至离奇的想象。相比之下,充闾先生的《庄子传》则更为细密与切实,体现的是散文格调传记肌理和学者风范。

  • 标签: 传记肌理 学者风范 庄子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