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正>舒:您在早年有过哪些重要的音乐经历?瓦:当我十一岁时,我根据儒尔·凡尔纳的《马尔丁·帕茨》写了一部歌剧,剧中我已在专心一意地搞音响问题和一些不常见的音。我讨厌钢琴和所有的传统乐器,当我最初学习音阶时,我的唯一反应是:“嗯,它们听上去都很象。”直到那时,我完全是自学的。我的父亲反对我学音乐,而希望我到苏黎世的工业大学去学数学和物理,他甚至把家里的钢琴锁起来,使我不能碰它。但是

  • 标签: 音乐学院 作曲家 德彪西 电子音乐 施特劳斯 建筑学
  • 简介:在艺术的"丛林"中,任何一个"物种"的消亡,首先是它的不可替代性的丧失;任何一种发展的停滞,也一定与不可替代性的退化、泯灭有关。话剧艺术的不可替代性,主要由在场性、便捷性和厚积性构成。无论着眼于理论推导还是当下的成功实践,张扬以在场性、便捷性和厚积性为主要内涵的不可替代性,是话剧艺术求生存、谋发展之正道。

  • 标签: 不可替代性 话剧艺术 生存与发展之道
  • 简介:<正>施光南同志是我国优秀的作曲家,他的作品形象鲜明、感情真挚、旋律优美,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几年前,为了探讨音乐创作心理的有关问题,我们有幸和施光南同志进行了一次长谈。当时,他放下手头的工作,热情地向我们讲述了自己创作中的种种体会。他那坦诚的话语,崇高的艺术追求以及思想中闪炼着的真知灼见,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如今,施光南同志离开我们已经一年多了。再次听他当时谈话的录音,我们深感有责任把这次谈话内容整理出来,以供大家学习、研究。谈话涉及内容很多,由于篇幅所限,仅录其中两个问题于下。问:我们很想了解,您是怎样进行创作的?您的许多好作品是怎样写出来的?

  • 标签: 施光南 音乐创作 作曲技术 音乐作品 音乐形象 创作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