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9 个结果
  • 简介:抗战期间,中国电影制片厂制作了一大批反映当时国内战事的纪录影片,但没有一部作品能像《民族万岁》那样,从民俗学和人类学高度全景式地展现了各少数民族同胞支援抗战的豪迈壮举。与同时期其它纪录影片相比,本片无论是主题内容的“政治性”表述,还是形式风格的“差异化”表达,都显露出了郑君里导演初执导筒的艺术才华。尤其是他对电影创作“诗性意涵”的美学追求,体现了中国早期纪录影片在“民族化”道路上的有益探索。

  • 标签: 《民族万岁》 纪录影片 “诗性”意涵
  • 简介:2016年中央电视台电视剧频道播出的36集电视剧《锻刀》,取得了该频道近五年来最高收视率,同时也成为央视近三年的"收视王";该剧的网络点击率超过15亿次,其社会效益更是在近年播出的战争剧中居于前列。业界专家认为,该剧是一部"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兼具传播力和影响力"的精品剧作。

  • 标签: 电视剧频道 中华民族精神 故事 抗战 云南 中央电视台
  • 简介:海润曾经是翻拍红色经典的主力。既然是红色经典,就必然带有对抗日战争和抗日英雄的传统认识。尽管时代不同了,翻拍必然有所扬弃,但核心的基因组成是不能变的,变了就会遭遇老观众的强力反弹。如何拿捏其间分寸,海润有着丰富的经验。《向着炮火前进》开场不久,日军为了追寻密码机而屠了村,八路军战士则为了保护密码本而全部牺牲,这些似曾相识的情节奠定了该剧的基调:战争观、历史观恪守传统,日本鬼子凶残的本性没变,中国人民不屈的气节没变,所有的创新建立在"三观正确"的前提上,所有的花样都局限于形式上的突破。

  • 标签: 抗战 偶像 重机枪 炮火 时代 观众
  • 简介:导演林德禄拍过《廉政第—击》(1993),片中狄龙饰演一个刚正不阿的反贪警察,因为阻碍同行财路而被人背后打黑枪伤愈后在英国议员的支持下展开反贪调查,打响香港廉政第一击。林德禄在香港电影黄金的八十年代,更多拍摄的是舞男与应召女郎题材电影,在三级片盛行的时代站在了潮头浪尖。

  • 标签: 反贪 话题 风暴 香港电影 八十年代 廉政
  • 简介:八年抗战期间,国统区电影机构共生产"抗战电影"百余部,其中故事片有20余部,这些影片充分践行了"电影抗战"的时代使命,并呈现出一些颇为独特的美学症候。

  • 标签: 抗战电影 国统区 述论 抗战期间 电影机构 故事片
  • 简介:全民议事听》栏目概况:广东本土第一档以公共新闻事件为背景题材的大型时事辩论类节目,在南方电视台经济频道播出。节目组织新闻事件的当事人或相关领域专家,针对公众关注的公共事件进行辩论。2011年12月10日该栏目作品《狼爸危险的教育实验?》荣获2011年度广东新闻奖电视新闻访谈节目一等奖。

  • 标签: 主持人 多元观 王世 对话 新闻事件 节目组织
  • 简介:当前,在青少年和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对中国共产党的党史,对中国革命战争史,对50年前日本帝国主义的对华侵略战争了解得很少,甚至不想了解和回顾这些历史。因此,针对青少年和学生的思想状况,借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的机会,充分利用影视之宣传媒介,大

  • 标签: 抗战题材 影视片 少年 日本帝国主义 抗日战争 爱国志士
  • 简介:"十七年"抗战电影通过重塑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敌后斗争的历史,建构起一整套以抗战精神为代表的主流价值观体系,教育、鼓舞了每一位观众的同时,还留存下了珍贵的影像画面,启发我们不断从中吸取力量与智慧。时值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本文从"十七年"抗战电影的创作史观和电影类型化的艺术表现手段两方面入手,详细分析这一题材的电影代表作品,用以思考经典深入人心,经得起历史考验的原因。

  • 标签: “十七年”抗战电影 经典 历史观 类型化
  • 简介:一、抗战剧到底有多热?上世纪末以来,国内电视荧屏上,抗战剧呈现迅猛发展、遍地开花之势。尤其是近五年来,更是热播不减,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甚至到了泛滥成灾的地步。据不完全统计,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国产抗战剧至少已经达到了500多部,15000多集。而近五年来,每年国产的抗战剧,都以数十部计。如:2011年播出的抗战剧有41部,如:《水上游击队》35集;《延安颂》40集;《双枪李向阳》26集;《川军团血战到底》33集;《敌后便衣队传奇》28集;《烈火》30集;等;2012年播出的抗战剧有43部,如:《战旗》43集;《平原烽火》40集;《孤军英雄》32集;《我的抗战》37集;《神抢》32集;等。

  • 标签: 抗战 战争电影 借鉴 近五年来 《延安颂》 80年代
  • 简介:本论文以“十七年”时期中国内地生产的一批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为研究对象,从民族主义和族裔理论的视角,对这批影片的叙事策略进行分析,重新找寻电影和所处的文化秩序的关系。文章认为十七年少数民族电影出现的原因是“团结整个中华民族”的政治需要,在形式与风格上的连贯突显了这批电影中的一整套“少数民族话语”。

  • 标签: 十七年 少数民族电影 身份 民族 族裔
  • 简介:5月24日晚上,由常州市慈善总会、红十字会、总商会联合主办,常州市委宣传部、常州市文广新局承办的“献我爱心,救我同胞”常州全民捐款赈灾大行动晚会,在常州市中天钢铁体育馆隆重举行。

  • 标签: 常州市 晚会 赈灾 捐款 红十字会 宣传部
  • 简介:<正>回顾建国38年来的电影,总的感到,我们电影工作者在这方面作了大量的艰苦工作,共摄制了近百部民族影片,其中有的作品荣获国际奖;同时培养出一批兄弟民族的编剧、导演、演员、摄影师,不仅为我国影坛的百花园增添了特殊的光彩,而且大大促进了各族人民之间的互相了解和信任,产生了积极影响。但是,这些影片与绚丽多彩的兄弟民族生活的丰富性相比较仍然是很逊色的。自建国以来,共生产故事片1475部(截止于1986年),其中民族影片只有90部,占总数的6%。另一方

  • 标签: 民族题材 民族感情 兄弟民族 民族特色 民族性格 影片
  • 简介:(一)近两三年来,影视艺术理论界对影视艺术的民族化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人们在各抒己见中,分歧十分明显。但大部分同志认为,影视艺术的民族化现象是存在着的。我以为对它的认识还需从对民族概念的认识谈起。一位相当有权威的同志在谈民族问题时曾提出:“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及其表现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 标签: 民族化问题 影视艺术 民族概念 共同语言 民族问题 共同地域
  • 简介:罗伯特·麦基说:“文化离开诚实而强有力的故事便无从发展。不断地耳濡目染浮华、空洞和虚假的故事的社会,必定会走向堕落。”电视剧是当代中国文化生态家园里的一支重要力量,其在某种程度上引领和体现了社会思潮、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选择什么样的视角来审视、诠释和展示这个世界及其历史,就成为电视剧艺术家们最为重要的命题。

  • 标签: 电视剧 抗战题材 当代中国文化 社会思潮 生态家园 生活方式
  • 简介:原创民族歌剧《回家》是江西省宣传文化系统重点组织创作,是省歌舞剧院有限责任公司转企改制后精心打造的首部民族歌剧,也是江西省65年来原创的首部完整歌剧,上演后广受好评。先后获得第十三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江西省第五届艺术节"玉茗花"大奖,导演一等奖,音乐一等奖,主演罗旺篼、罗母、老长官、文竹、玉娇分别获演员一等奖。

  • 标签: 民族歌剧 《回家》 精神文明建设 转企改制 歌舞剧院 梅盛林
  • 简介:引言关于"民族电影"的种种问题完全可以看作是有关一个更基本问题的社会学研究的一部分,这就是:民族可以理解为一个传播的空间.我之所以在这里重提这个早已有之的见解,因为它恰恰是当前电影研究论争中推理的依据.

  • 标签: 民族电影 电影研究 好莱坞 社会传播 见解 实用
  • 简介:当我们刚刚跨入九十年代第一个春天的时候,广播电影电视部电影局召开了一年一度的全国故事片创作会议。通过一周的工作,会议已于昨天闭幕。来自全国各地的电影制片厂厂长、电影发行放映公司经理第一次一起坐在会议桌旁讨论怎样进一步振兴我国电影事业、端正创作思想问题。会议开得既严肃紧凑又生动活泼,我们祝贺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在过去一年中,我们国家曾经历了一场严重的政治风波,广大电影工作者和亿万人民群众一道也经受了一次严峻的考验。我国电影艺术家在板其困难的条件下拍出了几部史诗性巨片,引起了轰动效应;数十部向建国四十周年献礼的影片,使我国影坛呈现出勃勃生机。它不仅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而且对稳定社会、稳定人心、弘扬民族精神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点,中央领导同志和广大观众都给予了充分肯定。

  • 标签: 电影工作者 电影艺术家 电影制片厂 电影事业 巨片 电影发行放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