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4年的全民奋起抗战的艰苦岁月中,中国的广播,包括国民政府官办广播电台、民营广播电台以及中国共产党创办的人民广播电台,克服重重困难,为全民抗战呐喊,为动员和激励全国军民抗日救亡斗志和增强世界进步力量的反法西斯斗争发挥了积极作用,写下了中国广播史上难忘的悲壮一页。

  • 标签: 人民广播电台 中国共产党 全民族抗战 呐喊 反法西斯斗争 国民政府
  • 简介:董良羽,前国家副主席董必武长子,1938年,作为长子的董良羽出生在延安,跟随父亲到处奔波,重庆、南京、延安、西柏坡……到了1948年解放前夕,董良羽才进入小学读书。1957年考入哈军工雷达专业,1964年从哈军工毕业后分配到七机部一个研究所工作,后来回到北京,在北京空军司令部工作。55岁退休时军衔为大校,与他的同期同学相比,董良羽的军衔是比较低的,但他没有想办法找人解决职务和军衔问题,在他看来,领导人的子女除了肩负更重的社会责任,没有什么可特殊的。目前董良羽担任董必武思想研究会副会长兼任秘书长。

  • 标签: 董良 国共合作 全民族抗战 雷达专业 哈军工 司令部工作
  • 简介:由中华民族最深刻最全面的觉醒和动员所取得的时代性进步是全民抗战取得胜利的基础。国民党和国民政府在抗日战争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共产党对抗日战争的作用不是领导的作用,而是导向的作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导向和正确的战略、策略是全民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 标签: 抗日战争 国民党 中国共产党
  • 简介:作为中国的声乐家,沈湘教授说:“不为中国民族演唱事业做点工作,是愧对老百姓的。”“培养学生在国际上获奖,不是我最终的目的,我追求提高全民的音乐水平!”一沈湘1921年11月11日生于天津市。他父亲早年留学法国攻医学,获博士学位,是当时天津著名的西医...

  • 标签: 沈湘 声乐教育 男高音 中央音乐学院 声乐教学 中国音乐
  • 简介:60年前的今天,1945年8月15日,一个令中国人民欢欣鼓舞、倍感自豪的日子: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经过中华儿女的英勇斗争,无数人的流血牺牲,我们终于赢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这是近代100多年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是中华民族从衰败走向振兴的伟大转折。在这场与日本侵略者展开的殊死搏斗中,中国人民表现出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万众一心,前仆后继,彻底打败了侵略者。

  • 标签: 中国人民 抗日战争 民族团结 中国共产党 胜利 中流砥柱
  • 简介:“九·一八”事变后,国内开发西北思潮高涨,由于西北民族与宗教复杂、边疆危机以及苏联民族政策的影响,促使一些有识之士,基于边疆稳定和国家统一的立场,关注西北民族与宗教问题。他们认为,开发西北,必须考虑少数民族的利益,并提出发展民族教育,尊重少数民族宗教信仰与风俗习惯、吸收少数民族人才参政等措施。这是当日国人对民族与宗教问题的有益探索,其中不乏真知灼见。

  • 标签: 抗日战争前 西北开发思潮 民族问题 宗教问题 民族政策 国民党
  • 简介:抗战伊始,我从贵州到四川投军,随103师由重庆出发,奉命开赴江阴前线,驻防长江边上小镇合兴街,该地距长江入海处不远,当时我在师部电台任报务员。日本海军在长江口外,整天不停发射炮弹,多数落到江边沙滩。一天我跟几位战友到江边观察,日军炮弹从我们头顶上呼啸而过。不久,我师撤防后移,行至江阴城郊,所有沟渠木桥板,已被日军泼上汽油燃烧,

  • 标签: 中国 抗日战争时期 军事斗争 人道主义
  • 简介:“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日军侵占了东北三省,建立伪“满州国”汉奸傀儡政权。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由此揭开了全面抗日战争的序幕。由于蒋介石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消极抗日政策,致使华北、华东、华中、华南大片国土沦陷。1937年至1938年,南京、武汉、广州先后失陷,国民政府被迫退居重庆,西北、西南成为抗日的大后方。

  • 标签: “攘外必先安内” “卢沟桥事变” 1937年 述略 抗战 宁夏
  • 简介:听田子渝、田子穗兄妹讲话是件非常欢乐的事。他俩点评父母的老照片,哥哥田子渝觉得妈妈越长越漂亮,爸爸个头太小。妹妹田子穗觉得爸爸很帅啊,有虎威。哥哥倒不以为然。《抗战三姐弟》讲述的是在张林苏的影响下,田家兄妹的母亲张林冬和大舅张金林在抗战前后的特别经历。

  • 标签: 田子 张林 林冬 八路军办事处 《解放日报》 二舅
  • 简介:福建东山岛是祖国东南沿海军事要地,是国防最前线。这里风光秀丽,物产丰富,港湾优良,自“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垂涎这块宝地已久.企图将它作为进犯闽南内地跳板。1938年5、6月间,在相继占据金门、厦门、南澳的同时。日军不断派出飞机、兵舰窥伺、轰击东山岛。

  • 标签: 东山岛 抗战 日本侵略者 军事要地 东南沿海 日军
  • 简介:抗战时期,八闽儿女和全国人民一道,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付出了巨大牺牲。为铭记历史、勿忘国耻,本刊特选编一组福建抗战的珍贵照片,以反映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 标签: 抗战时期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福建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抗战精神 中华民族
  • 简介:一轮甲子几沧桑,苦忆当年未渺茫;千古卢沟桥上月,汗青常照慨而慷。1937年,我参加了大学军事训练,大约在5月末。开始在北京西苑,由国民党的二十九军组织训练。分成两个大队,大学生为第一大队,中学生为第二大队。两个大队归属于一个总队,总队长是冯治安(当时是二十九军三十七师师长),副总队长何基沣,还有一个姓潘的副总队长。大队长是程希远,我分在第四中队,中队长是徐存有。

  • 标签: 抗战 军事训练 组织训练 大学生 队长 卢沟桥
  • 简介: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我平西抗日根据地的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了自己的尊严,奋起同穷凶极恶的日寇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他们在不同的战场上表现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和英勇机智的斗争精神,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

  • 标签: 抗日根据地 抗日战争 党的领导 场上表现 斗争精神
  • 简介: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贵州凭其极为特殊的战略地位,成为支持八年抗日战争的战略基地和抗战大后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拱卫陪都重庆的重要前哨。为支持和支援抗战,人贫地瘠的贵州作为战时土地清查的重要省区,在抗战初期进行了土地清查,整理地籍,以求增加政府田赋收入,并取得较大成效,贵州赋额为当时全国增加最多的省份,对抗战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 标签: 抗战 贵州 土地清查 贡献
  • 简介:抗日战争时期,烽烟匝地,国步隗危,吾邑乐清人民浴血奋战。此时所作诗文,富有浓郁时代气息,充满忧国爱民情怀。然迭经沧桑,大多散佚,殊感嗟惜。今值抗战胜利七十周年,特予掇拾,聊志纪念。回溯1938年,邑之文士倡建“湫声吟社”,梓行社刊,宣传抗日。适逢征兵,热血健男,踊跃从戎,为此社课命名《从军乐》。今择周斡先生七古一首于后:

  • 标签: 抗战胜利 抗日战争时期 爱国 时代气息
  • 简介:在抗日战争胜利的锣鼓响彻中华大地之时.1945年8月29日。传来一个不幸的消息,著名作家郁达夫在印度尼西亚丹戎革岱被已宣布投降的日军秘密杀害.一股悲愤沉痛的情绪袭上已狂欢多时的文坛诸友的心头。

  • 标签: 郁达夫 抗战 抗日战争胜利 印度尼西亚 著名作家 狂欢
  • 简介:鲁迅关于抗日战争的文章,始于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9月21日的《答文艺新闻社问》,直至1936年他逝世前的《半夏小集》《"立此存照"(七)》,历时五年多,贯穿于《二心集》的九一八事变以后部分和此后的《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和《且介亭杂文末编》七本文集中,即除《三闲集》之外的《鲁迅全集》第4卷、第5卷和第6卷。从《"友邦惊诧"论》《文章与题目》《"有名无实"的反驳》到部分内容涉及抗日的各类文章,总数不下60余篇。

  • 标签: 《鲁迅全集》 《南腔北调集》 九一八事变 抗战 《伪自由书》 抗日战争
  • 简介:滇西是多民族聚居地区,保留了古老的土司制度,这里拥有全国最多的土司。1942年初,10万中国远征军由滇西开入缅甸作战,5月,远征军失败,怒江以西约3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沦陷。在滇西沦陷的28个月内,形成了中国政府正规军、基层政权组织的民众队伍和土司抗日武装三种力量共同抗日的局面。身处祖国西南边陲的滇西土司积极抗日,有力地打击了日军的疯狂侵略,为抗战胜利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 标签: 中国远征军 基层政权组织 抗日武装 宣抚司 土千总 曩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