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采血人员、检验人员和成分分离人员的职业暴露情况。方法统计不同科室2002~2012年的职业暴露情况。结果2007~2012年采血人员、检验人员和成分分离人员的职业暴露人数分别为173、87、92人次。2007~2012职业暴露情况高于2002~2006年,P<0.05;暴露类型比较,P<0.001;暴露级别比较,P<0.001。结论随着采血量的增加和工作量的加大,职业暴露有增加的可能。

  • 标签: 血站 职业暴露 防护措施
  • 简介:摘要采血人员在采血、热合留样以及按压针眼处和处理各种献血反应的过程当中,都经常会有遇到不慎被血液溅污或者是被针头刺伤的状况,存在着被病毒感染的高度职业危险。因此,需要加强相应的防护措施来保障采血人员的安全。下文通过对血站职业暴露的基本表现的介绍,提出了具体的血站职业暴露的相应应对措施,以供参考。

  • 标签: 血站 职业暴露 采血人员 防护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站工作人员职业暴露因素及相应的防护措施。方法通过对血站工作流程特点的观察和日常质量管理和监督情况,探讨血站工作人员职业暴露因素及相应的防护措施。结果发生职业暴露的原因有针刺暴露、接触血液、血液检测、间接接触。结论血站应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增强工作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并遵守普遍性防护原则,是减少或避免血站工作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有效措施。

  • 标签: 血站 工作人员 职业暴露 防护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站采血护理人员对献血者的心理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1月-2020年1月期间,在我站无偿献血者200名,根据不同方案分组研究,设置参照组与试验组2组对比,每组100名。两组人员通过不同的护理方式,参照组应用无偿献血常规护理,在此项措施前提下试验组加入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献血者心理变化情况、不良反应率及护理满意率。结果:参照组和试验组对比SAS评分、不良反应率及护理满意率的数据表明试验组更优,满足统计要求(P

  • 标签: 血站采血 献血者 血站护理人员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研究血站采血护理人员对献血者的心理护理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2017年3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本血站无偿献血的80例献血者,通过电脑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的献血护理,观察组采用心理护理,比较两组献血者的心理状态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献血者的心理状态和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献血者实施心理护理的效果十分显著。

  • 标签: 血站采血 献血者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献血是一项公益性质的活动,而献血者的心理状态对献血过程的顺利进行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对献血者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应对措施的分析,提出了采血护理人员在献血过程中应采取的心理护理措施,包括建立献血者信任感、提供良好的服务环境、采取有效的沟通方式、关注献血者的心理反应等。这些措施不仅可以有效缓解献血者的心理压力,提高献血率,也可以提升采血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

  • 标签: 心理护理 献血者 采血护理人员 心理问题 应对措施
  • 简介:摘要:献血是一项公益性质的活动,而献血者的心理状态对献血过程的顺利进行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对献血者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应对措施的分析,提出了采血护理人员在献血过程中应采取的心理护理措施,包括建立献血者信任感、提供良好的服务环境、采取有效的沟通方式、关注献血者的心理反应等。这些措施不仅可以有效缓解献血者的心理压力,提高献血率,也可以提升采血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

  • 标签: 心理护理 献血者 采血护理人员 心理问题 应对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血站采血护理人员应用心理护理对献血者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血站的无偿献血者(n=176),研究时间为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根据不同的护理干预方式,将献血者分为对照组(n=88,接受常规护理)和观察组(n=88,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心理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与护理干预前相比,两组的焦虑水平显著下降,但观察组的降幅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了2.27%,且献血者对护理方式的满意度提高了89.77%(P<0.05)。结论:血站采血护理人员对献血者实施心理护理有助于缓解献血者的不良情绪,降低不良反应的风险,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积极的效果,值得在实际应用中推广。

  • 标签: 血站采血 献血者 心理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血站采供血护理人员与青少年献血者的沟通技巧。 方法 随机选择在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2 月期间血站献血青少年 200 名为研究对象,根据青少年献血者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给予相应的人文关怀、语言沟通技巧等。 结果 200 名青少年献血者献血成功率为 100% ,且未产生不良反应;依据问卷调查情况显示青少年献血满意度为 99.0% ( 198/200 ),追踪调查青少年献血者再次献血率为 87.50% ( 175/200 )。 结论 在青少年献血中血战采供血护理人员应用优质有效的沟通技巧效果显著,能够给予献血者更舒适的献血体验,缓解献血者的不良情绪,有利于提高献血满意度,促使重复献血率。

  • 标签: 血站 采供血护理人员 青少年献血者 沟通技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站采供血护理人员与青少年献血者的沟通技巧。方法随机选择在2018年1月~2019年2月期间血站献血青少年200名为研究对象,根据青少年献血者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给予相应的人文关怀、语言沟通技巧等。结果200名青少年献血者献血成功率为100%,且未产生不良反应;依据问卷调查情况显示青少年献血满意度为99.0%(198/200),追踪调查青少年献血者再次献血率为87.50%(175/200)。结论在青少年献血中血战采供血护理人员应用优质有效的沟通技巧效果显著,能够给予献血者更舒适的献血体验,缓解献血者的不良情绪,有利于提高献血满意度,促使重复献血率。

  • 标签: 血站 采供血护理人员 青少年献血者 沟通技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心血站采血护理人员与青年献血者的沟通技巧。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72例中心血站青年献血人员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采血人员运用语言沟通、非语言沟通、共情沟通的方法与青年献血者进行全面交流,了解其最新的心理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对沟通前后的护理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运用沟通技巧后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未沟通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沟通后不良反应事件发生例数显著低于沟通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心血站采血护理人员在与青年献血者运用良好方式进行沟通的过程中,便能使献血者的恐惧心理等逐步消除,并能够使献血者对护理流程具有全面的认识度,采血过程较为顺利。从而护士沟通过程中应体现以献血者为中心的原则,才能使血液质量获得全面保障,青年献血者与护理人员形成良好的相处模式。

  • 标签: 中心血站 采血护理人员 青年献血者
  • 简介:摘要依据“一法二规”的要求,血站建立各种形式为基础的质量管理体系。如何运用体系促进质量管理的目的,从而保障血液质量,促进血站的整体持续改进。本文从领导的作用、全员参与、培训、审核检查、差错管理、PDCA循环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 标签: 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 PDCA循环
  • 简介:摘要供血科是血站的窗口科室,也是血液出站前最后的质量把关部门。搞好血液及血液成分的入库、储存、发放、运输,建立健全供血科的SOP并严格的遵守操作规程是每位供血科工作者的职责。

  • 标签: 供血科 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为丰富血站文化建设,活跃职工文化生活,树血站正气,凝聚正能量;同时,也为了选拔优秀选手参加全省血站系统演讲比赛。7月21日下午,驻马店市中心血站举办了“我是血站人,我骄傲”演讲比赛。在演讲中,选手们紧紧围绕“我是血站人,我骄傲”比赛主题,从不同角度,结合自身工作和血站发展,满怀激情地抒发了对血站的热爱之情,充分展示了血站人无私奉献和奋发进取的精神。

  • 标签: 血站系统 驻马店市 比赛 文化建设 文化生活 中心血站
  • 简介:(1潍坊市红十字中心血站261041;2潍坊市人民医院山东潍坊261000)摘要只有不断加强血站的各项管理建设,才能保障血站的血液质量,这就要求血站应从本组织实际出发,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对血液进行流程控制管理,对影响血液质量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控制,最终确保血液质量安全。

  • 标签: 血液质量 管理
  • 简介:公信度是近年来颇受社会关注的一个问题。所谓公信度,主要是指政府相关组织机构向公众提供的公共产品和各级干部受到社会公众信任的程度。公信度高,就能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推动事业发展;

  • 标签: 信度 血站 社会公众 公共产品 组织机构 人民群众
  • 简介:摘要找出传统培训中的误区,不断创新培训理念和方式,引导员工认知、领悟、实践,在传播和实践中规范和引导员工的行为,最终形成文化力,融入组织的日常管理,促进管理水平和组织竞争力的提升。

  • 标签: 理水平和组织竞争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