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哈尔滨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结果,了解哈尔滨食品安全状况,为监管食品安全提供一定参考。方法依据我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标准采样检测,分析监测数据。结果本次共检测460例样品,共427份合格,其合格率高达92.83%,其中饮用水饮料食用冰合格率最低,占比为66.67%,其次为肉类和肉制品,占比为80.49%。此次哈尔滨市食品不同项目检测状况,微生物指标合格率为91.03%,理化指标合格率为94.51%,组间数据无统计学意义(χ2=0.9028,P=0.3420)。本次共检测249份标本中,合格率为94.38%,其超标元素主要为镉、铅两种指标。其荧光增白剂检测指标显示,其合格达100%。结论哈尔滨市食品安全趋势总体上较好,但仍然存在一定问题,需对肉制品、肉类、食用冰、饮用水、饮料等监管和监测进一步加强,保证消费者食品安全。

  • 标签: 监测 食品安全 监测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对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黑龙江省人口和计生科研院计划生育科门诊进行人工流产的病历为研究对象。方法根据黑龙江省生殖保健服务中心附属医院《人工流产负压吸引术病历记录本》内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42例人工流产患者中,职业以从事个体经营者为主,占文化程度低;外地户籍占71.90%,未采取避孕措施的占54.96%。(2)反复流产患者比例高。结论应加强对育龄女性生殖健康与性知识教育,大力推广优质的人工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减少反复人工流产的发生,保障育龄女性的生殖健康。

  • 标签: 育龄期妇女 人工流产 反复流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哈尔滨市某三甲医院急性阑尾炎发生误诊的情况与主要原因。方法选取哈尔滨市某三甲医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500例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0例患者中,30例患者被误诊为急性阑尾炎,误诊率为6%。结论误诊现象的发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疾病的治疗质量,因此医生要对其进行有效预防,提高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性。

  • 标签: 急性阑尾炎 临床误诊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哈尔滨市女初中学生青春期生殖健康知识的现状。方法本研究共调查哈尔滨市12~15岁女初中学生650名,在对女初中生举办生殖健康讲座前发放调查问卷进行青春期生殖健康知识问卷调查。结果女初中生对妇科疾病、艾滋病传播途径、避孕方法等知识的知晓率较低,获取生殖健康知识主要途径为学校与报刊书籍,92%以上的女初中生认为有必要举办青春期生殖健康知识讲座及健康心理咨询。结论初中学校应该与有关卫生保健机构联合强化女初中学生的生殖健康教育,多途径提升其生殖健康知识的认识水平。

  • 标签: 哈尔滨市 女初中生 青春期 生殖健康 问卷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哈尔滨市0-6岁脑性瘫痪患病率、病因、预防情况并进行早期干预策略研究。方法①依据《1-6岁儿童发育情况调查基础表》集中筛查或入户筛查,并填写《儿童发育情况筛查表》等调查表,对疑似病例进行确诊,并填写《脑瘫儿童调查表》等;②确诊病例及对照组填写《儿童发育情况调查表》;③对确诊病例进行康复干预,康复干预采用现代神经促进技术。结果①脑性瘫痪患病率1.21‰;②与脑性瘫痪最相关的因素为羊水吸入或胎粪吸入、怀孕1个月后入住新装修居室、父亲文化程度、产前超声检查次数、感冒;③康复干预总有效率为92.5%,其中显效61.8%。结论①脑性瘫痪病因与产前、产时等因素密切相关;②现代神经促进技术在脑性瘫痪的预防及治疗中具有显著疗效。

  • 标签: 脑性瘫痪 患病率 病因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012-2013年哈尔滨市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水平及其疫情特征,为有效预防和控制流行性腮腺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哈尔滨市2012-2013年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情况,统计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时间分布和人群分布,应用spss11.5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2年哈尔滨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率为19.74/10万,2013年的发病率有所下降,为12.11/10万。发病高峰主要集中在春季和冬季,发病人群多为托幼儿童、小初中学生,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结论目前流行性腮腺炎依然是严重危害居民的身体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预防和控制流行性腮腺炎重点应放在春季以及保护托幼儿童、小初中学生为主。

  • 标签: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病学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一起2014年发生在阿城区的一起食物中毒事件,为各行政部门制定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病例定义,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疾控中心配合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采集28份样品。其中7份患者的肛拭样品中检出产毒性大肠埃希氏菌,在菜板涂抹物中检出产毒性大肠埃希氏菌。结论发生的47人食物中毒事件是一起因食用加工、保存不当而被大肠埃希菌污染的凉菜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 标签: 食物中毒 流行病学调查 大肠埃希氏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亚健康五维量表各个维度在大学生中的分布情况,找出不同维度影响因素在亚健康中的占比情况,为提高大学生身体及心理素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400名一年级至四年级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大学生亚健康发生率为63.8%,其在不同年龄、不同民族、父母是否离异、家庭月收入情况等方面发病率存在显著性差异,主要的影响因素有性别、年级、父母离异情况。同时大学生亚健康的发生主要与其应对方式不良有关。结论大学生亚健康问题比较突出,相关部门应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

  • 标签: 大学生 亚健康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目前在校大学生的痤疮发病率,流行病学现状,指导临床防治疾病、健康教育工作。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调查方法,以调查问卷的方式随机对门诊就诊学生及健康教育选修课学生进行痤疮发病情况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结果有效填写调查问卷1986份,痤疮发病者829人,痤疮患病率41.64%。其中男生被调查1152人,患病率45.40%,女生被调查834人,患病率36.69%。男生发病率高于女生,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829名痤疮患者中肺经风热证46.7%,湿热蕴结证25.6%,痰瘀凝结证8.6%,冲任不调证15.2%,肝气郁结证3.9%。结论痤疮在我校在校大学生中发病率较高。青年大学生痤疮发病常见中医证型为肺经风热证及湿热蕴结证,应加强宣教以降低发病率,及时治疗预防瘢痕形成。

  • 标签: 痤疮 在校大学生 发病情况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2014年9月哈尔滨市阿城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需关注的传染病风险。方法根据国内外及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对事件发生的风险进行评估。结果预计9月份是发生食物中毒事件及传染病报告数较高的月份之一,提示卫生行政部门要综合考虑疫情形势及我区的防控策略,发生区域内疫情扩散的可能性低。发生食物中毒风险增加,发生布病风险较高。需要重点关注。

  • 标签: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食物中毒 风险评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学生癔症病人的系统护理。方法对26例癔症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结果疗效明显,全部治愈。结论采用暗示性心理护理加健康教育,能够使患者尽快康复。

  • 标签: 癔症 大学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心理护理在女大学生原发性痛经治疗护理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校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80例原发性痛经的女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护理效果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和满意度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心理护理能够有效地缓解女大学生原发性痛经的疼痛、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提高了治疗护理效果和满意程度,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女大学生 原发性痛经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女大学生月经期存在很多困惑,本文分析了引起这些困惑的原因,根据实际提出了预防措施,从而达到促进其身心健康的目的。

  • 标签: 女大学生 月经 健康教育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为获得当代大学生性观念、性知识及性行为等方面的资料,发现当代大学生性观念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特点。方法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结果以四川大学锦城学院889名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其中男生350名(占39.37%),女生539名(占60.63%)。被调查者中男生约38.57%、女生约34.69%认为大学生谈恋爱很正常;男生赞成同居的比例高于女生(36.67%>24.28%),对于婚前性行为,“可以接受的”男生占25.6%,女生占18.5%。结论加强在大学生中开展性健康教育,普及性知识。

  • 标签: 大学生 性道德 性行为 性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针对目前无偿献血活动的现状问题进行分析,在低危献血群体进行献血宣传,普及献血、用血报销知识,推动大学生无偿献血活动的激情。

  • 标签: 大学生 无偿献血
  • 简介:摘要综述国内在校大学生课余科学锻炼知识、态度和动机、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指出大学生参与锻炼的动机明确、态度积极,但缺乏科学锻炼知识、锻炼行为差。学校应积极开展丰富有趣的课余体育活动,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 标签: 大学生 科学锻炼 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