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微创经皮椎弓根置钉内固定治疗无神损伤不稳定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无神损伤不稳定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20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10例。对照组采用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研究组采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手术指标与伤椎前缘高度、矢状面Cobb角。结果手术前两组患者疼痛、伤椎前缘高度与矢状面Cobb角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术后7d、1个月、3个月疼痛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研究组各项手术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伤椎前缘高度、矢状面Cobb角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过对无神损伤不稳定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实施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患者疼痛能够明显降低,疗效满意,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量小、恢复快,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研究。

  • 标签: 微创 经皮椎弓根置钉 无神经损伤 不稳定性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并视神经损伤的临床诊治方法以及诊治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在2011年10月到2015年7月期间收治的22例颅脑损伤并视神经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诊断及治疗。结果本组22例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91%。结论颅脑损伤并视神经损伤患者应争取“早诊断、早治疗”,把握好手术指征和最佳治疗时机。

  • 标签: 颅脑损伤 视神经损伤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臂丛神经损伤的康复护理方式。方法以2014年1月-2016年2月我院的臂丛神经损伤患者75例作为对象,将上述纳入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康复组。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方式;康复组给予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臂丛神经损伤康复总有效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评分;护理前后全臂丛和束支部神经功能评分。结果康复组患者臂丛神经损伤康复总有效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评分显著比常规组高,P<0.05;两组护理前全臂丛和束支部神经功能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康复组护理后全臂丛和束支部神经功能评分显著比常规组高,P<0.05。结论臂丛神经损伤的康复护理效果确切,可有效促进臂丛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臂丛神经损伤 康复护理方式 满意度 全臂丛和束支部神经功能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术后并发喉返神经损伤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对2013年1月~8月收治的24例甲状腺疾病手术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进行手术时并发喉返神经损伤22例,手足抽蓄2例,无死亡病例发生,患者均恢复良好至出院。结论在进行手术时细心的操作,熟悉喉返神经的解剖和变异,选择性的显露出喉返神经,可预防和避免损伤到喉返神经

  • 标签: 甲状腺 喉返神经损伤 并发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综合康复疗法对不同类型臂丛神经损伤患儿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9月~2010年11月在本院治疗的80例臂丛神经损伤患儿,分为40例上、下臂丛型,40例全臂丛型。所有患儿均采用电针、神经肌肉电刺激、推拿同时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三个月的治疗上、下臂丛型的患儿其痊愈率明显高于全臂丛型,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不同临床分型的臂丛神经损伤患儿采用患肢综合康复疗法治疗可获较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儿臂丛神经损伤 综合康复疗法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尺神经损伤诊治中高频超声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5月至2018年2月中的68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尺神经损伤患者进行研究,全部患者均接受高频超声诊断,分析结果。结果病变组患者CSA、D1、D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病变组尺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2.21、2.32,P=0.03、0.02)。结论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尺神经损伤诊治中应用高频超声能够获得满意的形态学信息,能够为手术定位提供指导。

  • 标签: 高频超声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尺神经损伤 诊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臂丛神经损伤术后患者施行康复护理的意义。方法以我院2014年11月—2016年8月臂丛神经损伤术后患者100例根据计算机随机法分两组,普通组手术后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手术后施行康复护理。就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全臂丛、束支部神经功能、生活质量和肌力和感觉恢复优良率、再生神经电位率、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肌力和感觉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普通组,再生神经电位率、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普通组,P<0.05。试验组患者护理后全臂丛、束支部神经功能、生活质量均明显优于普通组,P<0.05。结论臂丛神经损伤术后患者施行康复护理的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促进肌力和感觉的恢复,提高再生神经电位率、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臂丛神经损伤术 康复护理 意义
  • 简介:摘要手术体位是术中患者的卧式,由患者的卧姿、体位垫的使用,手术床的操纵3部分组成1。常用的手术体位有仰卧位、侧卧位、侧俯卧位、俯卧位、截石位、坐位等几种位式。正确的手术体位,可获得良好的术野显露,防止神经、肢体等意外损伤的发生,缩短手术时间1。处于这些体位的机体,腹腔内容物的重力性移位,肌肉神经的拉伸状态将有较大的改变。机体的神经,呼吸与循环系统对此将作出相应的适应性变化。但是,各类手术,不同手术体位的摆放,还有麻醉的共同作用下,机体的自身适应性调节能力是减弱的,失去了作出相应适应变化的能力。而臂丛神经损伤是较常见的并发症。

  • 标签: 手术体位 臂丛神经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腓深神经损伤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以降低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胫腓骨中下段骨折术后致腓深神经损伤误诊为肌腱粘连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例首诊均误诊为术后肌腱粘连,给予肌腱粘连松解手术及对症治疗,疗效差。术后确诊腓深神经损伤,行拇长屈肌腱末段离断并趾间关节功能位融合手术后,行走功能明显改善。结论腓深神经损伤骨科临床少见,早期临床症状轻,易忽视,易误诊或漏诊;临床应加强对本病的认识,提升关注度,提高诊断率,积极预防并及早给予科学合理的治疗措施,降低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

  • 标签: 胫腓骨中下段骨折 腓深神经损伤 肌腱粘连 误诊 拇趾背伸受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臂丛神经损伤规范化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5年1月收治的臂丛神经损伤患者92例,并随机均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于家中自行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实施规范化康复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臂丛神经功能及疼痛症状的改善状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全臂丛、束支部功能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VS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臂丛神经损伤患者实施规范化康复治疗,可显著改善其臂丛神经功能,有效缓解其疼痛症状。

  • 标签: 臂丛神经损伤 规范化康复治疗 神经肌肉电刺激
  • 简介:摘要目的不同损伤程度面神经炎患者的针灸治疗效果观察。方法随机选取医院收治的2016年1月—2018年1月患者60例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并且将这些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可以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中,采取常规西医治疗,给予研究组患者,给予中医辨证分型针灸治疗,对两组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评价临床应用辨证分型针灸治疗的疗效。结果研究组经辨证分型针灸治疗后,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辨证分型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在临床中发挥积极疗效。结论在临床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中,应用辨证分型针灸治疗,发挥实际应用价值,临床疗效较好,改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发挥优越性。

  • 标签: 周围性面神经炎 辨证分型针灸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脑出血患者进行降压治疗对患者预后及神经损伤影响。方法将2016年2月—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42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降压,观察组采取积极静脉降压的方式,同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采取持续泵入降压药物的方式为维持患者的血压稳定。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肿体积变化情况以及神经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平均血肿体积无显著差异,而治疗24h后虽然两组血肿体积有所上升,但是观察上升程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d、7d患者神经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脑出血患者积极的降压治疗能够缓解患者血肿情况,减轻神经损伤

  • 标签: 降压治疗 脑出血 神经元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颅神经损伤致吞咽困难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40例颅神经损伤致吞咽困难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19例给以常规护理,观察组21例在此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2%)显著高于对照组(84.2%),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护理后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值<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应用在颅神经损伤致吞咽困难患者中,可协助提升临床疗效,改善患者吞咽功能。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颅神经损伤 吞咽困难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滨蒿内酯(Soparone)治疗大鼠脊髓半切损伤,观察神经组织结构、神经细胞尼氏体含量及神经系统运动功能的变化。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损伤组和治疗组,手术后对治疗组给予滨蒿内酯治疗,对损伤组给予生理盐水治疗。用尼氏染色法观察神经组织结构变化及神经细胞活性,同时检测大鼠的BBB运动功能,评定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经过药物治疗后在治疗组神经组织细胞尼氏体含量明显高于损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组大鼠BBB运动功能评分也明显高于损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滨蒿内酯有利于神经细胞存活及突起重新建立,促进神经系统运动功能恢复。

  • 标签: 滨蒿内酯 脊髓损伤 尼氏体 BBB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个体化护理对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膀胱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脊髓损伤患者,共60例,按进入医院的编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进行普通护理治疗,观察组针对患者脊髓损伤平面进行个性化膀胱功能训练和间歇导尿护理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自主排尿的时间以及泌尿系统感染的具体情况等。结果观察组颈髓、胸髓以及腰髓自主排尿的时间分别短于对照组,具有明显差异,P<0.05。训练前和前4周两组患者尿路感染与B超异常发生率的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8周以后观察组的患者尿路感染与B超异常发生率26.67%(8例)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3.33%(16例),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治疗脊髓损伤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运用个性化的护理治疗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实现膀胱生理功能的恢复,促进脊髓损伤患者泌尿系统诱发并发症发生率的显著降低,值得在临床应用的过程中进行大力的推广。

  • 标签: 个体化护理 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膀胱康复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早产儿脑损伤中实行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的效果以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3月-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80例早产儿,依据是否发生脑损伤分为无损伤组与脑损伤组,每组早产儿例数为40例,对所有早产儿实施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分析两组早产儿的智力发展水平。结果无损伤组治疗总有效率97.5%显著高于脑损伤组总有效率80%,P<0.05。早产儿脑损伤组早产儿NBNA评分(32.14±3.21)低于参照组NBNA评分(38.68±3.01),BSID评分(44.25±6.35)低于BSID评分(72.56±5.64),差异显著且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生儿NBNA评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展现早产儿脑损伤情况,是对早产儿脑损伤情况进行评估的有效指标。

  • 标签: 新生儿神经行为 测定评估 早产儿脑损伤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组装方法制备Trolox-壳聚糖纳米颗粒对H2O2诱导的氧化应激损伤中SH-SY5Y细胞的保护效果。方法SH-SY5Y细胞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细胞加入不同浓度的Trolox和Trolox-壳聚糖。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倒置显微镜观察SH-SY5Y细胞形态变化。结果药物浓度为400和600μM时,Trolox单体和Trolox-壳聚糖都具有保护作用。但与Trolox单体相比,纳米抗氧化剂能更好的保护细胞形态、显著提高细胞活力(P<0.05)。结论该纳米抗氧化剂可有效得保护SH-SY5Y应激引发的氧化损伤,这为纳米技术更进一步应用于神经系统相关疾病的抗氧化应激治疗提供了新的实验依据。

  • 标签: 壳聚糖 SH-SY5Y细胞 抗氧化剂 氧化应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康复护理对臂丛神经损伤术后患者的患肢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收集2015年3月—2016年7月臂丛神经损伤术后患者140例分两组,普通护理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康复护理组在普通护理组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就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存状况、臂丛神经功能和患肢康复效果、术后并发症率进行比较。结果康复护理组患肢康复效果明显高于普通护理组,P<0.05。康复护理组术后并发症率明显低于普通护理组,P<0.05。护理前两组生存状况、臂丛神经功能无显著差异,P>0.05。经过康复护理,康复护理组患者生存状况、臂丛神经功能均明显优于普通护理组,P<0.05。结论康复护理对臂丛神经损伤术后患者的患肢功能恢复的作用显著,可有效改善臂丛神经功能,加速患肢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提升患者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康复护理 臂丛神经损伤 患肢功能恢复 作用
  • 简介:摘要随着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领域医疗水平的发展,系统化的膀胱功能训练治疗越来越全面,作为护理人员需要大量学习相关护理知识,本章针对目前主要的脊髓损伤神经性膀胱功能训练干预措施作护理性总结,为以后的临床护理工作做准备。

  • 标签: 脊髓损伤 神经性膀胱 膀胱功能训练 平衡膀胱 护理干预 康复指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早期新生儿神经学评分对治疗新生儿脑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治疗的出现脑损伤的新生儿病人110例,随机平均分成两组,选择一组患儿进行早期新生儿神经学评分帮助治疗定义为探究组,选择另外一组存在脑损伤的新生儿但未进行神经学评分与治疗结合的患儿定义为参照组,对比两组新生儿临床治疗的成效。结果探究组患儿的脑组织恢复评分、恢复速度及机体反射的恢复用时都优于参照组,同时探究组患儿的治疗后残留问题少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选择早期新生儿神经学评分辅助治疗出现脑损伤的新生儿,能够提高患儿脑功能恢复能力,缩短恢复用时,改善治疗后患儿生活质量,推荐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治疗效果 早期新生儿脑损伤 神经学评分 损伤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