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谷类食物是人类的主要食物,它含有丰富的营养,本文对谷类食的营养成分,加工、烹调及储存对谷类营养价值的影响进行分析。谷类食物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提供人体碳水化合物、蛋白质、食物纤维及B族维生素等。在各类食物中应当以谷类为主,并需注意粗细搭配。目前应对居民普遍食用的精白米、面进行营养强化,以补充维生素B族的不足。

  • 标签: 谷类食物 营养价值
  • 简介:摘要食物过敏是指人体免疫系统对食物中的蛋白质产生的非正常反应。过敏症状有皮疹、荨麻疹、腹泻、哮喘和湿疹等,这类过敏反应通常在摄食后数分钟至48小时内发生。食物中的致敏物质与机体消化道屏障及免疫系统之间异常相互作用的结果。发生食物过敏后,除使用药物对症治疗外,完全停止食用致敏食物也是最有效的方法,这也是预防食物过敏的有效方法。

  • 标签: 食物过敏 原因 防治原则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食物中毒的临床护理情况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8月到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124例急性食物中毒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性的临床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护理,观察组患者的痊愈时间为(4.2±2.1)d,明显低于对照组(7.8±3.7)d,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出现例后遗症,发生率为26.4%,观察组出现例后遗症,发生率为2.7%,由于P<0.05,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食物中毒患者进行临床护理能够帮助患者尽快的恢复健康,减少不良反应的出现,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食物中毒 临床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讨修复治疗食物嵌塞适应症的临床效果,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口腔疾病病患186例,其中有62例130颗患牙是食物嵌塞的病患,随机分为观察组(使用修复治疗)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各31例,观察组中患牙63颗,对照组中患牙67颗,观察对比两组的临床症状和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牙的疗效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修复治疗对修复患牙疗食物嵌塞的适应症有很好的疗效,对牙齿的修复有很高的效果,能够恢复牙齿的形态和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食物嵌塞 修复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减少食物中毒患者再次中毒的几率。内容通过对各种资料的研究和综合分析,展开对食物中毒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探讨和研究,此篇综述通过参考近三年国内外文献报道和比较权威的资料,再经综合分析突出健康教育在对食物中毒患者提供预防知识的重大意义,让读者明白健康教育对食物中毒的重要性。结果食物中毒患者经过这一次病痛折磨,对食物中毒的知识会想深入了解,所以对食物中毒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是一种人性化也是很必要的护理方案,更加能体现现在以“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我将根据资料先找出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原因,再对现在有关食物中毒的健康教育资料进行综合归纳和研究,最后提出用什么方法来开展此次健康教育比较合适。

  • 标签: 食物中毒 患者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食物不仅能够满足我们能量的需求,而且也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它影响着人们对男性化和女性化特质的感知,传达者一定的性别刻板印象,这些刻板印象进一步影响人们对于食物的选择,这对在饮食行业中,根据性别角色进行食物选择和设计是有启发意义的。未来的研究不仅应关注于对食物刻板印象的本土化研究,也应该关注于对超重儿童的树立健康的饮食消费观念的研究。

  • 标签: 食物 性别刻板印象 男性化特质 女性化特质
  • 简介:摘要沙门氏菌食物中毒是一种常见的细菌中毒性疾病。沙门氏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环境中,具有高致病性。它是引起食物中毒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病原体之一。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有伤寒沙门菌、霍乱沙门菌、沙门菌肠炎等。沙门氏菌产生的主要原因是食品加工、卫生条件差和贮藏期间温度控制不当。每年有许多关于沙门氏菌食物中毒的报道。本文就对沙门氏菌食物中毒的特点及安全防控进行了研究。

  • 标签: 沙门菌食物中毒 特点 安全防控
  • 简介:摘要婴幼儿身体素质较弱,各方面免疫功能发展还不完善,在饮食过程中容易出现婴幼儿食物过敏等不良反应,食物过敏不仅仅会对患儿饮食习惯造成影响,同时还将对其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合并其他过敏性疾病。因此,临床上积极探究婴幼儿食物过敏及其营养防治措施对改善婴幼儿营养质量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值的临床深入探究。

  • 标签: 婴幼儿 食物过敏 营养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食物中毒事故处置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6起食物中毒事故相关资料,分析其处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结果对6起食物中毒事故资料进行分析可知,食物中毒事故可发生于各年龄段、各性别人群,但集中发生于餐馆饭店(66.67%),经对症治疗后多数患者均好转或痊愈,死亡率仅为1.10%,数据对比P<0.05(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多种措施完善食物中毒事故处置方法有利于获得更为理想的控制效果,值得今后在实际工作中深入研究。

  • 标签: 食物中毒 处置问题 改进措施
  • 简介:摘要依据GB4789、WS271-2007,通过样品的分离培养,生化反应及血清凝集检定出沙门氏菌。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救护理应急预案在群体食物中毒救护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救护的8起群体中毒,共有126例。制定一套详细的急救护理应急预案,运用分组法人力安排进行救护。结果经过救护后,126名患者完全康复,其中46例通过急诊留观察室治疗后症状得到缓解离院,80人经过住院治疗1~3d后全部康复出院。结论急救护理应急预案在群体食物中毒救护中起到了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急救护理应急预案 群体食物中毒 救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云南省地处温带,夏季雨量充沛,野生菌资源丰富分部广泛,当地村民有采集野生菌食用的习惯,野生菌属于山珍味道鲜美,但村民对野生菌分类不清经常误食有毒野生菌导致中毒并造成人员死亡;该起中毒事件为陆增荣家小孩自行采集加工,8人食用导致8人中毒5人死亡的严重后果,罹患死亡率62.50%(5/8);野生菌共计9朵(毛柄白毒伞5朵,窝柄黄乳菇3朵,毒红菇1朵),重量约150~200克,毒性极强;通过该起事件应引起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加强宣传教育,避免食用有毒野生菌中毒造成人员和经济损失。

  • 标签: 野生菌 毛柄白毒伞 毒红菇 窝柄黄乳菇 流行病学调查 野生菌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