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总结154例新生儿肠闭锁的手术治疗经验,探讨新生儿肠闭锁的治疗方法。方法根据肠闭锁部位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对十二指肠闭锁患儿采取隔膜切除术、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十二指肠侧侧吻合术、胃空肠吻合术;对空、回肠闭锁患儿采取端背吻合术、端侧吻合术;对结肠闭锁患儿采取一期吻合术。结果154例均行手术治疗,治愈126例,死亡28例,治愈率为91%。结论根据肠闭锁部位选择合适术式,加强术后管理,是提高新生儿肠闭锁治愈率的重要因素。

  • 标签: 肠闭锁/外科学 婴儿 新生 疾病
  • 简介:目的探讨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02年1月~2007年1月收治的52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2例均经B超、CT、MRCP等检查诊断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并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为胆总管囊肿切除、肝门空肠Roux-Y型吻合术。全组无死亡病例,无重大并发症,预后良好。结论B超是诊断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首选方法,胆总管囊肿切除、肝门空肠Roux-Y型吻合术是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首选方法。

  • 标签: 胆总管囊肿/诊断 胆总管囊肿/治疗
  • 简介:添加辅食对宝宝的身体发育和健康非常重要,对宝宝日后的营养补充和饮食习惯培养也很重要,育儿专家们和营养师们强调要妈妈遵循的辅食添加有八大原则:1与宝宝的月龄相适应过早添加辅食,宝宝会因消化功能尚欠成熟而出现呕吐和腹泻,消化功能发生紊乱:过晚添加会造成宝宝营养不良,甚至会因此拒吃非乳类的流质食品。辅食添加太早使母乳吸收量相对减少,而母乳的营养是最好的,这样替代的结果得不偿失。

  • 标签: 添加辅食 营养补充 辅食添加 消化功能 身体发育 习惯培养
  • 简介:循序渐进开始锻炼时,宜采用只引起身体最低限度变化的锻炼强度和时间。在宝宝习惯了这种强度和时间后,才能逐渐地、小心地增加。锻炼时要随时观察宝宝的心率、呼吸及精神状态。如宝宝心率、呼吸加快,精神状态好,面色红润,说明强度较合适;如呼吸急促,面色苍白,说明强度过大;锻炼后睡眠好,食欲佳,情绪稳定,说明锻炼强度适宜;若食欲减退:睡眠不安,情绪低落,头晕头昏,说明强度过大。锻炼的时间,开始每次可持续2-3分钟,逐渐增加到10-15分钟。

  • 标签: 锻炼强度 精神状态 呼吸加快 面色苍白 食欲减退 最低限度
  • 简介:人类的科学研究活动主要朝向两个方向:一是探索自然界,一是了解人类自身。在研究活动的过程中,由于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手段、研究参数和数据积累方式以及描述所研究规律的表达方式的不同,逐渐形成了界限分明的不同学科。一个成熟的学科应符合以下条件:明确的定义(包括内涵的排他性和外延的自限性),规范的参数配置和检测手段,稳定的方法学(包括数据积累和度量的可重复性,结论论证的逻辑性),准确的规律性和规范的表达。自然界和人体自身的规律是复杂多样的,限于经济、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发展水平,人类对自然界和人类自身的认识只能是逐步深化的。在这个“渐进”的过程中,仅囿于古老、传统的方法来研究,往往不能探究到客体的复杂规律。为了深人揭示内在规律,除了多学科的联合研究外,采用邻近学科的方法学为本学科服务是科学研究方法学发展中的一个方向。这种趋势使得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和跨学科研究应运而生。森严壁垒的学科界限被打破,但学科方法学的规则并未“破”,也不能“破”,即所谓“隔行不隔理”。在跨学科研究中,尤其要强调方法学的严谨性、对结果解释的局限性、对概念和术语外延的限制性等原则。违反这些原则,所得结果会引起错误的判断,不当的推论又会引起错误导向。

  • 标签: 跨学科研究 研究方法学 研究活动 自然界 研究对象 检测手段
  • 简介:目的总结分析1例新生儿瓜氨酸血症存活患儿的诊断和治疗经过,为改善该病患儿的预后提供经验。方法报道1例新生儿瓜氨酸血症存活患儿,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儿,男,2d,因"出汗多6h"入院,入院后即予保暖和补液,常规治疗后患儿病情逐渐加重,出现喂养困难、呼吸暂停、抽搐和意识不清等,予机械通气和对症处理。入院后3d查血氨2110μmol.L^-1。生后第4天采血行血串联质谱分析,生后第13天回报结果瓜氨酸为438.8μmol.L^-1。予限制蛋白摄入、盐酸精氨酸和苯甲酸钠治疗;通过检测血氨,根据血气分析调整呼吸机参数,病情逐渐好转,逐渐下调呼吸机参数。治疗4d后撤离呼吸机,血氨降至75μmol.L^-1。入院第9天逐渐开始母乳喂养,控制蛋白质摄入在1.0g.kg^-1.d^-1,口服精氨酸和苯甲酸钠降低血氨。住院第12天血氨降至34μmol.L-1,结合临床表现予以出院。患儿出院后予婴儿奶粉喂养,同时口服盐酸精氨酸和苯甲酸钠。患儿生后第33天行头颅MRI加权成像,可见大脑半球白质信号增高。生后45d体检,一般情况可,体重4.8kg,身长58cm,头围38cm,目前继续随访中。复习国内报道2例、国外报道的18例新生儿瓜氨酸血症患儿,7例在新生儿期死亡,1例在8月龄死亡,6例存活但存在神经系统发育障碍,6例存活且神经系统发育和生长发育正常。结论1例存活的新生儿瓜氨酸血症病例目前生长发育正常,MRI提示脑白质软化,本例患儿的诊治经过为提高对新生儿瓜氨酸血症的认识和改善预后提供了一定的临床经验。

  • 标签: 瓜氨酸血症 新生儿
  • 简介:小儿脐尿管残留畸形是指因胚胎期的尿囊管残余在出生后未能自行纤维化闭合而形成的一组先天性疾病,临床上非常少见,以男性患儿居多。本研究通过对2001年8月至2008年10月期间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脐尿管残留畸形的15例患儿的超声诊断回顾,旨在提高超声在脐尿管残留畸形诊断中应用的价值。

  • 标签: 超声表现 脐尿管 畸形 残留 小儿 男性患儿
  • 简介:患儿,男,第3胎第2产,胎龄27^+6周,顺产娩出,羊水清,出生体重1330g,Apgar评分1分钟6分,5分钟7分。生后即出现呻吟,呼吸困难,伴鼻翼扇动及三凹征,口周青紫,周身皮肤略青紫,立即入NICU治疗。查体:T35℃,P146次/分,R64次/分,双肺细湿罗音,心音有力,腹平坦,柔软,肠鸣音正常,毛细血管充盈时间〈3s。血气分析:pH7.20,PaCO261mmHg,PaO256mmHg,

  • 标签: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X线表现 毛细血管充盈时间 APGAR评分 NICU治疗 PACO2
  • 简介:大疱性表皮松解坏死型药疹,即药物引起的中毒性表皮坏死症,是药疹中最严重的一型。其特点是发病急,皮肤及黏膜受损严重,创面呈Ⅱ度烫伤样表现。如果治疗不及时,常引发继发性感染、肾功能衰竭、电解质紊乱、肺炎、内脏出血等,危及生命。

  • 标签: 大疱性表皮松解坏死型药疹 中西医结合 儿童
  • 简介:百日咳是由百日咳鲍特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典型的临床表现为无热痉挛性咳嗽,大部分预后良好,少部分并发重症肺炎、百日咳脑病、高白细胞血症、肺动脉高压,预后不良,甚至死亡。

  • 标签: 百日咳 白细胞 重症 血症 传染病 痉挛性
  • 简介:目的调查2002至2006年五家三级甲等儿童医院门诊和住院患儿抗菌药物消耗情况,并对2004年10月颁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指导原则)实施前后的药物消耗情况进行评价。方法选择五家三级甲等儿童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医院B)、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院(医院SA)、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医院SB)、重庆医科大学附属重庆儿童医院(医院C)以及广州医学院附属广州儿童医院(医院G)进行研究。分别统计不同年份五家医院全年门诊部和住院部所有抗菌药物的消耗量。应用药物解剖-治疗-化学的分类系统和限定日剂量(DDD)方法进行抗菌药物利用研究。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DDDs),门诊患儿:每100个患儿每天的DDD数目(DDDs/100患儿-天),住院患儿:每100个住院日的DDD数目(DDDs/100住院日)。按照指导原则将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和特殊使用药物。结果①各选择医院门诊部抗菌药物总的DDD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DDs的差距呈逐年降低趋势。门诊部大环内酯类、头孢菌素类和青霉素类的DDDs较高。②选择医院门诊部非限制使用药物平均DDDs指导原则颁布后(11.4)较颁布前(15.2)有显著降低趋势,其中医院B、SA和SB的下降趋势较明显;选择医院限制使用药物平均DDDs指导原则颁布后较颁布前降低趋势不明显。门诊部非限制使用药物单品种以乙酰吉他霉素、阿莫西林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DDDs所占比例最高,限制使用药物单品种以阿奇霉素、头孢克洛和头孢他美酯DDDs所占比例最高。③2002至2006年选择医院住院部抗菌药物总的DDDs为49.9~65.8,DDDs在2006年较2002至2004年下降了22.6%。选择医院DDDs的差距呈逐年降低趋势。住院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大环内酯类的DDDs较高。④选择医院住院部非限制使用药物

  • 标签: 抗菌药物应用 限定日剂量 医院 指导原则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