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牙拔除术是口腔外科的基本操作,近年来其适应证和禁忌证也在不断变化调整。本文围绕一些特殊人群(包括全身情况差和精神心理因素不能配合的患者)以及特殊牙齿(包括上颌前部埋伏多生牙和下颌阻生智齿)的牙拔除术方面内容结合临床经验加以介绍。

  • 标签: 牙拔除术 心电监护 镇静 全身麻醉 埋伏阻生牙
  • 简介:老年及儿童人群由于年龄的特殊性、生理及心理的脆弱性等原因可干扰拔牙操作的正常进行;此外,拔牙过程也可能会超出该类人群的耐受能力,且围手术期用药亦可能对该类人群造成影响。文章针对老年及儿童人群拔牙可能出现的风险及其预防和处理进行阐述,以期为口腔医生在临床工作中能够对此类人群安全、顺利地实施牙拔除术提供参考。

  • 标签: 老年 儿童 拔牙 预防
  • 简介:目的:探讨6~18岁正常人群的元音声学特点,为腭裂患者语音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0年11月至2011年9月在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初诊的6~18岁正常人60名(男、女各30名),按年龄段分为3组(A组:6~12岁;B组:13~15岁;C组:16~18岁),每组男、女各10名。采用VS-99语音工作站对各组研究对象发单元音/a:/、/i:/、/u:/时进行录音,并对其前3个共振峰(F1、F2、F3)及基频(F0)测量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3组间比较,发单元音/a:/、/i:/、/u:/时,F1、F2、F3及F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3组内不同性别间比较,A组发各元音时的F1、F2、F3及F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除F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F1、F2、F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3组间相同性别比较,女性发各元音时的F1、F2、F3及F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F1、F2、F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F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单元音/a:/、/i:/、/u:/时,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的F1、F2、F3及F0无明显变化;男性的F1、F2、F3无明显变化,但青春期前后,F0变化明显。我们对腭裂语音进行评估时,可考虑建立共同的F1、F2、F3参考值体系,但应根据年龄、性别而使用不同的F0参考值。

  • 标签: 正常人群 共振峰 基频
  • 简介:一直以来,牙冠的宽/长比值被认为在牙齿美学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以往研究多关注的是白种人群,而其他种族人群中上颌牙齿解剖相关的资料很少。本研究的目的是观测亚洲人群中上颔前牙的宽度、长度及宽/长比值。研究中得到的数据将对亚洲人行牙周手术、美学修复等相关治疗时有一定参考价值。

  • 标签: 亚洲人群 牙齿解剖 牙冠宽 牙齿美学 白种人群 种族人群
  • 简介:神经及精神疾病人群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会干扰此类患者拔牙操作的正常进行;此外,拔牙过程也可能会加重患者神经及精神疾病的临床症状,且围手术期用药亦可能对神经及精神疾病治疗所用药物造成影响。文章针对神经及精神疾病人群拔牙可能出现的风险及其预防和处理进行阐述,以期为口腔医生在临床工作中能够对此类患者安全、顺利地实施牙拔除术提供参考。

  • 标签: 神经疾病 精神疾病 拔牙 预防
  • 简介:目的:初步研究蒙汉不同民族中老年人群微笑美学相关数据的差异性,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意见。方法:选取100名蒙古族和汉族中老年人,其中每组男性50名,女性50名,年龄45-67岁。运用数字化微笑设计软件(DSD)测量全部受试者的微笑美学数据,并进行分组对比,将全部数据运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相应的统计学分析。结果:蒙汉不同民族中老年人群的微笑类型男性组有显著差异,蒙古族以高位居多占46%;微笑时牙齿暴露的数量,蒙古族显露的牙数较汉族人群多,其中男性为(9.12±1.30颗),女性为(9.12±1.30颗);笑容指数和牙龈暴露指数与汉族相比也有显著差异。结论:蒙古族和汉族中老年人微笑美学数据有差异性,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应该根据本地区的民族差异性及患者的主观意愿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为内蒙地区中老年人群提供更好的口腔美学解决方案。

  • 标签: 蒙古族 微笑美学 老年人
  • 简介:目的研究骨性Ⅱ类患者代偿矫治后侧貌美学变化及与美貌人群的侧貌美学差异.方法对骨性Ⅱ类代偿矫治患者及中国美貌明星各60名进行美学评分.比较矫治前后美学评分及软硬组织指标差异,比较矫治后高分患者与高分明星的美学评分及软组织指标差异,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逐步回归筛选与美学评分密切相关的软硬组织指标.结果骨性Ⅱ类患者代偿矫治前美学评分为3.22±1.25,矫治后为5.77±1.27,明星为7.98±0.89.矫治后SNA角等31项指标与矫治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矫治后高分组美学评分及G-Pm-Pos角等12项指标与明星高分组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骨性Ⅱ类患者侧貌美观程度与U1-APog距、LLA-E距、ULA-E距、G-Sn-Pos角密切相关.结论正畸代偿治疗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骨性Ⅱ类患者侧貌美观程度.

  • 标签: 骨性Ⅱ类错(牙合) 正畸代偿治疗 侧貌美学 正畸正颌
  • 简介:目的:研究江苏地区正常青少年上唇形态并建立上唇三维方向相关测量值。方法:选择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受试者104例拍摄锥形束CT和正面相照片。上唇的厚度应用MIMICS10.0软件直接测量,上唇的高度、宽度及唇红高度用数码照相一计算机辅助测量法测量。选择30个测量标记点,对被研究者的18个线距进行测量。数据由统计软件SPSS17.0分析。结果:上唇指标的三维正常参考值男性组与女性组相比大部分有统计学差别,且男性组的所有测量指标都高于女性组。不同年龄组相比表明上唇的高度、宽度及上唇基部厚度的测量指标有随年龄增加趋势,但上唇游离处的厚度却有变薄的趋势。对称性研究发现,左、右唇宽度的差值为2mm,唇峰处唇红高左右差别均值仅为0.4mm。按差值比例计算得到上唇在横向的不对称程度最大,其次为厚度,最小的为高度。结论:建立了上唇三维方向的正常参考指标,所有指标的均值男性大于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除唇游离处的厚度有变薄趋势外,上唇的高度、宽度及上唇基部厚度均有增加趋势;上唇的不对称主要表现在水平向。

  • 标签: 上唇 软组织 对称 厚度
  • 简介:目的探讨香港人群中口腔颌面部疼痛(OFP)与异常疾病行为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在社区人群中进行的横断面的病例-对照研究。研究样本为注册在香港医院管理局/香港大学家庭医学部的35~70岁香港居民。通过面对面问诊结合临床检查了解受访者在过去1个月中口腔颌面部疼痛的状况。疾病行为由30条的患病行为问卷(IBQ-30)进行评估。结果200名有口腔颌面部疼痛症状的人及200名没有痛症的人参加本研究。口腔颌面部疼痛与IBQ-30量表中的5个分量表(一般疑病、疾病信念、情感紊乱、否认心理问题、易激惹)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有痛症的人中,在否认心理问题分量表,老年组高分值的人数明显多于中年组(P=0.034)。口腔颌面部疼痛症状不同临床分组的IBQ-30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口腔颌面部疼痛与异常疾病行为显著相关,在治疗口腔颌面部疼痛病症患者时,需考虑衡量精神心理因素所起的作用。

  • 标签: 口腔颌面部疼痛 疾病行为 社区居住人群
  • 简介:目的研究安氏Ⅱ^1类人群肌位到牙位运动过程中的动态咬合接触情况,探讨牙尖交错位的稳定性、肌位一牙位的一致性(平衡性)及其相关的牙胎形态因素。方法对60名未经过正畸治疗的安氏Ⅱ^1类受试者进行检查,采用T-ScanⅡ咬合分析系统记录并分析其肌位到牙位运动过程中的动态骀接触情况,在模型上分析牙殆形态,利用SPSS12.0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①牙尖交错位上的骀力中心点与中线的垂直距离、左右侧殆力差值及骀接触点数目在三次重复测量中均无显著差异;②肌位牙位不调与否的两组间在上下牙弓后段宽度上存在差异;③两组间在Spee曲线深度、Spee曲线流畅性、磨牙近远中向指数等垂直向及矢状向指标上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安氏Ⅱ。类人群具有一定的牙尖交错位的稳定性;肌位牙位的一致性与牙弓后段宽度的协调性有关,而与该人群的垂直向及矢状向的牙殆形态异常无关。

  • 标签: 接触 T-ScanⅡ肌接触位 牙尖接触位
  • 简介:目的根据Andrews六要素中的要素二,探索中国汉族正常[牙合]人群GALL(GoalAnteriorLimitLine,CALL)线与眉间点矢状向之间的位置关系,寻找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容易确定的GALL线.方法选取中国汉族个别正常[牙合]150例(女性74例,男生76例),年龄18~30岁,对所有研究对象拍摄在自然头位下的头颅侧位片和侧面像,运用NemoCephNX软件侧位片和侧面像重叠,测量GALL线的位置,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得出中国汉族正常[牙合]人群GALL线与眉间点矢状向位置关系.结果男女分组中,男性组前额坡度偏大男性为(20.0±5.1)°,女性为(18.5±6.1)°,但是前额坡度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前额中心点与眉间点间的距离在男女间有显著性差异;大部分人群的GALL线通过眉间点男性为93.5%,女性为95.9%.结论中国汉族正常[牙合]人群GALL线在矢状向上大部分是通过眉间点的.

  • 标签: Andrews六要素 前额 侧貌 眉间点
  • 简介:目的:研究寻找与中国汉族人群头颈癌遗传易感性相关的多态位点。方法:采用病例一对照的研究设计,运用TaqMan基因分型方法,在397例新发头颈癌患者和900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对照中分析了5个多态位点(rs1494961、rs1229984、rs1789924、rs971074、rs4767364)的遗传变异与中国汉族人群头颈癌易感性的关系。结果:rs1229984(A〉G)的遗传变异能够显著影响头颈癌的发病风险。携带rs1229984AG/GG基因型者罹患头颈癌的风险较携带AA基因型者增加34%(调整OR=1.34,95%CI=1.05-1.71)。本研究未发现其余4个位点多态性与头颈癌之间存在显著性相关。结论:染色体4q23区域的rs1229984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头颈癌的易感性有关。

  • 标签: 单核苷酸多态性 头颈癌 易感性
  • 简介:目的了解辽宁省35-74岁人群恒牙冠龋及牙龈疾病状况,为辽宁省口腔健康保健工作及相关研究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抽取辽宁省35-44岁、55-64岁、65-74岁常住居民共计431人,按照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案中临床牙列检查方法和标准,使用CPI探针检查全口恒牙冠龋及牙龈情况,计算恒牙冠龋患病率、龋均、牙龈出血率、牙石检出率,并比较存在的差异等。结果辽宁省35-44岁、55-64岁、65-74岁人群恒牙冠龋患病率分别为72.7%、76.4%、76.4%,其中仅35-44岁年龄组城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龋均分别为3.36、3.40、3.90,各年龄组城市均低于农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牙龈出血检出率分别为77.6%、78.5%、68.1%,牙石检出率分别为91.6%、93.1%、88.2%,下颌前牙是牙石分布最为集中部位。结论辽宁省中老年人群恒牙冠龋患病率、牙龈出血率及牙石检出率均较高,基础预防及治疗手段欠缺,有待进一步完善。

  • 标签: 恒牙冠龋 牙石检出率 牙龈出血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