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正>2014年1月13日,第二届全国花卉标准技术委员会会议在北京召开,5项花卉标准通过专家组审查。国家标准管理委员会副主任于欣丽、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孙扎根、全国花卉标准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彭镇华教授等相关领导和专家参加了会议。

  • 标签: 国家林业局 彭镇华 标准化管理 于欣 副局长 标准化工作
  • 简介:本文以林业能源管理中的部分行业标准为例,详细阐述了若干标准名称、术语和定义的正确翻译方法.继而说明在采用国际标准以及标准起草过程中,英文翻译的重要性.同时阐明标准编写人员的素质及职业规范同样至关重要.

  • 标签: 国际标准 国家标准 行业标准 林业能源 英文译法
  • 简介:对中国和欧洲、加拿大的定向刨花板标准进行比较,分析国内标准与国外标准在质量要求等方面的差异,为中国定向刨花板的生产、贸易和标准制修订提供参考。

  • 标签: 定向刨花板 标准 中国 欧洲 加拿大
  • 简介:10月底的日照,秋意正浓,蒙蒙细雨中本刊记者随着多家媒体同行来到山东世丰农业有限公司的彩色苗木基地采风。

  • 标签: 山东 先行者 城市 苗木基地
  • 简介:<正>日前,辽宁省大连市首个集观光休闲、花木展示、科普教育于一体的专业植物园——英歌石植物园正式开园。该项目曾于2010年被列入大连市政府重点工程。英歌石植物园占地2000亩,全园引种收集植物126科、365属、3021种,居东北地区各植物园之首。园内舒缓地带与原生山谷多种地貌相容并存的地理条件与自然环境为园林设计与施工带来了巨大创意

  • 标签: 英歌 科普教育 园林设计 重点工程 辽宁省大连市 风景园林
  • 简介:广灵县是国家核定的仁用杏种植基地县。仁用杏已经成为该县农民致富的一个主导产业。如何将原材料变为商品,走加工增值、产业发展的道路,是一个亟需探讨、解决的问题。

  • 标签: 仁用杏 产业化
  • 简介:2月26日的京城,已经饱受持续一周的雾霾之苦。就在这一天,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召开了京津冀协调发展座谈会。总书记强调,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要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加快走出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路子。

  • 标签: 生态文明建设 一体化 协同发展 协调发展 国家战略 优势互补
  • 简介:城镇进程中大量工程项目建设容易造成古树名木立地环境的恶化,使其面临潜在生存压力。本文从古树名木普查建档及其信息的内容、技术路线、建设目标和预期成果等四个方面探讨技术方案,为制定古树名木保护措施和加强古树名木资源保护力度提供参考。

  • 标签: 古树名木 技术方案 普查建档 信息化
  • 简介:实行林苗一体造林,延伸林区苗木产业链,是杨树林区适应形势、进入市场的科学选择。介绍了杨树林区发展现状,论述了林苗一体造林的可行性,对林苗一体造林效益进行了预测。

  • 标签: 杨树林区 林苗一体化造林 探讨
  • 简介:“不懂信息的领导将失去指挥权,不懂信息的民警将失去工作权”。为大力提高森林公安一工作科技含量和民警信息水平,科右前旗森林公安局坚持“科技强警”战略,以基础建设为载体,以全警应用为导向,以保障实战为核心,以构建和谐稳定林区为目标,不断提高全局警务信息建设水平,大力提升森林公安依法治林能力,为本地区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发挥了强有力的支撑保障作用。

  • 标签: 信息化建设 森林公安局 科右前旗 内蒙古自治区 林区 稳定
  • 简介:通过对杨树成(过)熟林的生长特点、生态环境特征和容器苗木造林试验分析,采取杨树林苗一体配套技术育苗造林,显著提高了杨树成(过)熟林的生态功能和林内苗木的经济价值。

  • 标签: 同朔地区 杨树林苗一体化 技术
  • 简介:远看绿树葱茏,近看怪石嶙岣,昔日一到夏季温度高50摄氏度的火焰山,今日成为乘凉避暑的花果山。5月18日,隆回县林业局对该县今年453公顷石山造林进行检查验收。据统计,该县共完成石漠综合治理17333公顷,栽植柏木9000万株,让一座座石山沉入林海,构成一幅绵延100公里的石山无处不绿,岩岭无处不青的美最。土地石漠又称为“土地癌症”,一到夏季,这些地带温度高达50摄氏度以上,地瘦草枯,一片荒凉,绝大多数没有人去开发利用,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制约了岩溶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影响了当地群众生产、生活。

  • 标签: 石漠化治理 花果山 火焰山 隆回县 土地石漠化 石山造林
  • 简介:在政策上确立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地位,以规划引领城乡生态建设。实现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基本建立起城乡生态环境建设机制,构筑起现代农业生态系统等,是苏州在城乡一体进程中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经验。但苏州城乡一体进程中生态文明建设也存在许多不足,如自然村落的大量撤并、城镇发展规模与速度、城镇现代的快速推进以及城镇产业结构不合理等,给苏州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影响。加强与改进城乡一体进程中苏州生态文明建设,还需要苏州在多个方面作出努力。

  • 标签: 苏州 城乡一体化 生态文明
  • 简介:<正>沼泽小叶桦为桦木属小乔木,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生长于潮湿盐碱地及盐沼泽区域。上海市园林科学研究所通过几年对沼泽小叶桦引种及适用性试验研究初步表明,沼泽小叶桦极耐盐耐湿,在上海沿海有较强的适应性。

  • 标签: 繁殖技术研究 园林科学 桦木属 耐湿 二级重点保护 试验研究
  • 简介:从建构主义视角分析蓬莱19-3溢油事件,并不是否认它是“有问题的”的客观事实,而是要揭示它是如何“问题”的,即如何由“问题”演变为“社会问题”。溢油事件发生后,一直存在着多种社会力量的角逐。从它“浮出水面”到“问题”的过程中,政府、科学家、大众传媒、社会公众和渔民分别以不同的方式对这一客观事实进行建构。蓬莱19-3溢油事件“问题”过程研究表明:它成为一个社会问题,是社会界定和话语分析的结果;同时,社会结构的变化对蓬莱19-3溢油事件的“问题”产生着深刻影响。溢油事件中的社会建构机制和信息发布机制,对于政府部门处置类似环境突发事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 标签: 海洋溢油 问题化 建构主义 环境突发事件 社会结构
  • 简介:在"聚居背景—聚居活动—聚居建设"的景观"三元论"的哲学基础上,风景园林这一综合学科应对黄土高原的人居环境改善产生重要的作用。文章以黄土高原东部半干旱区环县的人居环境为研究对象,从人居角度分析影响集水造绿的各类因素,从降水、坡度、坡向、河流、泉眼等自然因素以及城镇、道路、水库等人工因素的角度评价集水造绿的适宜性;以GIS技术进行数据整理与量化分级,通过综合考量确定集水造绿的优势地带等级,即适宜度分析;识别集水造绿的"节点"与"路径";规划水绿双赢的空间网络。研究证明,在引入适当人为干预的情况下,通过"基底—节点—路径"方式构建的集水造绿优势空间网络能够适应人居环境集水造绿的需求。

  • 标签: 集水造绿 气候变化 生态修复 景观三元论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
  • 简介:文章以黄土高原东部半干旱区环县的人居环境为研究对象,在景观集水造绿空间网络构建的基础上,基于水绿双赢理论,提出了以GIS空间分析技术为支撑的不同汇水区之间的平衡援助策略;指出根据区域内可收集雨水资源量,应优先保证该区域内优势节点和路径中集水造绿的生态需水,提出了测定区域内水绿平衡人为干预度临界点的方法;划分了大、中、小尺度汇水区,指出应根据各汇水区在人为干预度临界点的盈余和亏缺情况进行水绿调配规划;提出了近期、中期、远期的发展进程,预测了集水造绿区域的变化趋势.研究证明,以28.35%的人为干预度收集雨水,可以优先保证集水造绿优势“节点+路径”区的植物生长;将盈余区域的雨水收集调配至亏缺的汇水区,优先满足区域内节点、路径的生长,可以实现平衡援助;随着循序渐进的平衡增长,景观集水造绿的空间网络可逐渐实现,以此作为人居环境改善的核心区域.

  • 标签: 景观规划设计三元论 水绿双赢 景观化集水造绿 水绿调配与平衡援助 人为干预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