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17 个结果
  • 简介:记者: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国对外话语体系创新工作,明确提出了"加强话语体系建设,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的要求。当前,对于学界而言,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立足于当代中国社会实践,厘清一些常用概念,使其能够准确而科学地表达中国理论、中国思想。譬如,"人民"是我国政治话语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但是,"人民"作为从古到今一直被使用的概念,其内涵在一定时代背景下所指代的具体对象是不同的。能否请您介绍一下"人民"概念的历史由来?

  • 标签: 李德顺 话语体系 法治体系 本固邦宁 人类的命运 法治理论
  • 简介: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中国梦以及随后作出的关于中国梦的多方面讲话蕴含着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原理,深刻地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精髓。正如我国学者辛向阳所说,中国梦始终以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为基础,以群众史观为基础,以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为基础,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最新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结晶、新话语。

  • 标签: 历史唯物主义 中国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客观规律 群众史观
  • 简介:马克思恩格斯强调要实现“每个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道德高尚是一个全面自由人的必要条件。如今腐败现象复杂多变,腐败分子大到“老虎”、小到“苍蝇”,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道德方面出现了问题。道德教育是反腐倡廉的必要性工程,反腐倡廉不仅要坚持德育主客体的统一、坚持党性教育、坚持权力观教育、坚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更要反对空洞的道德说教、批判错误思潮,坚持多元化的德育方式,坚持规范与完善伦理道德制度体系。

  • 标签: 德育 反腐倡廉 伦理道德制度
  • 简介: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是一种"为思辨本身的活动所完善化并和人道主义相吻合的唯物主义"。马克思超越黑格尔主义的思辨哲学和包括费尔巴哈哲学在内的旧唯物主义的关键是"实践"概念。实践作为人的改造世界的现实活动,既把思辨哲学的观念批判转变为社会批判,又克服了旧唯物主义仅仅把人理解为感性对象的缺陷。

  • 标签: 实践 辩证法 人道主义 新唯物主义
  • 简介: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批判》中,吉登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的观点是需要批判的,对马克思剥削理论的批判,从"剩余"概念出发,否认马克思剥削对象即"剩余劳动"的界定。吉登斯的"剩余"概念与马克思的"剩余劳动"概念界定是不一致的,也不能从"剩余劳动"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的表现形式"剩余产品"、"剩余价值"出发,否定马克思"剩余劳动"概念;更不能忽视物质生产、生产力、生产关系对"剩余"的作用而抽象地谈论"剩余"。剥削正义与否,是与所属的生产关系相联系的。

  • 标签: 剥削 剩余 剩余劳动 吉登斯 马克思
  • 简介:共享发展的科学理念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我国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指导。基于唯物辩证法视域,共享发展包含着深刻的哲学内涵。依靠改革推进共享发展,需要科学运用唯物辩证思维,认识并处理好改革发展中的差异与均衡、重点与全面、公平与效率、手段与目的、过程与目标等辩证统一关系,以更好地推进共享发展。

  • 标签: “五大发展理念” 共享发展 辩证思维 改革 重要关系
  • 简介:在培根的机械唯物论哲学中,存在多方面的辩证法因素。他不仅提出物质守恒的原则,认为存在某种充满物质的极微的无重之物——元精,还提出有重之分子可以转化为无重之元精的观点。培根对物质运动形式所做分类中的有些形式,如:相契、出轨、跨界和王权等也分别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某种对立、偶然、中介和层次控制的辩证法或复杂性思想。他所提出的人的认识过程中存在的"四种假相"说更是明确看到了人的认识发生的多级中介的复杂性情景。

  • 标签: 培根 唯物论 机械论 辩证法
  • 简介:一、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核心问题是如何从思想方法的角度回答“如何正确看待我们周围的世界”。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点、发展观点、矛盾观点是我们对这一问题的基本回答。如果说第二单元是从物质和意识、实践和认识关系的角度,回答了“如何正确看待我们周围的世界”,

  • 标签: 唯物辩证法 教学设计 形而上学 教材分析 思想方法 联系观点
  • 简介:唯物史观方法论与唯物史观基本原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结,共同构成完整的唯物史观理论。长期以来,人们对唯物史观基本原理和唯物史观方法论的关系认识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要求我们要更加注重研究唯物史观方法论。从唯物史观基本原理和唯物史观发展历程看,唯物史观方法论内容主要包括现实逻辑框架论、历史辩证分析论、历史动力推进论、历史主体创造论和历史标准评价论,形成了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加强唯物史观方法论探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研究和当代现实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唯物史观方法论 现实逻辑 辩证分析 动力推进 主体创造 标准评价
  • 简介:陈溥贤《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与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分别以河上肇的《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和《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为译文来源。两文尽管具有一定的相似度,但从译词选择等方面判断,李大钊援引河上肇内容是基于日文文本,而非陈溥贤译文,但是否由陈溥贤提供给李大钊日文原文的资料则尚难考证。石川祯浩论证的陈溥贤在李大钊接受马克思主义中的“中介作用”,存在一定的疏漏。另外,陈李二文因译者立场不同,在行文上也存在差异。从文本上分析,石川祯浩的“如果撇开陈溥贤,我们就无法谈论五四时期的李大钊是如何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的论断亦不甚恰当。

  • 标签: 唯物史观 李大钊 陈溥贤 河上肇
  • 简介:马克思历史辩证法一个重要的方法论特征就是"历史性"。其辩证抽象不是一个完全与传统抽象方式截然不同的东西,而是对传统哲学抽象方法的扬弃,是一种更高境界的抽象方法,它融入了"变化"和"关系"这两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一是打破了传统的"实体思维",转而在"关系"和"变化"中理解每一个单独的概念;二是对概念或范畴本身做多方位、多角度的解剖,揭示一个抽象概念自身具有的丰富关系,使得每一个概念的抽象和具象统一在该概念的物质基础之上。辩证抽象有四种具体形式:总体中抽象、同一性抽象、现象-本质抽象以及流变抽象。

  • 标签: 马克思 辩证抽象 历史 辩证法 方法论
  • 简介: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以唯物史观为思想理论指导,聚焦党的历史方位与群众的主体地位,以实践、群众、批判为三大着力点,牢固树立价值自觉和方法自觉。人民群众是实践主体、价值主体,也是评价主体。党的三大优良作风聚焦到一点,就是党与人民群众的价值关系格局。基于人民群众的社会历史主体地位和党群价值关系视角,对党的三大优良作风展开唯物史观解读,对净化政治生态、夯实执政素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 标签: 三大作风 价值 唯物史观
  • 简介: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中有着十分丰富的辩证思维。他从理想与现实的辩证认识中,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追求;为了实现这一理想,他又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充分体现了习近平对全面与重点、动力与保障、法治与德治、政党与群众等关系的辩证思维。

  • 标签: 习近平 治国理政 辩证思维
  • 简介:长期以来,唯物史观被当作辩证唯物主义在历史领域的推广与运用,这首先肯定了唯物史观的“历史观”功能.无论是从唯物史观这一术语提出的最初语境,还是从“历史”在唯物史观中存在的方式来看,唯物史观首先都是一种“历史的科学”,但同时唯物史观还是一种世界观,以整个世界为其对象.唯物史观通过其起点范畴、实现过程、价值目标的三个环节实现了“历史观”与“世界观”的综合统一.

  • 标签: 唯物史观 历史观 世界观 统一
  • 简介:揭穿民粹主义,不意味着要确立精英主义,而是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人民日报》刊文谈'法治信访',指出要警惕官僚主义、民粹主义、法不责众、钱买平安、不敢担当等倾向。网上转载,多聚焦于'必须及时揭穿民粹主义华丽虚假的谎言'。民粹主义源头和词主,说来话长,这里不表。

  • 标签: 精英主义 文谈 改题 官产学 固定搭配 继续前进
  • 简介:马克思对社会结构的最初认识,是从批判黑格尔的国家观开始,通过对劳动、社会、物质生产现象的考察,形成了对社会结构的初步认识。随着研究的深入,马克思不仅正确揭示了社会结构的基本关系和运行规律,还以此为工具深入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部结构。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的发展脉络与他的唯物史观的形成过程是相统一的。

  • 标签: 马克思 社会结构 发展 理路
  • 简介:《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不仅是一部军事学著作,也是一篇哲学著作。它创造性地从一般与特殊、全局与局部、主观与客观之间的辩证关系去认识、把握和指导战争,其中蕴含的战争观和方法论无不闪耀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光芒。

  • 标签: 中国革命战争 战略 哲学思想
  • 简介:从研究现状看,责任主义在我国的研究仍处于初步阶段,刊载该类论文的被引数反应了这些论文构成了关于责任主义的中国话语知识体系,研究过于侧重其应用,少有基础问题之界说。责任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从客观责任到主观责任,团体责任到个人责任的转变。责任主义的内容主要包括归责责任和量刑责任,时至今日,在消极的意义上理解归责责任和量刑责任成为人权保障的需求。在风险社会下,传统的以结果为归责的责任主义无法适应刑法应提前规制的要求,责任主义应一定程度上向负责主义的意义上发生转变。

  • 标签: 责任主义 主观责任 归责责任 量刑责任
  • 简介:段文波教授与韩波教授关于当事人主义和辩论主义的两篇论文,脉络清晰层次分明地梳理了这两个重要理论概念的内涵与操作边界,从中我们既可以读到我国民事诉讼法的发展历程,也能够发现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界对基础理论问题已经有了较为充分的共识。因此,对于两文的主要观点,我深表赞同。然而,与理论界的共识一致不同,实务界对于辩论主义和当事人主义依然存在

  • 标签: 主义技术 主义辩论 当事人主义
  • 简介:国家主义者主张有力的平等主义分配规范(egalitariandistributivenorms)应只适用于共有国家的公民。鉴于民族主义为该主张辩护的努力通常诉诸公民因共同的民族认同感(nationalidentity)而应承担的'关联义务'(associativeduties),文中我认为通过同族关联义务不能成功论证国家主义论题。首先,本文介绍了一套可信的关联义务理论。接着,本文论证了关联理论虽然能解释民族共同体(nationalcommunity)成员应该遵守平等主义规范的原因,但并不能说明公民为何首先有义务成为民族共同体成员或继续维持这一身份。公民行使拒绝成为民族共同体成员的权利的可能性会削弱国家强制公民遵守平等主义分配规范的正当性权力,并最终削弱国家主义主张。

  • 标签: 关联主义 平等主义 全球正义 米勒 民族主义 国家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