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998至今1998《摄影之友》杂志第一次改版,改用进口哑粉纸精印,版式改为大16开本,116个页码。国内首创全新"器材板块"。人事构架调整为主编、市场、发行三驾马车齐头并进。1999被国家新闻出版署、中国期刊协会选送至美国参加"中美优秀期刊展览"。开展"摄影之友资助计划",赞助摄影师拍摄原创项目。2002走访20个城市,举办读者见面会。

  • 标签: 国家新闻出版署 中国期刊协会 十年 资助计划 市场总监 改版工作
  • 简介:  火红的短发,长长的假睫毛,莹亮的眼影,紧身而中性的服饰,五彩斑斓的高跟鞋.这不是某夜总会上的劲舞女郎,也不是怀疑有各种不明倾向的地下club的宠物宝贝,而是70代的伦敦街头最普遍而时髦的装扮.……

  • 标签: 华丽摇滚
  • 简介:<正>流行于桂西、桂西南广大地区以及桂中南一些县份的壮剧,是一个既古老而又年青的少数民族的戏曲剧种。说它古老,那是因为早在清代康熙、乾隆年间,即十七世纪末,壮剧就在壮族人民生活的土壤中萌芽了。不过,那时是坐唱形

  • 标签: 壮剧 三十年 人民生活 神话传说 广西壮族自治区 壮族民间故事
  • 简介:“中国女性艺术三十”曾是2015“批评理论前沿·神农论坛”的学术主题,也是当代艺术领域绕不开的话题。自二十世纪80代以来,中国女性艺术家从女性意识的萌动到进入性别视角的表达,从专注个体体验的表达到超越性别经验的更加广阔的社会关注。与之伴随的中国女性艺术研究也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随着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的传入,大量女性主义的经典文献被翻译出版,女性主义的思想开始影响中国。与此中国女性艺术也作为一种不可忽视的艺术现象成为中国当代艺术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 标签: 女性艺术 当代艺术
  • 简介:阿万提的新疆题材人物风情画,以幽默风趣见长,既不洋也不俗,且画得极其轻松质朴,一点也没有那种刻意求工的辛苦。然而,“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王安石句),在这深受人们喜爱的幽默风趣、轻松洒脱的艺术风格背后,却是30塞外风沙的磨砺和30余年如一日的苦心孤诣的艺术求索。

  • 标签: 阿万提 画家 新疆题材 人物风情画 艺术风格 中国画
  • 简介:在当代中国文化研究的领域,一般来说,“小剧场”有其约定俗成的含义:那就是缘起于1982的北京人艺三楼排练厅演出的《绝对信号》及其所引发的实践与讨论。这也是人们将2012定义为小剧场三十的缘起。“小剧场”,听上去是个空间的概念。我记得当年北京人艺小剧场的门口的英语写的是“MINlTheatre”。这样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难坏了许多评论者。即使到了2012人们在纪念小剧场三十时,也还得为此争论不休:难道在小的剧场里演出的就是小剧场戏剧么?难道在小的剧场里演出的搞笑戏剧也配得上小剧场?再说,什么样的剧场才是小剧场呢?等等。

  • 标签: 小剧场戏剧 三十年 中国文化研究 《绝对信号》 北京人艺 三十周年
  • 简介:<正>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成立于1956。1950—1956这一段时间里,只有一个民乐组,学生数量很少,附属于管弦系中。1956在院长吕骥领导下,由刘恒之主持,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成立了民乐系,在附中建立了民乐学科。

  • 标签: 三十年 乐系 中央音乐学院 学生数量 民乐 刘恒
  • 简介:  三十来的书法,可圈可点之处很多,值得反思之处不少.本文试从概念不清这一角度略作探讨.……

  • 标签: 书法硬伤 概念清 清书法
  • 简介:20175月8日,两岸两位颇具代表性的戏剧人——林克欢与王墨林在将近三十之后.再度公开对谈。两人结识于改革开放初期的北京.当时中国大陆以林克欢为首开始了解大陆以外的华人戏剧创作。1988在北京的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他们首度公开对谈两岸戏剧状况。

  • 标签: 三十年 两岸 小剧场 戏剧创作 改革开放初期 中国大陆
  • 简介:<正>我们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正在考虑如何总结建国三十来文学工作以及编写当代文学发展史的问题。参加这个会,听到许多同志的发言,很有启发。今天,我把我们接触到的若干问题提出来,既是向大家请教,也是向大家呼吁,希望通过文艺界的共同探讨来解决。

  • 标签: 当代文学 发展史 社会科学院 文艺界 研究所 问题提出
  • 简介:东晋二王以来,隋唐智永、虞世南、褚遂良,元代赵孟颊、杨维桢,明代徐渭、倪元璐,清朝赵之谦等浙江书法大师以其各自独特的书风面目演绎了中国书史的绝唱。近现代至当代,又出现了吴昌硕、沈曾植、沈尹默、陆维钊、诸乐三、沙孟海、刘江、章祖安等书坛巨擘,方介堪、沙孟海、张鲁盒、韩登安等篆刻大师。在他们的影响之下,近三十以来,浙江书法形成了以注重学养品格、秉承继承创新的独特书风,铸就了浙江书法在全国书坛的领先地位。

  • 标签: 书法发展 三十年 浙江 中国书史 继承创新 领先地位
  • 简介:今年11月至12月.为纪念中国改革开放三十而重新排演的《于无声处》在上海各高校和北京、重庆、武汉等地进行了巡演,之后回到上海,杭州继续演出。

  • 标签: 《于无声处》 话剧 中国 改革开放 艺术作品
  • 简介:1988:于观(《顽主》)青年于观和两个哥们办了一个以“替人排优、替人解难、替人受过”为主要经营内容的三T公司。于是,他们替医生与女友谈恋爱,替一男人舌战娇妻,替“怀才不遇”的作家办文学颁奖会,替人当孝子……

  • 标签: 改革开放 银幕 中国 《顽主》 经营内容 怀才不遇
  • 简介:关于当代诗歌三十,最形象也最恰如其分的一句话,莫过于一位诗人的描述:如果说朦胧诗是当代诗歌的第一声春雷,那么,现在大地才真正觉醒,万物萌发,竞相争艳,生机勃勃。对此一景象,可用“草根性”一词来描绘。我提出诗歌的“草根性”,针对的是新诗完全从外移植引进过来,因而水土不服,无法深人普通中国人心灵,所以,当代诗歌应该完成其草根化、本土化的进程。因此,

  • 标签: 当代诗歌 朦胧诗 中国人 本土化 诗人
  • 简介:改革开放三十来,我国的昆曲事业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各地昆剧院团和曲会曲社欣欣向荣,研究工作也就紧紧跟上。19784月,由江苏省昆剧院发起,在南京举行了三省一市昆曲工作者座谈会,讨论昆曲艺术的继承和改革问题,发表了一批论文。如俞振飞的《试谈昆曲发展的道路》、周传瑛的《昆曲艺苑又一春》,从理论上为“文革”后重振昆艺起到了拨乱反正的作用。

  • 标签: 昆曲艺术 概略 改革开放 拨乱反正 “文革” 江苏省
  • 简介:改革开放三十来,中国现实主义电影呈现出80代的高潮爆发,90代的迂回调整及新世纪的多元突围三个阶段的发展轨迹。

  • 标签: 现实主义 改革开放 电影 80年代 90年代
  • 简介:本文回顾了近三十我国的布莱希特研究,从对布氏体系基本概念的译名着手,分析了对其的误读;“布莱希特热”降温之后,对于其与俄国形式主义、表现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后现代思潮的关系也缺少关注。“为我所用”的布莱希特从“错位”走向了“缺席”。

  • 标签: 布莱希特 叙述体 陌生化 错位 缺席
  • 简介:1986元旦公映的《芙蓉镇》,无疑是谢晋导演的最好作品。由提出"谢晋电影模式"批判,强调"谢晋时代应该结束"等观点引发的那场学术争论,也正好发生在这一三十后,从中国电影发展事实上需要同时关注文化供给和消费需求两侧的角度上再来品评电影《芙蓉镇》并回味"谢晋电影模式"的争论,不仅对于全面深入了解谢晋的电影及影响,而且对于当下如何促进中国电影更好发展,都不无现实意义及文化价值。

  • 标签: 谢晋电影模式 《芙蓉镇》 反思“文革” 雅俗共赏
  • 简介:煊赫的语词,喻示着现象。其内质要义为:声势巨大,旺盛而成规模,外延则可引申为热烈、壮阔、浩浩荡荡。焦灼,是一种状态,一种游离、不安于社会公共秩序、公约、规范的自我价值认识状态。还可引申为对艺术现状的另类诠释:自说自话,甚至颠覆、破坏后的自恋重构。当代中国三十书法创作流派与学派理论发展,从“新时期”的复苏、觉醒到振兴、繁荣走

  • 标签: 书法创作 创作流派 学派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