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凡游历过长江三峡的人一定难忘夔门之险,而最难忘的恐怕还是镌刻在瞿塘峡峭壁上巨大的“夔门”二字。那一笔一画,一勾一折无不显示出其险峻。1958年3月,毛泽东主席经过长江三峡,盛赞“夔门”二字,遒劲洒脱、风格独具,堪与明朝肖显所书“天下第一关”媲美。这二字谁人所书?恐怕鲜有知者。这二字的作者便是清末民初著名书法家、金石家、文学家。光绪皇帝亲赐九龙杯光绪二年(1876年),28岁的进京参加殿试,名列二甲第二十七名,赐进士出身,授翰林院庶吉士。翌年庶常馆散馆。光绪皇帝授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在此期间,结识了光绪的老师翁同和。翁同和与其

  • 标签: 心源 石鼓文 郭沫若 书法艺术 大学图书馆 光绪皇帝
  • 简介:又名根源,1938年10月生,江苏张家港人。1958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附中,同年留校工作,先后从事木板水印、书、画、印编辑和专职画师等工作,1998年退休。现为西泠印社理事、西冷印社肖型印研究室主任、浙江省书协艺术指导委员、篆刻委员会名誉主任、浙江省开明画院副院长兼书法篆刻委员会主任等。2008年被聘为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 标签: 书法篆刻 研究室主任 国画 1998年 文史研究馆 2008年
  • 简介:回忆起与老师认识的过程,不得不从六年前谈起,六年前的我刚刚踏入艺术领域,第一个采访的艺术家便是老师。记忆定格在2005年夏天午后,禅意绵绵的佛音中,张老师儒雅健朗,德高望重。佛理中有那么六个字:看破,放下,自在。平平淡淡,

  • 标签: 自在 书画家 艺术家 老师
  • 简介:那年,报坛名宿友鸾去世,在南京石子岗殡仪馆参加向遗体告别仪式,我站在画家元身旁,在摇晃的哀乐声中,元的悲伤似乎也在摇晃……

  • 标签: 画家 新闻界 遗体告别仪式 张友鸾 殡仪馆
  • 简介:中外游客在游览山川名胜时,时常见到题名“”的刻石文字。同时,读者在阅读郭沫若、王国维等人的文学著作时,会经常见他们引用的论述。可是由于多种原因,人们对的生平却知之不多。出于对先贤的景仰,从1984年开始,笔者在奉节李君鉴、嘉鱼张平云等同志的帮助下,多方收集到有关的资料,现简录如下。

  • 标签: 文学家 省长 民国 满清 郭沫若 刘心源
  • 简介:邙洛近年出土的三方杂姓墓志,信都伯、冯顺公冯聿,乃太师冯熙之子。父子二志皆出自“乾脯山之阳”;尚书郎中模,征北将军、北讨都督子雍之子,凉州刺史延伯之弟,延伯墓志亦近年出土;懋史书不载。曾祖腾、祖光、父敞、懋本人与长子显孙、次子令孙、三子汉孙五世为官,姓名、官职记述清楚。三方墓志的魏碑书体,各有特色,冯聿、懋二志化隶入楷,楷则俨然;模墓志在魏碑楷化进程中具有行楷体势,与其同时下葬的长兄延伯墓志的书法,似均出自季父子恭之手。

  • 标签: 邙洛墓志 冯聿 源模 张懋 魏碑书体
  • 简介:本文经过对《敦煌名族志》内容研究考订,结合《新唐书》、《旧唐书》进行研究,认为《敦煌名族志》撰写时间是开元十一年到开元十五年之间,敦煌地区的氏来源主要有清河、南阳、安定和江东,主要部分是南阳和清河,从唐朝初年,吐鲁番地区已经将南阳与清河混为一起,淮深封爵南阳郡开国公之后,很多清河姓改称郡望南阳。

  • 标签: 敦煌名族志 撰写时间 张氏 族源郡望
  • 简介:在古代中国,江、河、淮、济被誉为“四渎”(独流入海的江河谓之“渎”),其中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是“生命河”,济水是“思源河”,而淮河则被称为中华民族的“风水河”,有“盘古开天地,血为淮渎”之说。

  • 标签: 源文化 中华民族 古代中国
  • 简介:“大田”,乃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朝廷析尤溪三之一,德化五之一,永安、漳平各四之一合置成县。建县初时,县名“节爱”,因天灾不绝,易名“新民”;又遇匪患频仍,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县令召乡贤学士聚集南门酒楼,再议更名。

  • 标签: 大田 考源 “新民” 嘉靖 朝廷
  • 简介:<正>范濂(1876—1927),宇静生,民国时期著名教育家。1876年(光绪二年)出生于湖南湘阴,祖父曾任直隶大兴知县,父以教书为业。1889年,祖父、父亲相继去世,此后家道中衰,次年随母迁居长沙。时值十九世纪末,湖南维新志士岌岌讲求救国之策。1897年,巡抚陈宝箴与熊希龄等在长沙创办时务学堂,聘粱启超为中文总教习。范潦于第二期投考入学。时务学堂是新派人物济济之地,广泛向学生介绍西学,传播维新思想,范濂受教其间,耳濡目染,眼界大开,与蔡锝同为粱启超的得意弟子。1898年,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变法夭折,康有为、粱启超避逃海外。1899年,范濂与蔡锷、唐才常一同前往上海,考入南洋公学,随后辗转接粱启超函约,

  • 标签: 梁启超 时务学堂 教育总长 袁世凯 民国时期 唐才常
  • 简介:枣是我国第一大干果树种和第七大果树。近年来在成为我国果树中新的发展热点。①枣树为鼠李科枣属落叶乔木。枝条有长枝、短枝与脱落性小枝之分。长枝红褐色,有托叶刺或不明显。托叶刺成对生长,一刺直形,极尖锐.长约1.5厘米。另一刺弯曲而且较短。

  • 标签: 枣树 名源 落叶乔木 果树
  • 简介:本文以明清南城地方史志诗文、清宫秘档朝章以及天地会簿等为中心,对"洪门"起源及其相关问题作了详尽的考证,得出明清鼎革之际反清复明宗社党秘密组织"洪门"始作俑于江西建昌府南城县明益藩"洪门"墓城祖茔的结论.

  • 标签: 洪门 秘密社会 南城明益藩 洪学 考证
  • 简介:汉语里把一些轻蔑的小物件叫作“东西”,如小刀、花卡子、花露水等,上街买它们叫买东西;反过来,买大物件如摩托车、大彩电、立柜……就不叫“东西”,而叫物件。对于人来说,不尊重的人可以叫他(她)“老东西”,或者骂他“不是东西”;而可爱的小孩、小动物,大家会叫它“小东西”。

  • 标签: 俗语 “东西” 物件 花露水 摩托车 小动物
  • 简介:在一个开放的世界里,各民族的文化是不断地交流,融合的。这种交流和融合是这样的经常发生,水乳难分,以至我们生活于其中,常常不能察觉文化交流的过程。譬如佛教与中国文化便是如此。佛教自东汉传入我国以后,两千年来绵延不绝,中国哲学、文学、艺术、风俗……无不受其影响。甚至,我们的日常口语,也有许多是从佛教里来的:世界、觉悟、境界、天花乱坠、一尘不染……这些词汇,我们天天说,天天用,可我们并不知道它们原是佛教用语。难怪赵朴初先生说,要是我们不承认佛

  • 标签: 文化交流 佛教用语 日常口语 赵朴初 中国哲学 乳难
  • 简介:威赫六百余载的商王朝在中国古代史上占有不容置疑的显要地位。而如此一个泱泱大国自何时而兴、从何地而起也始终是商史研究中众多学者致力探讨的课题之一。对商的考释、论证,古往今来不乏记述,立说者甚多,较有影响的如商“西方说”、“江浙说”、“东方说”、“北方说”、“豫北冀南说”、“晋南说”等。近年来,随着考古事业取得的巨大进展,很多专家学者在追溯商的过程中,更注重将文献记载与考古成果相结合,开辟和拓宽了研究途径。在总结、继承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古代文献的分析,并结合考古新资料,我们认为太行山东麓一带是商族的策源地,其地域北抵易水,南及黄河,西依太行山脉,东部约至鲁西,该范围约当古冀、豫二州。分布于这里的相当于夏朝时代的古文化(即先商文化)是商文化的前身。下面拟从文献和考古资料两方面略加说明。一、文献方面1、古代文献证实,商文化是有源可溯的《诗经·商颂·玄鸟》云:“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史料记商始祖曰契,其母简狄是有娀氏之女。从简狄吞玄鸟卵而生契的传说推断,商族从契开始方脱离了母系社会制度,并从此而日益壮大,使商族在灭夏之前就已作为一种势力存在和延续,这在先秦两汉文献中记述颇多。如《荀子·成相篇》记:“契玄王,生昭明,居于砥?

  • 标签: 简狄 先秦两汉 商颂 商族 成相 先商
  • 简介:传世文献虽有宋太祖“誓不诛大臣、言官”的誓约,但此誓约很可能出于徽宗的编造。北宋统治者罕杀大臣,是大臣受到多方制约、土大夫阶层对获罪者重重保护以及最高统治者对是否诛杀大臣持谨慎态度等多种原因交互作用的结果。徽宗编造太祖誓约是为了得到高宗赵构的尊重、同情与信任,从而最终救自己南归。所谓的宋太祖誓碑的出现是沿誓约之说继续发展的合乎逻辑的结果。

  • 标签: 誓约 大臣 言官 宋徽宗 祖宗家法
  • 简介:高句丽民俗中,男女性关系远不如内地严谨,其后受中原文化影响,儒家思想盛行,但在这一点上还没有大的改变。考其原因,虽有人类社会进化次序的因素,但有一点,史家也不宜忽略:即高句丽的风俗,受到燕地影响很大。中原文化之人东北,也以燕地为主要渠道,而燕地风俗一直是比较淫荡的,高句丽民俗与燕地民俗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 标签: 高句丽 史家 风俗 中原文化 民俗 男女
  • 简介:昌黎影寺塔石守仁、王恩林、徐永江影寺塔位于河北省昌黎县城西北侧的影寺内,河北省人民政府于1956年和1982年两次公布此塔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影寺塔的原名早已失传。据明万历年间昌黎知县杨于陛“重修古塔寺记”所载:“明万历四十八年庚申重九日(...

  • 标签: 昌黎县 省人民政府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砖雕 设计造型 平座
  • 简介:成都西部,距大邑县城15公里,乃道教发源地鹤鸣山。其得名传日山形似鹤,山藏石鹤,山栖仙鹤。明左翘《鹤鸣观记》:“山之妙高、留仙、天柱诸峰.品列如飞鹤之形:妙高、留仙左右对峙。如鹤舒展之两翼.矗立于中央之天柱峰乃鹤顶,其东西两涧合流处为鹤啄,至啄尽处.冲流屹立一巨石为鹤衔丹书。天柱峰后与大坪山麓衔接之低凹地带,乃鹤顶,大坪山乃鹤背,其绝顶之冠于中锋乃鹤尾。”清《四川通志》:“鹤鸣山形如覆翁,有石类鹤,故名。”清乾隆《大邑县志》引李膺《益州记》:“鹤鸣山有麒麟、白鹤游,故名。”

  • 标签: 天柱峰 发源地 大邑 益州 县志
  • 简介:在大水即将淹没村庄之际,力解救乡亲,农家媳妇坐在水缸缸盖上,羽化成仙。从此,留下一段四季不酒、清彻见底的清泉,这就是养旁三普儿女的母亲河——汾河的正,史称“汾水盛”,又称“汾灵沼”。那位聪明善良的媳妇便是传说中的“圣母娘娘”。

  • 标签: 汾河 “圣母娘娘” 中国 山西 历史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