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5 个结果
  • 简介:2017年11月8日至15日,北京大学"大学堂"顶尖学者系列讲座邀请法国著名思想家、巴黎第十大学的阿兰·迦耶(AlainCaillé)教授担任主讲。在连续举办的四场讲座中,迦耶阐述了他的共生主义(convivialism)思想。讲座在北京大学静园二号208会议室举办,具体包括《从马塞尔·莫斯到"社会科学中的反功利主义运动"与共生主义》(11月8日),《礼物范式:解析、应用和拓展》(11月11日),《迈向更广泛的社会科学》(11月14日)及《共生主义:迈向多元——普世主义视野下的文明政治》(11月15日),分别由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王铭铭、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渠敬东、艺术学院李洋、外语学院董强诸教授主持。在首场讲座的开场白中,王铭铭教授指出,迦耶教授创刊并主编的《莫斯评论》,对社会科学的反思性重建,作出了巨大贡献。迦耶所推崇的马塞尔·莫斯(MarcelMauss,1872—1950)学术,在中国也长期得到学界的关注。杨堃、凌纯声等先生曾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赴巴黎留学,直接接触了莫斯;社会学派领袖吴文藻则在对法国学派社会学加以述评时提及莫斯的建树。而上世纪90年代,法国年鉴学派社会学著述由渠敬东、汲喆等学者系统译介到中国,其中包括了莫斯的《礼物》。此后,人类学界也系统翻译了莫斯的《巫术的一般理论》《献祭的性质和功能》《技艺,技术学与文明》等重要作品。但国内学界对于社会科学面临的严重个人主义、功利主义问题,对于莫斯提供的替代性思路,都重视不够。迦耶教授早已指出:"莫斯通过礼物研究揭示了,社会行动不仅仅像理性行动理论强调的那样,由个人和理性自利形成,它同样有赖于同情的根本逻辑。"这一解释,特别重要。在第二场讲座的开场白中,渠敬东教授也强调了迦耶教授讲座的特殊价值。他指出,马�

  • 标签: 社会科学 功利主义 共生主义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 简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地方志事业纳入法治化轨道,实现依法治志,具有必然性。随着全面依法治国进程的加快,以及地方志工作的不断发展,依法治志必将是大势所趋,无论对于国家法治建设,还是地方志事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依法治志 《条例》 必然性
  • 简介:指南针是我国的伟大发明。王振铎设计的"司南"模型号称是它的雏形。但这一设计全然不合理,其中的勺形器竟然是用电磁铁做的。其所据之《论衡》"司南之杓"一语,实应为"司南之酌",有宋刊本和萧梁·吴均诗为证。"杓"既然是错字,所以建立在这一认识基础上的设计完全落空。"司南之酌"指司南车在地上行驶,与磁勺毫无关系。近来有人认为汉代以前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制造不出指南车,这个看法亦无充足的科学依据。又有人认为"司南之酌"是以磁针和小葫芦瓢组成的水浮指南仪,也只是根据推理提出的想法,无任何考古材料作支持。此类武断和臆测之说,科技史家实应引以为戒。因为在发明指南针这种大事件中,添上一些不实之词,反而会降低其可信性,不利于加强我们的文化自信。

  • 标签: 司南 指南车 司南之杓 司南之酌 磁针小葫芦瓢水浮指南仪
  • 简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产生以近代中国民族主义为基础和开端,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逐渐形成并确立起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是近代中国民族主义内在逻辑发展的最高成就。"中华民族"作为现代民族符号与中国既有疆域相对应,以国家认同为基础,也就获得了确定性的内涵和稳定的边界,这一民族符号符合中国社会整体利益,获得广泛认同,成为重要的精神力量和政治资源。中国共产党如何利用这一符号阐发其凝聚民族力量、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主张,修正和限制民族主义的内在缺陷,指引和塑造民族主义的发展方向,成为当代中国培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关注的重要议题。

  • 标签: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国共产党 民族国家 民族主义 形塑与修正
  • 简介:高善必借助马克思主义理论,重新界说历史,重建以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进展为主线的印度生活史、社会史。高善必对"神话即历史论"、轻信史诗又具种族和教派偏见的马宗达资产阶级历史观、缺乏事实基础和理论依凭的魏特夫东方专制主义、缺少史实支撑的马克思亚细亚模式,以及苏莱金、安东诺娃、丹吉的教条马克思主义的评析,展示出其马克思主义史学观之实事求是、追求历史真相的理论品质。高善必的马克思主义史学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同印度社会的历史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高善必的印度历史分期,不落俗套,未给奴隶制安置一个位置,但其论说印度不存在奴隶制阶段的方式,含有欧洲中心主义的印迹。高善必把强迫劳役视为印度封建制度典型特征的做法,在印度史学界也引发了不同的看法。宗教和文化在高善必的历史解释观念中占有重要位置。

  • 标签: 高善必 印度史 马克思主义史学 奴隶制 封建制
  • 简介:女性主义批判是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诞生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这种理论主要是从女性的角度来评断文学作品,深入研究女性主义批评与当代美国华裔女性文学,有利于读者更好地了解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进而推动当代文学的快速发展。本文就女性主义批评与当代美国华裔女性文学作了相关分析。

  • 标签: 女性主义批评 美国华裔女性主义文学
  • 简介:海登·怀特的历史叙述主义和F.R.安克斯密特的历史表现是当今西方史学理论与历史哲学领域并列的两大范式。有趣的是,海登·怀特的另一大史学创见--影像史学并未在其自身学说中获得最充分的理论价值,反而在安克斯密特的历史表现视域下成为绝佳史学叙述载体。在历史表现视域下,影像史学在知识传播和美学表现两方面都具备一种特殊的"实验性",即基于不确定条件的探索性。因此可以成为历史教育完成知识传播与文化渗透双重目标的重要手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相应的,也应具有较专门的方法

  • 标签: 历史表现 影像史学 历史教育
  • 简介:时至明代,随着修志的迅速普及,福建修志骤然增多。与此同时,参与方志理论研究的学者也迅速增多。如果说宋元时代福建方志理论研究成果还比较肤浅和零碎,那么明代福建方志理论研究成果已经初步形成体系,其中方志编纂理论有长足发展。代表人物有黄仲昭、范嵩。

  • 标签: 明代 福建 方志 理论要点
  • 简介:府州县考棚是清代科举童试的专门考试场所,也是清代科举制度成熟的重要标志.清代台湾主要有凤山、新竹两所县试考棚和台商、台北、告中三所府试考棚.它们的建成与维护,得益于清代台湾各地士绅的积极捐助.科举考棚所体现的科举公益现象,是清代台湾文教与大陆完全同一的重要象征.

  • 标签: 台湾 考棚
  • 简介:清代陕西刀客大致有三个来源,分别是民间互助会社、盐烟雇工和土客、回汉械斗等民间武装力量。作为组织的刀客会,发轫于乾嘉年间,成熟于道、咸之际,而后次第盛于西北“回乱”、清末“民变”风潮与陕甘豫辛亥革命之中。刀客会的形成,与所谓秦地文化、西北回乱、鸦片战争等因素或事件并无直接的逻辑和事实关系。刀客会组织松散,是关中地区的内生组织,以关东为核心向外辐射流散,更多与自然灾害、回汉械斗、保商团体和乡村经济衰微关系密切。爬梳不同类型的文献,进一步理清其起源与流变,对于理解晚清社会结构及陕西地方格局具有一定学术意义与参考。

  • 标签: 刀客会 基层社会 政府治理 地方政局
  • 简介:社区-共同体是文化传承的主观性相对性语境条件,还是道德实践的主观间客观性语境条件?或者,社区-共同体是现实中自然传承的文化主体,还是因自由实践而可能的道德主体?这是"非遗"保护实践的理论难题。"非遗"保护如果仅仅赋权给现实中作为自然传承的文化主体的社区-共同体,而不是作为因自由实践而可能的道德主体的社区-共同体,就可以被称为"社区主义"。社区主义的"非遗"保护路径,首先既不能维护道德主体自由实践的应然自律权利(人权),最终也就不能有效地保护文化主体自然传承的实然实践形式(文化多样性)。

  • 标签: 群体言语 言语共同体 社区 社区主义 法则 准则
  • 简介: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正式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国内外学界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与分析发现,当前学界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主要是从'形成基础'、'历史方位'、'基本特征'、'理论内涵'、'时代价值'等几个维度展开系统性研究的。这些研究成果对于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到学懂弄通做实,自觉运用新思想指导新实践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指导意义。但是,进一步展望之,仍然有许多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需要广大学者进一步拓宽研究视野。

  • 标签: 习近平 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研究述评
  • 简介:康有为是近代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康有为的“大同”思想具有转型时代的特色。本文对康有为的《大同书》进行特征方面的剖析。从《大同书》的视野、思维、主体等三方面的特征,论证康有为“大同”思想视野上的超阶级、超国界、超人类特性;思维上的创新性、世界性与逻辑性;以及《大同书》所体现出的主体上的批判性、伦理性和责任性。从全新角度高度评价康有为的《大同书》,它永远是人类理想主义的瑰宝。

  • 标签: 康有为 大同书 大同思想 空想共产主义思想家
  • 简介:新出杜伏威墓志是研究杜伏威生平及隋唐之际政治的重要资料。志文所载其生平事迹可辨补传世史籍,并揭示出其是被高祖赐死,而唐廷出于现实政治考量,对其死因和死亡时间进行了刻意掩盖。贞观初,太宗平反并诏葬杜伏威,从诏葬细节及墓志制作来看,这也是一定限度内的平反。杜伏威的遭遇折射出唐初唐廷对各支归降势力心存戒备,难以完全信任的心态。

  • 标签: 隋唐 杜伏威 墓志
  • 简介:伴随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建设,特别是在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进程中,工业遗产应如何制度化、法制化保护成为重要议题。通过剖析当下中国工业遗产保护现状,指陈问题,比较域外工业遗产保护实例,从文化遗产、城乡建设等相关法律法规特别是地方性法规完善的角度,对完善我国工业遗产法制化保护与开发提出建议,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护工业遗产。

  • 标签: 工业遗产 法律保护 文化遗产 城乡规划 三线建设
  • 简介:对我国及其城市整体在当前的发展态势以及所取得的不菲成绩和未来趋势等方面进行剖析、研判,从中国城市如何在新时代主动介入与推进中外文化交流与合作、有效参与世界城市体系的重新调整变革等迫切需要出发,提出我国一些具备潜质的城市应该勇于有所作为,敢于率先建成能够承担相应重大使命、且突出鲜明城市特色的国际文化旅游名城,从而让部分城市实现目标明确的高站位发展、差异化突破,进一步在国内与国际两个层次上完善我国的城市结构体系。综合而言,在我国建设一批具有良好国际声誉与魅力的文化旅游名城,不仅必要,而且可行。

  • 标签: 国际文化旅游名城 建设 必要性 可行性
  • 简介:古代的琉璃陶是中国陶瓷史上一个重要的品种,而明代的琉璃陶更是记录当时皇家建筑历史的重要见证,也是当时一个烧造较多、风格独特的重要陶器品种。几十年来,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进行,发现了大量明代琉璃陶文物和资料。本研究以明代琉璃陶烧造为主要内容,从考古发现和历史文献两个角度,对明代宫廷和藩王使用建筑用琉璃陶及陪葬使用琉璃陶俑、民间使用琉璃陶人像以及琉璃陶相关器物进行综合性叙述和梳理,也对明代琉璃陶的一些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

  • 标签: 琉璃陶 明代 琉璃窑 烧造
  • 简介:中原王朝有经过长期的实践与积累形成的地缘政治观.其地缘政治观在用语与内容方面,不同于西方近代以来形成的地缘政治理论.中原王朝的地缘政治观内容丰富,应用广泛,是历代王朝治边的重要思想基础.在历代王朝治边的实践过程中,地缘政治观不断得到充实和完善,成为中华文明宝库的重要部分,并对中原王朝治边产生重要的影响.

  • 标签: 中原王朝 地缘政治观 边疆治理
  • 简介:1946年4月至1948年1月间北平军事法庭对所辖日本乙丙级战犯进行了审判。由于华北地区沦陷时间长,日军的流转范围较大,故实际拘捕的战犯嫌疑人大多是现地受降的日军现役人员。战犯嫌疑人的确定基本依靠民众检举,而战时负责地方治安工作的宪兵及警务人员成为追究的重点对象。北平审判具有在受害地对暴行实施者进行审判的鲜明特质,一方面反映了乙丙级战犯审判对于地方受害民众正义求偿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亦不能因此抹煞其建立在证据中心主义基础上的规范性与正义性。

  • 标签: 北平军事法庭 乙丙级战犯 受害地审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