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呼吸训练对不随意运动脑瘫患儿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在2018年6月—2020年6月之间进行本研究不随意运动脑瘫患儿研究样本选择,共选择7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的方式分为观察组(n=35)与对照组(n=35),对照组以传统的训练干预方案为主,观察组则以呼吸训练干预的方案为主。分析两组患儿训练前后对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的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训练前上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与对照组之间数据相当,(p>0.05),而训练后对对照组之间数据相比数据较高,因此(p<0.05)。结论 在临床上对不随意运动脑瘫患儿给予呼吸训练干预方案的效果非常好,有效改善了患儿上肢运动功能,值得临床的借鉴与利用。

  • 标签: 呼吸训练 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 上肢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痉挛和不随意运动脑性瘫痪儿童疼痛特点及对运动康复的影响。方法择取2016年8月-2018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痉挛、不随意运动脑性瘫痪儿童各60例分别作为痉挛组及不随意运动组,开展对症治疗,分析两组疼痛情况及运动康复效果差异。结果痉挛组VAS疼痛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痉挛组单次疼痛时间、疼痛发作频次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痉挛组、不随意运动组经康复治疗后,其BBS评分、MWS、GMFM组间数据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痉挛、不随意运动脑性瘫痪患儿均存在一定的疼痛率,经治疗后不同脑性瘫痪患儿不同类型间疗效相当。

  • 标签: 痉挛型 不随意运动型 脑性瘫痪 疼痛 运动康复
  • 简介:摘要通过对96例不随意运动脑瘫患儿静脉输液的全面有效护理,保证了输液过程顺利进行,提高了护理质量,达到了促进患儿早日康复的目的。

  • 标签: 脑瘫患儿 静脉输液 护理
  • 简介:目的分析不随意运动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不同亚型运动功能预后。方法回顾性调查46例不随意运动脑瘫患儿的临床特点,对张力障碍、舞蹈-徐动、徐动-痉挛3种不同亚型患儿脑瘫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分级、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88量表)评估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舞蹈-徐动、张力障碍、徐动-痉挛组间比较GMFCS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徐动-痉挛级别最低。舞蹈-徐动最高(F=71.596,P〈0.001);徐动-痉挛在GMFM--88量表各功能区均明显低于舞蹈-徐动(P〈0.001);张力障碍在站立位、行走与跑跳能区明显低于舞蹈-徐动(P〈0.001)。结论舞蹈-徐动脑瘫患儿多在4岁前获得自身行走能力,张力障碍患儿部分可获得自身行走能力,徐动-痉挛患儿运动功能较其他类型明显落后,较难获得自身行走能力。

  • 标签: 脑性瘫痪 不随意运动型 运动障碍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随意运动脑瘫儿童运用多功能悬吊训练系统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8例不随意运动脑瘫儿童,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物理治疗,试验组给予多功能悬吊训练,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粗大运动功能、发育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不随意运动脑瘫儿童中运用多功能悬吊训练可提高患儿运动能力及发育商,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不随意运动型脑瘫 多功能悬吊训练 粗大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脊背六法推拿联合悬吊训练改善不随意运动脑瘫粗大运动功能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住院不随意运动脑瘫患者100例,根据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增加脊背六法推拿疗法联合悬吊训练,两组均治疗1疗程(3个月),观察两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采用粗大运动测试量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 SET悬吊系统对不随意运动脑性瘫痪患儿核心力量的影响。方法:选取 60例不随意运动脑瘫患儿以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的方式将这 60例患儿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 3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 SET悬吊系统训练。两组患儿每天均训练 1次,每次 30min, 20天为一个疗程,疗程结束后休息 3天,继续第二个疗程,共三个疗程。治疗前、后两组患儿均使用 GMFM-88项粗大运动功能评定方法评定,记录并比较两组 A、 B、 C、 D、 E区所得分数。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 GMFM-88项粗大运动功能 B、 C、 D、 E区分数均较治疗前有所提高,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SET悬吊系统的应用能提高不随意运动脑性瘫痪患儿的核心力量,加强患儿对躯干及四肢的稳定控制。适于推广应用。

  • 标签: SET悬吊系统 脑性瘫痪 核心力量
  • 简介:摘要目的不随意运动脑瘫主要是由于锥体外系受损所导致的进行意向性运动困难,躯干控制能力差。本文主要探讨运用动静训练结合的方法对不随意运动脑性瘫痪的核心控制的效果。方法选取21例不随意运动脑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辅以动静结合方式训练患儿核心稳定性。治疗前后分别采用儿童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MFM),躯干控制能力Sheikh评估量表评估患儿的整体情况。结果两组GMFCS无显著差异,但GMFM和躯干控制能力方面均有所改善(P<0.05)。结论动静结合训练的方法能改善不随意运动脑瘫患儿的核心稳定性控制。

  • 标签: 动静结合 脑性瘫痪 不随意运动型 核心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失语行针灸治疗的效果,并对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失语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时间2019年4月-2020年5月;按照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33例(行常规治疗加针刺治疗)和研究组33例(基于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针刺、温和灸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失语评分进行对比。结果 研究组患者失语评分明显较参照组高P<0.05)。影响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失语临床疗效的危险因素主要有二:(1)脑卒中临床分期;(2)脑卒中发作次数。结论 针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失语效果显著,可有效促使患者语言功能的恢复,尤其是针对首次病发或处于急期和恢复期的患者而言;应在临床推广。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运动型失语 针灸治疗
  • 简介:[目的]分析不随意运动脑瘫患儿应用核心稳定性训练后粗大运动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5例不随意运动脑瘫患儿进行分组,对照组52例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53例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对比两组患儿训练后的临床疗效及粗大运动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训练后GMFM评分高于对照组,TST时间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训练后10米步行时间及步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核心稳定性训练能够有效提高不随意运动脑瘫患儿的步长、步速,促进粗大运动功能恢复。

  • 标签: 核心稳定性训练 不随意运动型脑瘫 粗大运动功能
  • 简介:康医生:我有一个儿子,患有偏瘫脑瘫,想了解一下是否可以通过运动等方法改善小孩的症状。

  • 标签: 脑瘫 偏瘫 运动 康复
  • 简介:作为'五驾马车'之一,运动治疗已被纳入我国糖尿病防治策略和管理体系中。运动锻炼不仅可改善Ⅱ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患者的血糖和身体成分构成,还可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提高心肺功能、身体素质和整体健康状况,且经济、简单、有效、无副作用。

  • 标签: 运动处方 Ⅱ型糖尿病 FITT原则 糖尿病肾病 整体健康状况 抗阻运动
  • 简介:摘要糖尿病是以持续高血糖为其基本生化特征的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糖尿病严重威胁健康。大量研究证实,适度运动有助于2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适度运动的内容包括运动频率、量、时间安排和强度以及运动前、中、后的准备及注意事项。医疗部门应加强硬件及软件建设,有关部门应制定相应对策,医务人员应进行定期督导,提高患者知晓率,改变态度和行为。

  • 标签: 2型糖尿病 运动疗法 适度运动 血糖控制 健康教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糖尿病是目前最常见,最广泛,危害性最大的一种内分泌代谢障碍性疾病,并且伴随当前生活质量的提高其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 。众所周知,运动本身对糖尿病的治疗好处有许多,通过运动可以降低血糖 。目地:我们通过利用手机智能软件来调查使用微信运动能否有效的督促指导糖尿病患者科学健康的运动降低患者血糖血脂水平。

  • 标签: 2型糖尿病患者 合理健康的运动 血糖血脂 微信运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运动治疗2糖尿病的疗效,分析运动治疗的作用。方法以50名2糖尿病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两组,每组患者各25例,一组为观察组,引导患者进行有计划的运动锻炼,另一组为常规组不进行运动锻炼。对两组患者的血糖、胰岛素、血脂、血黏度、内脂素以及血液流变性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各项检测指标改善效果良好,两组对比有明显的差距。结论运动锻炼对2糖尿病的治疗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在临床中有使用价值。

  • 标签: 运动治疗 2型糖尿病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对痉挛脑瘫患儿采用悬吊运动训练对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11月接受治疗的痉挛脑瘫患儿45例,其中3例退出研究,最终纳入42例。按照采用的康复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研究组,两组均为21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实施悬吊运动训练。比较两组运动及平衡功能。[结果]治疗后研究组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平衡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痉挛脑瘫患儿采用悬吊运动训练,可以改善患儿的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

  • 标签: 痉挛型脑瘫 悬吊运动训练 运动功能 平衡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A肉毒毒素(BTX-A)联合悬吊运动训练治疗痉挛脑性瘫痪(CP)患儿的疗效及其对患儿运动功能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20年7月,安徽省儿童医院收治的62例痉挛CP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别纳入研究组(n=31)与对照组(n=31)。2组患儿在接受局部肌内注射BTX-A治疗基础上,对研究组患儿进行悬吊运动训练,而对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康复运动训练,均连续训练干预3个月。采用日常生活活动(ADL)量表评定2组患儿治疗疗效,并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2组患儿下肢肌群被动收缩肌电图(双侧内收肌、腘绳肌、腓肠肌),88项粗大运动功能测试(GMFM88)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与关节被动活动度(测量腘窝角、足背屈角的角度)等组间与组内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或配对t检验。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安徽省儿童医院伦理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并获其批准(审批文号:EYLL-2017-005)。2组患儿性别构成比、年龄、病程、早产儿所占比例等一般临床资料,以及治疗前2组患儿双侧下肢内收肌、腘绳肌及腓肠肌的肌电值,GMFM88、BBS评分,腘窝角、足背屈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①研究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87.1%(27/3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5%(20/31),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09,P=0.038)。②2组患儿双侧下肢内收肌、腘绳肌及腓肠肌的肌电值组内比较,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研究组患儿治疗后上述肌电值,亦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后,研究组患儿GMFM88、BBS评分分别为(65.4±5.9)与(46.9±4.6)分,对照组分别为(58.5±4.9)与(41.2±3.8)分,与组内治疗前的(51.2±3.2)与(36.0±2.9)分、(50.9±3.7)与(36.6±2.6)分比较,均显著增加,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t=11.621、11.257,均为P<0.001,对照组:t=6.957、5.491,均为P<0.001)。治疗后,研究组患儿GMFM88、BB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001、5.387,均为P<0.001)。④治疗后,研究组患儿腘窝角、足背屈角分别为(100.4±12.8)°与(78.0±7.1)°,对照组分别为(96.8±11.5)°与(82.3±9.4)°,与组内治疗前的(91.6±10.1)°与(93.3±10.1)°、(90.8±10.6)°与(94.2±10.4)°比较,均分别显著增大与缩小,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t=3.023、6.106, P=0.004、<0.001;对照组:t=2.143、4.744,P=0.036、<0.001)。治疗后,研究组患儿腘窝角、足背屈角分别较对照组显著增大与缩小,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72、2.017,P=0.003、0.048)。结论BTX-A联合悬吊治疗痉挛CP患儿,疗效较好,有助于患儿运动功能恢复。

  • 标签: 肉毒杆菌毒素,A型 悬吊运动训练 脑性瘫痪 治疗结果 运动功能 运动疗法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