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8 个结果
  • 简介:引言本文旨在介绍可同时为有关和平的理论研究以及缔造和平的实践提供参考的核心概念.第一部分集中论述和平与暴力;接下来我们要讨论宽恕、和解与正义.

  • 标签: 和平学理论 社会正义 暴力 正义战争
  • 简介:佛教与和平(日)一中春元,刘建译和平,构成了佛教实践目标的本质。佛教教理、教义的弘扬,不是依赖流血、武力,而是依靠和平方式的说服来完成、实现的。佛教的这一显著特点为世界宗教学者所公认。印度民族的和平性格印度历史未曾发生过对历史产生重大、决定性影响的战...

  • 标签: 阿育王 佛教教团 大乘佛教 “法” 《大正藏》 原始佛教
  • 简介:2014年12月13日上午10时,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集会广场,庄严肃穆,气氛凝重。党和国家领导人、社会各界代表一万余人,胸戴白花,肃立广场,深切缅怀77年前在南京城惨遭劫难的30余万同胞。国家公祭,是对死难同胞的悼念、是对侵略历史的铭记、是对人类文明的崇尚,更是对世界和平的捍卫。公祭仪式现场,国旗降半,国歌唱响,"灾难墙"前巨大的花圈寄托着13亿同胞的无限哀思,纪念广场低回婉转的《安魂曲》抚慰着30万同胞的亡灵。77

  • 标签: 集会广场 死难同胞 庄严肃穆 南京城 党和国家领导人 大屠杀
  • 简介:灵泉古寺在汕头市潮阳区和平镇桥尾山之宝空山。坐北偏西五十度,向南偏东五十度。茂林修竹遮荫,鸟语花香,寺前莲池团团荷叶,香沁脾肺。朝北二三里处,为峰峦葱郁之群山,其间田园铺翠迭锦,风光如画。

  • 标签: 灵泉古寺 和平镇 汕头市 宗教
  • 简介:世间一切事物的存在、发展到消亡,都是因缘条件组合、安住与分离的过程。从时间上看是因果序列、前后相续的必然性;从空间上看即表现为彼此相即不离、对立统一的因待性:从存在于时空的运动来看即是刹那不住、无常变异的空寂性;这是佛陀观察宇宙人生所得出的结论。“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说明了世间相待而存在的法则。若遵循着佛陀揭示的因果法则来理解人类的相依共存,

  • 标签: 和平观 佛教 对立统一 因果 佛陀 法则
  • 简介: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格局出现了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对峙的“冷战”局面,不时爆发激烈的国际冲突,甚至有时发展到要爆发核战争的边缘(如20世纪60年代初的加勒比海危机)。90年代初,延续40多年的冷战结束,国际格局大变,核战争的威胁似乎已经消除。人们本以为国

  • 标签: 和平学理论 社会正义 国际关系 社会冲突
  • 简介:佛教圣地达鲁利(Dhauli),坐落在印度奥利萨邦首府布班里斯瓦南部8公里处。在这片滨临孟加拉湾的宽阔而美丽的平原上,达鲁利山见证了几千年波澜壮阔的历史变迁,并正以其独特的感悟和不屈的精神祈祷着世界的和平与安宁。

  • 标签: 印度 和平佛塔 达鲁利山 佛教文化
  • 简介:伊斯兰教对穆斯林提出了一系列纲常,以及实现和平的要求,因此,每个穆斯林都要随时为执行伊斯兰教的相关纲常而做努力,并且将其组成部分之一的和平内容变为现实,争做和平守护者。《古兰经》中说:“你们劝善戒恶,确信真主。假若信奉天经的人确信正道,那对于他们是更好的。”

  • 标签: 和平使者 穆斯林 伊斯兰教 《古兰经》 劝善 真主
  • 简介:当今世界,全人类都希望和平。“和平”一词是从英语的peace转化而来的,印度则称为Santi,汉译佛典一般译成“寂静”,即安静的意思。英语的peace来源于拉丁语的pax或pacm。据英语文献,当会场嘈杂时,我们一般习惯说“请安静”,而英语则是“peace”。显然,它也是安静的意思,符合印度语言的Santi。

  • 标签: 和平思想 英语文献 怫教 “和平” 汉译佛典 安静
  • 简介:小时侯,曾经唱过一首歌,就是《金达莱花朵朵开》;长大后,曾经弹过一首钢琴曲,名叫《樱花》;出家后,经常唱起的,那就是《三宝歌》。人们说:“音乐是不分国界的,它能传达美的信息,使心与心得到沟通。”而我要说:“佛法也是不分国界的,它能以慈悲的力量,转化人心,架起人类和平的桥梁。”

  • 标签: 和平 佛教 教义思想 慈悲心 生命权利
  • 简介:2004年11月21-24日,“和平工具?——宗教在冲突中的角色”国际宗教间和平会议在瑞典南部城市Soederkoeping召开。来自欧洲、美洲、亚洲及非洲的29个国家和地区的103位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同时,为配合联合国安理会关于“妇女、和平与安全问题”的决议,以及关于“为世界儿童建设非暴力与和平文化国际十年”(2001-2010)的决议,主办方还鼓励女性代表与青年代表积极参与此次会议。上海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应邀参加了这次会议。

  • 标签: 宗教事业 暴力冲突 和平工具 国际宗教间和平会议 瑞典
  • 简介:值此宗祖临济义玄禅师(以下简称“临济禅师”)将于2016年迎来圆寂1150年之际,灵云院国际禅交流友好协会作为纪念圆寂系列活动的一部分,于二○一一年在上海玉佛寺隆重召开了“第二次中日临济禅学术研讨会”,得到了方丈觉醒法师的格外关照.包括花园大学野口教授等日方三位学者、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杨曾文所长等中方四位学者发表了研究论文,出席的嘉宾很多,场下听众多达一千余人,取得了圆满成功.当时,河北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肖占军居士、临济寺监院慧琳法师有幸共襄盛举,并盛情提议在祖庭正定临济寺举行第三届学术研讨会,这次终于实现了.我们日本方面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工作,迎请日中临黄友好交流协会会长有马赖底猊下为代表团团长,为报答祖师大恩,上午八点刚刚在澄灵塔前庄严举行了临济禅师圆寂法会,有马会长猊下亲自主法,进行九拜式拈香,饶塔念诵楞严咒.随后,又在大雄宝殿共同举行了中日祈祷世界和平法会,本着临济禅师倡导的无位真人的自觉,相约为实现世界和平而共同努力精进.现在,终于迎来了学术研讨会的召开.

  • 标签: 临济禅师 和平祈求 禅师和平
  • 简介:"和同之辩"表现了中国古代"和"与"同"的区别与联系,"和而不同"体现了二者的辩证关系。中国"和"文化表现在物质形态、精神理念、生活习俗和社会规范等诸多方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构成要素,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在中国"和"文化引领下的新中国和平外交,具有鲜明的中国"和"特色,热爱和平、倡导和平、维护和平、捍卫和平是中国和平外交中的核心诉求与基本内容。

  • 标签: 和同之辩 和文化 和平外交
  • 简介:人类历史充满了暴力,而在当今的全球世界,暴力正在日益增长。这意味着,我们的文明并没有使我们受到教化。有时候,我们甚至为暴力提供哲学支持。为了制造暴力,我们借助感情、使用侵略性语言、唤醒历史的旧伤并努力减少偏见。事实上,压迫者和被压迫者都只是普通人。和平的使命呼唤一种新思维。它强制我们在我们身上唤醒一种新的意识状态。它要求我们创造新的讨论主题和新的公众观,并为和平构建一种新的哲学理论基础,劝导人们追求和平的是一种更高的动机。为了拥有和平,我们必须建立亚洲的仁爱观,以"内在团体忠诚"为基础构建我们对人类的关怀,并通过反思从亚洲文化中汲取营养。

  • 标签: 和平 意识 亚洲文化 意识形态
  • 简介:11月17-21日,由非洲跨宗教和平促进委员会主办的第三次和平峰会在博茨瓦纳首都哈博罗内举行。本次峰会的主题为“展望和平非洲,共享水资源”。非洲跨宗教和平促进委员会主席表示,非洲日益严峻的水资源危机需要各国领导以及宗教团队间的共同协作。此次和平峰会是为了促进非洲跨宗教和平促进委员会与政府部门和商业团体间确立合作伙伴关系而设立的一场特别论坛。

  • 标签: 委员会 和平 非洲 宗教 峰会 水资源危机
  • 简介:10月24日,中韩日佛教新世纪世界和平祈愿法会和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韩国汉城天台宗观门寺隆重举行,中韩日佛教友好交流委员会委员和中国佛教代表团随喜团一行、日本佛教代表团一行以及韩国佛教23个宗派的代表数百人出席了会议。韩国总统金大中发来贺信。

  • 标签: 21世纪 世界和平祈愿法会 韩国 佛教 国际学术研讨会 宗教工作
  • 简介: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为实现自身的和平发展进行了艰辛的探索。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正确把握时代发展潮流.围绕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确立了以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核心的外交方针,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平发展道路,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国际战略理论,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回顾这条道路的形成历程,深刻理解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必然性和重要意义。正确把握这条道路的发展方向,对于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独立自主 和平发展 道路
  • 简介:佛教是热爱和平的宗教,佛教的和平理念一直伴随着历史的发展,直至今日依然发挥着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作用。唯有以实际行动来具体践行佛教的和平理念,才是我们今天必然的选择。

  • 标签: 和平 佛教 实践 当代 实际行动 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