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柏拉图哲学中,关于知识、智慧和名称讨论,一直是国内外柏拉图研究领域热点与难点。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学界在柏拉图研究领域已经获得了长足积累,尤其是最近几年,随着古典学在国内学界兴起,关于古希腊哲学研究论题与讨论域日渐深入与精专。

  • 标签: 柏拉图哲学 “智慧” 知识 语言 古希腊哲学 中国学界
  • 简介:亚里士多德在其《尼各马可伦理学》开篇表述了一个“目的链”分析,他论证说:我们所有的实践与探究都旨在获得某个好,而每种好之所以好,又是因为有助于获得下一个好;这样,这些“好”就会排成一个“为了一为了一为了”手段一目的链条,其尽头指向“终极好”。终极好价值源于自身,而不再是因为服务于下一个好而好。接下来,亚里士多德说这样终极好就是“幸福”这个至善——幸福概念是整个亚里士多德伦理学核心。在现代,对自由主义主流政治思想不满社群主义和共和主义政治哲学,在重启亚里士多德幸福论智慧时经常诉诸它。事实上,不仅政治哲学家们日益钟情古典幸福论,而且各国政府今天也正在现实政策规划中直接写入“幸福指数”。

  • 标签: 亚里士多德伦理学 柏拉图 《尼各马可伦理学》 政治哲学家 朋友 主流政治思想
  • 简介:柏拉图主要在三个文本中讨论“知识”和“信念”关系,这就是《美诺》、《泰阿泰德》和《理想国》。《美诺》和《泰阿泰德》讨论比较接近,《理想国》中讨论似乎与前两个文本形成明显冲突。《美诺》和《泰阿泰德》似乎认为信念与知识是可兼容,知识概念蕴含了信念概念,这种主张称为“兼容论”。

  • 标签: 知识概念 柏拉图 信念 《理想国》 兼容论 阿泰
  • 简介:7月15—20日在意大利比萨举行。柏拉图大会每三年举办一届,是有关柏拉图研究盛会,之前曾在墨西哥城、多伦多、耶路撒冷、都柏林、东京等地举办,讨论了《政治家》、《蒂迈欧》、《礼法》、《理想国》等柏拉图作品。本次大会由比萨大学主办,来自世界10余个国家150余位学者,围绕柏拉图《会饮》讨论了137篇论文,深入研讨了该部对话整体和细节性问题,包括文本流传、文体特征、方法论、知识论、形而上学、爱欲理论、苏格拉底形象等。

  • 标签: 柏拉图 《政治家》 《理想国》 墨西哥城 耶路撒冷 文体特征
  • 简介:柏拉图将《法礼篇》喻为一部“至真的悲剧”,其用意深刻而幽微。从内在关系与历史语境考察,该用意可从诸多角度予以审视,其旨归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推崇法礼实用价值和立法理性精神,二是贬斥悲剧情感作用及其表现主题,三是强调人性完善和向神生成德行修为,四是摆脱希腊城邦现实危机与终结宿命。

  • 标签: 柏拉图 悲剧 历史语境 理性精神 实用价值 表现主题
  • 简介:在写出以下评论和拙见之前,得先提及先刚君关于学术创新和批评一个重要“表态”:真正“创新”毋宁在于潜心领会哲学家丰富而深刻思想,把哲学家认识消化为自己认识……当“柏拉图”认识成为“我”认识,它就已经是一个“新”东西……如果有人随意批评柏拉图这里不对那里有错。

  • 标签: 柏拉图哲学 对话录 宾根 哲学王 先著 德若
  • 简介:本文介绍了思维图式概念及其在思维体系中重要性,重点研究了思维图式虚拟情境测验特征和设计技术。从电脑动画和心理测量二个方面规划思维图式虚拟情境测验样式;本文还以当今测量学界最有影响经典测量理论(CTT)、概化理论(GT)和项目反应理论(IRT)等二大理论作比较,在此基础上提出创立网络环境下思维图式虚拟情境测验的当代数学模型,藉以构筑思维图式虚拟情境测验新体系。

  • 标签: 思维图式虚拟情境测验类型性质法则
  • 简介:《法义》开篇既展现了这部著作艺术特性,也大致揭示了柏拉图写作意图:哲人如何研讨神法。与《王制》中哲人上升到洞穴之外路向不同,《法义》中“戏仿”立法者三位老人,尽可能切近人事,他们沿途寻找高大柏树下阴影乘凉,宛若在建立足以庇护众人最佳洞穴,这一最佳洞穴是人们安居之所。在这一居所中,一般人谋生追求与少数人对德性追求足以相容,后者良性地引导、包容前者。与此相应,雅典无名氏从哲学下降到对法律探讨,以此引导两位多利安老人重新审视他们城邦法律,进而使两位老人从守法上升到对德性追求。

  • 标签: 柏拉图 《法义》 神法 德性
  • 简介:<正>理想制度形式与理想道德规范一致,是孔子和柏拉图所共同追求。然而,由于文化历史渊源及两位思想家个性不同,使这种“政、伦合一”在东西两大领域内又各具特色;并且这差异在后来历史中继续发生深刻影响。在孔子那里“仁”与“礼”这两个基本要素之间相互制约又相互渗透,形成了宗法制度前提下德治主义;而在柏拉图那里,在“善”绝对信念下,通过以“正义”为主诸种美德(包括“智慧”、“勇敢”、“节制”)之间相互协调,共同作用,则构成知识论基础上伦理政治。

  • 标签: 柏拉图 伦理政治 孔子思想 德治主义 正义 道德规范
  • 简介:柏拉图对话Politeia书名应该如何译成现代语文,不仅中国学人感到棘手,西方学人同样伤脑筋。文艺复兴时期古典学人把Politeia译作Respublica或Derepublica,差不多算误译。英文书名Repulic或法文书名LaRépublique依样画葫芦,将错就错。

  • 标签: 柏拉图 书名 汉译 政制 文艺复兴时期 现代语文
  • 简介:N.哈特曼价值柏拉图主义是由价值本质论、关系论、发现论、理想论、原则论等观点构成一个完整理论范式。如果说在柏拉图理念论中概念与理念处于一种杂合不分混沌状态,休谟、叔本华等不满于此状态而试图对其作出明晰区分,那么这些观点显示哈特曼既欲明晰鸿沟又要弥合鸿沟理论创意。立基于价值柏拉图主义和价值绝对主义.又摆向价值自然主义和价值相对主义,显示了哈特曼价值论乃至整个价值柏拉图主义理论困境及摆脱困境理论努力。

  • 标签: N.哈特曼 价值 理念 本质 柏拉图主义
  • 简介:9月21~27日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举行,由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主办,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跨文化研究院与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哲学系承办。来自澳大利亚、英国、美国等国家部分高校及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众多国内高校和科研院所专家学者与会,就柏拉图诗学与哲学、柏拉图思想与中西古典文学及文化关系等相关议题展开一系列专题讲演和学术研讨活动。

  • 标签: 柏拉图思想 国际学术研讨会 诗学 外国语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
  • 简介:采用三角验证法对长春180名10.1-15.3岁儿童进行研究,以自然范畴事物、家庭内外事件和熟悉文本为测验材料,探测了儿童对图式特征认知特点。结果发现:(1)儿童对自然范畴、事件、文本图式特征认知存在三级水平:①成分水平,②成分与整体水平,③整体水平。这三级水平与儿童思维特点相一致并受生活经验或事件制约。(2)儿童对三类图式特征认知是随年龄升高而不断提升,其标志是对图式本质理解、概括与把握不断加深,到13岁以后儿童对三类图式特征认知发展迅速。

  • 标签: 图式 特征 认知发展 验证法 三角 整体水平
  • 简介:与李退溪同时代韩国学者曹南冥,依据程朱等象数观念构建了独特体系结构,这使他对天道与人道问题拥有了自己见解.在天道观方面,南冥通过他10幅图解,勾勒出一幅从宇宙演化-结构一本体追寻-内在规律(包括变化运动原因、必然性、趋势)--天人关系图景,使理学天道观内涵得到充分阐示.在人道观方面,他把太极、乾道变化落实到各正性命、继善成性而立诚过程之中,较为形象地为人类伦理道德找到了本体论上依据,从而弥补了当时韩国哲学研究注重义理而忽视象数缺陷.

  • 标签: 曹南冥 李退溪 象数易学 以图释理 贯通天人
  • 简介:柏拉图作品《拉克斯》描述主要是发生在苏格拉底、拉克斯和尼基阿斯之间一场对话,话题主要围绕“什么是勇敢”展开。在苏格拉底引导和反诘中,拉克斯和尼基阿斯观点都遭遇到了困难或自相矛盾。对话结束时,他们对勇敢定义没有结果。苏格拉底与他们双方对话揭示出他们各自观点缺陷,暗示了知识必须与构成行动力非认知因素相结合才能达成勇敢美德,而这意味着某种灵魂秩序。作为灵魂秩序勇敢并不完全是可教。对那些以伪知识兜售勇敢的人,《拉克斯》暴露了他们荒唐之处,同时也喻示了自己关于勇敢教育。

  • 标签: 柏拉图 《拉克斯》 勇敢 知识
  • 简介:柏拉图《理想国》卷十中两个问题(对诗第二次批评和用神话来做结尾)长久以来一直是研究者们聚讼纷纭对象,由于不能正确理解这两个问题,人们往往认为卷十和全书、卷十自身都缺乏连贯一致性。本文意在推翻这种理解,通过分析《理想国》全书问题结构及情节论证发展线索,指明了卷十位置及前述两个论题出现必然性,最终有力地捍卫了《理想国》全书及卷十整体性,并以卷十所涉及到哲学与诗既冲突又合谐双重关系为依托,揭示了卷十结构特性。

  • 标签: 柏拉图 《理想国》卷十 论题 位置 结构
  • 简介:是一部"牢笼天地,博极古今"[1]巨著.本文将散见于各篇关于道德认知理论零星闪光置于现代道德心理学视野之内,从道德认知双重建构、人性前提、反应模式和认知途径四个方面,初步探讨了赖以建构其道德认知图式内在理路,并阐明了其现实意义.

  • 标签: | 道德认知 | 学以致知
  • 简介:在资讯高度发达今天,各种各样图式信息铺天盖地,每天都冲击着我们神经,出于本能自我保护,我们视听神经也日益变得麻木。习以为常和司空见惯时刻钝化着我们视听和思维敏感性。在艺术与教育领域里,又充斥着大量教科条律和乏味理论,像迷雾一样屏蔽了我们真正思维世界。因此拨开思维屏障,探寻视觉传达无限可能已是我们设计人急需解决课题。我们要重新观察对象,从不同角度、方向去探求思维表达方式,不断创新与改革,并运用到艺术作品设计中去,实现设计业自主性和独特性发展。

  • 标签: 思维表达 图式设计 视觉传达 艺术作品 自我保护 教育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