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净影寺慧远作为隋代佛教三大师之一,其著作《大乘义章》更是南北朝佛教集大成之作,而其中的《三智义》则是中国佛教现存著作中第一篇论述""的专文。佛教的""主要探讨正确的知识从何而来,以及其在解脱的趣向中有何重要性。慧远在《三智义》分别阐释了"现量"、"比量"和"教"的三说,认为知识的真实性与修行者的境界有对应关系,境界越高,则能得到更真实的认知;而真确的知识亦有助修行者培养智慧,以迈进更殊胜之境界。慧远亦以具有中国思想特色的"理事观"去诠释"",从中可以看到佛教""的中国化;亦从侧面反映了南北朝是佛教中国化的重要时期,而慧远所代表的思想则在其中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 标签: 慧远 量论 解脱论 理事观
  • 简介:一、六经的知识类型中国最有权威的典籍是六经,中国古代的知识大量地保存在六经中。但六部经典各自性质不例,它们包含、承载的知识类型也不同。《庄子》说:“《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

  • 标签: 六经 熊十力 量论 禅宗 知识类型 《庄子》
  • 简介:绪论WernerMahrhalz尝于文艺史学与文艺科学(literargeschichteundliterarwissenschaft)一文中谓学术材料之处理,或出诸体系哲学之观点,或出诸历史实用之观点;以体系言,则即体知其用;以史实言,则即用显其体;本文拟执体系以求诸数论(Samkhya)之说而非作史实变演之考证.

  • 标签: 栏目 数论 量论 价值
  • 简介:“圣言可违乎?”这句话是一位北方读者,对我扬弃唯识的文章的质问。这位读者来信认为,对圣言(即对圣人讲过的真理之言),我们后来的学佛者只能遵循决不能违背。言外之意认为我对古代唯识家们关于“识外无境”的观点的批判是大逆不道的。

  • 标签: 唯识论年 佛学研究 中国
  • 简介:明代镇澄批判《物不迁》“宗似因非”引起了一场丛林论辩。镇澄认为《物不迁》以“性住”为因的论证方式不符合性空之义,又依据华严四法界理论构造了一套论证不迁的理论框架,并以此来回应对其批判的反驳意见。通过深入考察镇澄的批判,可知镇澄所理解的“性住”非《物不迁》的“性住”。《物不迁》以“缘之如如自在”而称“性住”,符合性空无常之义。

  • 标签: 僧肇 镇澄 物不迁论 性空 性住
  • 简介:玄奘法师在印度将要回来的时候,戒日王给开了一次无遮大会。窥基法师《因明大疏》中说玄奘法师在这次无遮大会上公布了“唯识比量”,唯识比量就是真唯识

  • 标签: 唯识 玄奘 法师 因明
  • 简介:妊娠中期是怀孕21~23周这段时期。此时的女性体型已凸显为孕妇体,对裤装有着特殊的要求:以往的宽、大、松裤装由于凸肚体易脱落;裤腰的加大,裤腿变得太肥。女性在怀孕期间对美的追求不减,同时对舒适度的要求更高。裤装的结构设计与人体的下体特征以及穿着的舒适性、合体性息息相关。结构处理不当就会使穿着者的运动、工作受到影响。因此,只有合理地在裤装结构中运用放松设计,才能提高妊娠期妇女穿着裤装时的舒适性。依据面料性能对主控部位的放松设计正日益受到服装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 标签: 结构设计 妊娠 服装 中期 怀孕期间 穿着者
  • 简介:旨在探讨不同刺激重复对反应抑制后效应的影响。在不同刺激重复条件下,让被试完成停止信号任务。结果发现,从总体来看,刺激重复因素上的主效应显著,重复类型因素上主效应不显著;信号抑制条件下不同刺激重复后无信号试次反应时与总的无信号试次反应时差异不显著;信号反应条件下不同刺激重复后无信号试次反应时与总的无信号试次反应时差异显著。本研究表明不同刺激重复条件下的反应抑制后效应是认知控制的执行加工而非自动化的记忆提取。

  • 标签: 刺激重复量 反应抑制后效应 认知控制理论 自动化理论
  • 简介:2004年12月18日,广州市千年古刹六榕寺住持释法法师荣膺该寺四十三代方丈。升座仪式在六榕寺隆重举行,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圣辉法师

  • 标签: 升方丈 寺升 广州榕
  • 简介:黑格尔《逻辑学》“的关系”概念的一个基本含义是,它(们)是对当时的数学化的自然科学规律的内容的一种纯粹、理想而绝对的理解把握。从概念上讲,“的关系”诸概念是有质的意义的内涵领域的本质东西,这与数学化的自然科学规律是那些可量化的自然现象的本质这一点是一致的。“的关系”诸概念的具体规定性来自黑格尔借其的概念对当时以牛顿力学为代表的数学化的自然科学成就的理解消化,同时也与整部《逻辑学》的结构相呼应;具体说来就是:“的关系”诸概念在的水平上映现了整部《逻辑学》从存在经本质论到概念的发展运动。这一发现对我们深入理解“的关系”概念及整部《逻辑学》都颇有意义。此外,本文还澄清了《逻辑学》在“的关系”概念的论述中的某些不足和失误。

  • 标签: 黑格尔《逻辑学》 量的关系 内涵量 牛顿力学 "量的关系"与《逻辑学》全体的映现关系
  • 简介:德性的基本问题是:应当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规范的基本问题是:一个人应当做什么以及应当怎样做?前者把道德落实于人的内在品质,后者把道德落实于人的外在行为。德性关注的是人的内在品质,以人的道德品质作为道德评价的中心,是实质主义的;规范关注的是人的外在行为,它不再强调人的内在品质,而以行为是否符合普遍的规范形式作为道德评价的中心,是形式主义的。社会的道德评价体系从德性论到规范的转型,其积极的意义是肯定了个人在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一领域内的自我决定的权利,即肯定了个人的自由和自主,而将普遍性的规范限制在共同的社会生活领域,也就是人的外在行为的领域。但是,由于规范仅仅关注对个人外在行为的约束和限制,而在关于个人追求自我完善方面保持沉默,就容易导致个人追求自我完善这一要求的丧失,而这也就意味者人本身的丧失。

  • 标签: 德性论 规范论 伦理学 道德评价体系 品质 行为
  • 简介:罗尔斯的正义试图复兴西方政治思想中的契约传统,但是,罗尔斯的复兴和继承是有选择性的承继.本文首先分析了西方政治思想中的功利主义传统之悖谬和契约传统的基本内涵,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罗尔斯对契约传统本身的扬弃之实质所在.另外,本文驳斥了单纯认为契约对罗尔斯思想建构仅有"论证方式"之意义的观点,同时为罗尔斯这一论证方式提供了一种经验性辩护.

  • 标签: 契约论 罗尔斯 正义 功利主义
  • 简介:这章将讨论毛的综合方法,但是为了适当地评价它,有必要先介绍一下中国哲学的方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焦点集中在他的综合方法,即'灵活性'的灵魂上。并通过指出他在应用中的困难来得出我们的结论。

  • 标签: 中国哲学 综合方法 哲学方法 思维方法 生而知之 哲学概括
  • 简介:通过计算机呈现任务和记录反应,对5岁、5岁半和6岁儿童解决多单位比较问题的正确率和反应时进行了考察。研究结果表明:(1)6岁之前的儿童难以正确解决多单位比较问题,从6岁开始,儿童开始逐渐掌握这种问题的解决方法;(2)在解决多单位比较问题时,儿童采用了比较较高级单位的策略,而没有对每个单个物体进行计算;(3)进位规则没有对儿童解决多单位比较问题的正确率和反应时产生显著影响。

  • 标签: 多单位量比较 位值 进位规则
  • 简介:中国传统有机宇宙在晚清遭遇基督教自然神学的挑战。而天演作为晚清时代最先进、最有影响的科学宇宙,与传统中国的有机宇宙高度一致。两者都认为宇宙是自动生成的,而不是被一个超越的上帝创造的;两者都坚持宇宙万物的发展动力和规则来自宇宙自身而非外部事物。这使天演能够被中国知识分子用来支持传统有机宇宙,并对抗基督教自然神学中的神创宇宙和机械宇宙。这是天演迅速风靡知识界并产生深远影响的一个内在原因。

  • 标签: 天演论 有机宇宙论 机械宇宙论 神创论 自然神学
  • 简介:<正>十九世纪功利主义伦理学家约翰·斯图亚特·密尔著,全书共分五章,11万余字。在本书中他提出功利主义自由观,集中讨论了个人与社会的道德

  • 标签: 功利主义 《论自由》 自由观 密尔 社会
  • 简介:至善本是伦理学中的最高概念,却在当代伦理学的研究中被边缘化了。我们今天重拾"至善"话题,并非要复古,也没有意愿通过定义"至善"去建构一个伦理学的理论体系和道德规范体系。相反,恰恰是为了解决当代社会所面临的道德难题,需要为行为的"应当"寻求最终依据。这样的问题意识引导我们到人生的终极目的中寻求至善。按照通说,人生的目的无外乎幸福和美德,但无论运用分析的或综合的方法,它们都难以最终定义至善。我们认为只有以"骑手与奔马"的内在统合方式才能成为至善,其内涵是完全的人。这样的"至善"并不存在于彼岸,审美活动作为人类的最高活动形态,使得"至善"的实现成为可能。

  • 标签: 至善 幸福 道德 完全的人 审美
  • 简介:<正>浅薄是一种人文现象,人群中时有“墙上芦苇”、“山间竹笋”之辈,文化中也不乏“不易千驷”、“何假百城”之狂。先说流行歌曲吧。作为与民族传统歌曲、西洋美声歌曲并存的通俗歌曲,作为一种贴切生活自然质朴的音乐表现形式和音乐流派,本不需笔者置喙的。但近两年流行歌曲大走其时(或曰大肆泛滥),民族歌曲、美声歌曲大受贬抑,以浅薄为时髦的流行歌手运用各种新潮唱法把通俗歌曲的俗气喧染得淋漓尽致:什么柔情挑逗式、声嘶

  • 标签: 流行歌曲 美声 通俗歌曲 通俗小说 人文现象 挑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