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先生是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之一。由他主编的《古汉字典》新近已由中华书局出版。我们在这一期中特节录发表这部字典的序以为先生百年诞辰的纪念。在序文中先生提出了许多精辟见解,他所概括的这部字典的八个特点正是他一贯的词典编纂思想的具体体现。

  • 标签: 王力 字典 古汉语 词典编纂 语言学 发表
  • 简介:[编者按]是先生(1900-1986)1974年在商务印书馆编古汉字典时写的发言稿.原稿由北京大学中文系张双棣先生保存.该文分三部分,现发表其中的后两部分.

  • 标签: 古汉语 字典编写 科学性
  • 简介:古汉常用字字典》是现今读者常用的工具书,使用相当频繁但难免有义项失收或释义失妥之处。就“怒”、“愤”二例之解提出疑问,质疑“怒”为释义用例不当,“愤”则为释义不当,并举例说明。

  • 标签: 古汉语 字典 常用字 释义 义项 并举
  • 简介: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古汉常用字字典》,自出版以后受到广泛好评,它帮助读者释疑解惑,更好阅读古代文献发挥了很大作用。但白璧微瑕,这部词典也有需要改进提高之处。本文试从选词、引证、例证等方面的体例来讨论这部词典需要改进的地方。希望能给编者修订时提供参考,并以此引起辞书界的注意,共同促进词典的规范化和辞书质量的提高。

  • 标签: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体例 词典 规范
  • 简介:先生主编的《古汉常用字字典》中,“通”这一术语有六种不同的用法,情况比较复杂。本文对字典中的“通”进行了具体分类,并提出了相应的标注方法。

  • 标签: 假借字 同源字 异体字 联绵词
  • 简介:古汉研究》刊号为CN43-1145/H,湖南师范大学主办,是全国唯一一家刊发古汉研究成果的专门刊物。1988年创刊,2005年加入商务印书馆的期刊方阵,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季刊,16开,96页,约15万字,定价9元。《古汉研究》继承中国语言学特别是“朴学”的优良传统,注重现代语言学理论和方法,以学术创新为生命,以不同学术观点争鸣为学术进步的动力,尊崇学术自由,实行学术平等。理

  • 标签: 古汉语研究 研究简介
  • 作者: 张冰颜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11-12-22
  • 出处:《素教教师》 2011年第15期
  • 机构:古汉语常用字是古汉语最基本的语言单位,是学习古汉语的基础。中华民族的各种文化典籍,都是用古汉语来书写的,因而,掌握古汉语的常用字,是学习古汉语的一个重要途径。古汉语的常用字使用频率很高,其中有一些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再使用了,有一些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仍然使用,但古今词义却存在较大差异。不掌握古汉语的常用字,阅读古书就会遇到很大的困难。本文所写古汉语常用字释义及其释义技巧,可供读者阅读古书时参考。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提要“使令句”是上古汉分析型致使的表现形式,“使”、“令”从使役性动词发展为致使标记是汉语语法史上的重要变化。文章运用了NP1[4-目的性],VP[±自主],NP2[±有生]、[±定指],NP1-NP2[±尊卑关系]以及整个构式表达[±未然]这六个语义特征分析了这一变化过程,以及“使令句”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表现形式。语义特征分析可以展现词汇特征与句法形式之间的对应关系,在历时层面,则体现为特征变化与相应的句法限制。

  • 标签: 使令句 致使 语义特征 语法化
  • 简介:1.城——郭古代城墙,一般有两层,里面的称'城',外面的称'郭'。如:(1)黑云压城城欲摧。(李贺《燕门太守行》)(2)内之为城,城外为之郭。(《管子·度地》)2.墙——壁墙的古义是用蒺藜或荆棘围成的屏障,壁则指在苇竹等编成的板上涂上泥巴做成的隔板。如:(1)则席地倚墙而坐(《左忠毅公逸事》)(2)家徒四壁立(《汉书·司马相如传》)3.坟——墓筑土隆起的叫'坟',穴地而平的叫'墓'。如:(1)登大坟以远望兮。(《九

  • 标签: 古汉语近义词 巧辨 辨古汉语
  • 简介:摘要古代汉语作为工具课的性质,要求我们应该将系统的古代语言文字知识传授给学生,努力培养他们阅读理解古代典籍的能力,培养他们分析研究古代历史文化包括语言文字的能力,掌握从事科学研究的方法,以便更好地继承中国古代丰富的文化遗产。同时,学习理解古代汉语知识,也有助于提高分析研究和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因为语言是有继承性的。对高等学校文史哲等专业来说,学好古代汉语是最基本的、最起码的要求。作为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学生来说,学好古代汉语更是义不容辞的。

  • 标签: 古代汉语 学习意义
  • 简介:人们在高兴、悲哀、愤怒、惊讶等异常情况下或应答时,常常会发出一些没有具体意义的声音来表达某种强烈的感情,描摹这种声音的词就是叹词。

  • 标签: 古汉语 声音 应答
  • 简介:古汉度量范畴包括长度、高度、宽度、厚度、深度、面积、体积、粗细、数目、重量、价值等。文章就以上11项分别阐述了它们在古汉中的全部词语表达形式,详列出各种句型公式。这些表达形式又概括为两大类:A)数量表述法;B)比况表述法。

  • 标签: 度量范畴 数量表述法 比况表述法 标志性词语
  • 简介:对“焉”字进行综合的考察研究,从而得出结论:“焉”是个多功能的词,可作指示代词、疑问代词、连词、副词、助词和语气词等;在句中可充当宾语、补语和状语。

  • 标签: 兼词说 代词说
  • 简介:汉语疑问范畴是一个很值得挖掘的课题。海棻先生的《古汉疑问范畴词典》将有关的词语和语法结构集中展示出来,为汉语疑问范畴的研究贡献了一份重要的学术资料。这部词典集中体现了作者多年来在疑问词语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反映了作者在这一学术领域的特殊贡献。

  • 标签: 义类 询问内容 语法功能 抉择询问
  • 简介:<正>有关词义引申的类型,目前古汉界从具体意义联系角度进行归纳研究的尚嫌不够,鉴于此,本文试图从基础义与引申义的极性联系角度作一点探讨,并试图提出同极引申之说。一、何谓同极引申用今人的眼光看来,词义系统中同一极性的不同义类之间往往有着一定的共性意义联系。如“

  • 标签: 同极 “多” 古汉语 不同义 “大” 意义联系
  • 简介:<正>古汉指示代词的转化,是词类转变的现象之一,许多人对此已有所认识,但没有系统的、全面的讨论。本文拟就有关的问题作浅近的述说。一古汉指示代词可以转化为其它代词和非代词。指示代词可以转化为人称代词。“之”、“其”原本都是指示代词,后来转化作人

  • 标签: 指示代词 古汉语 转化 经传释词 连词 人称代词
  • 简介:一、古汉“孰与……”句式集释古汉中,常见“孰与”二字连用,构成固定的比较疑问句式,用以比较人物的高下或事件的得失。五年制高中语文课本(以下简称“课本”)第一册于(1)吾孰与徐公美?(战国策·齐策一)

  • 标签: 汉语句式 语文课本 变式句 疑问代词 徐公 马氏文通刊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