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整理2001-2003年间、、等杂志及各大音乐学院学报中有关中国近现代音乐理论研究文章,介绍了目前中国音乐理论研究的概况.从这几年来看,音乐界对中国近现代音乐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尤其是对一些历史人物的评价更趋公正、客观;对近现代音乐作品的研究更趋深入;对"重写音乐"的思考更趋透彻.但也显现出对中国近现代音乐方法论问题以及如何构建其新时期的学科框架等问题研究的不足.

  • 标签: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 近现代音乐家 反思 重写音乐史
  • 简介:中国近现代音乐》,汪毓和编著/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年6月第4版/787×1092mm/特16开/23.75印张/正文362页,附录,CD-ROM1张/48.00元。ISBN978-7-103-30447-7。《中国近代音乐简述》,刘再生著/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年7月第1版/880×1230mm/32开/1插页/18.25印张/孙继南序,正文517页,特选谱例,参考文献,引用文献人名索引,图片索引,音响资料目录,后记,MP31张/39.00元。IS-BN978-7-103-03625-9。

  • 标签: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 刘再生 近代 编著 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9年
  • 简介:1980年代以来,中国近现代音乐学科建设以及理论研究成果均有突飞猛进的进展。研究者们在音乐料的发掘与整理、音乐实的考证与梳理上,都取得许多的成果。文章通过对音乐教育史研究、中外音乐交流史研究、声乐创作史研究、器乐历史研究等板块的研究现状的回顾与检视,以期更好地认识本学科的研究格局。本文认为近年来研究视域的融合和多元对学科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但在创作史研究上有所停滞和不足。

  • 标签: 20世纪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 专题史研究 审视
  • 简介:"新音乐运动"是中国近现代音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抗战的始末,对近现代音乐发展影响颇深。因此,音乐学术界对其有较多关注。笔者通过对国内几部权威音乐辞典的对比查阅发现,"新音乐运动"的概念及发展历程在各部辞典中的表述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本文尝试对此进行梳理。

  • 标签: 新音乐 新音乐运动 左翼音乐运动 抗日救亡歌咏运动
  • 简介:20世纪50年代,我有机缘参加写作中国近现代音乐,真是极大的幸事。时光流逝,距今已过五十余年,本人已是快奔九十的老人,有些事已记不得,有些事怕记不准。所幸尚未糊涂,对写这件大事也还部分记得,现尽心写下,为历史留个信息。

  • 标签: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 集体写作 50年代 20世纪
  • 简介:中国的古老传统音乐文化和学堂乐歌以来的新音乐文化,在中国近现代音乐的教学内容中应该并存并重,努力争取做到符合客观史实的平衡.近现代音乐应该和古代音乐恰当地衔接.近现代音乐过去对理论方面历史性成就的反映相对薄弱.理论方面的重要学者及其学术成果应该同样受到关注,纳入近现代或当代音乐.对二十世纪的中国音乐文化的历史,需要考虑古老音乐和新音乐两个传统在逐步互相靠近、互相渗透的客观史实,从历史的视角加以总结,以利于推动新时期的音乐文化建设.

  • 标签: 中国 音乐文化 音乐史教学 教学内容 近现代音乐史 古代音乐史
  • 简介: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音乐学研究领域迎来了发展史上的重要的一个时期。思想解放推动着音乐学的发展和进步,音乐学研究领域的一些观念得到了不断的更新和实践。中国近代音乐发展当中,研究观念在不断的更新,整体所展现的音乐观和音乐观具有非常大的差异。

  • 标签: 改革开放 中国近现代 音乐史研究
  • 简介:摘要:民族音乐学在近现代音乐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唯有实现民族音乐学价值的充分开发,才可以保证中国近现代音乐的研究取得积极进展。本文首先对民族音乐学研究的重要意义进行了总结,并对中国近现代音乐研究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分析,制定了符合实际情况的改进策略。

  • 标签: 民族音乐学 中国 近现代音乐史
  • 简介:中国民族器乐的发展历史可谓源远流长。贾湖骨笛的出土,将中国器乐推进到距今八九千年的史前聚落文明,而陶埙、陶铃、陶钟、陶角、石磬、摇响器,以及岩画、陶纹等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发现,则让我们得以一窥原始音乐歌舞的场景。庖牺氏作埙、夔作鼓、舜制五弦、伶伦造律吕.

  • 标签: 音乐史 器乐艺术
  • 简介:"交汇与交流:中国近现代音乐学高层论坛"于2017年9月11日至12日在上海音乐学院举行。来自包括中国大陆、新西兰、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33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此次会议共收到论文33篇,围绕中国近现代音乐的海外传播与影响、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史料钩沉与蒐集、中国近现代音乐学术前沿问题研究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学科建设问题研究四个议题进行了成果发表和意见交流。此次论坛为中国近现代音乐研究者提供了珍贵的交流机会,对中国近现代音乐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 标签: 交流与交汇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 音乐史学论坛
  • 简介:<正>元代与南宋在元朝蒙古统治集团的严密控制和野蛮残暴的压追之下,中国人民都过着奴隶或半奴隶的惨酷生活;稍有正义感和气节的知识分子都不愿为外族统治阶级服务,他们或隐居民间或遁迹山林,就连那极少数的文人身居一官半职的,也都寄情诗歌,消遣忧虑,有些天才的作家如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等

  • 标签: 元杂剧 宋杂剧 诸宫调 南戏 新型戏剧 剧作家
  • 简介:<正>中国流行歌曲的奠基人在前三讲中,我跟同学们谈到流行音乐准备期的三个重要人物李叔同、沈心工和萧友梅。在这些有识之士的努力下,中国音乐事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有人问,那么到底什么时候算是中国流行音乐的开端?中国流行音乐的奠基人是谁?且听我慢慢道来——2004年春节,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连续

  • 标签: 中国流行音乐 沈心工 萧友梅 黎锦晖 李叔同 何日君再来
  • 简介:摘要:我国近现代音乐研究存在许多问题,研究方法比较狭窄和落后,因此我们要从整个学科视野出发进行研究。音乐学是一个整体,每个子学科之间都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无法分裂开来。民族音乐学与中国近现代音乐之间,有着许多相同点,因此前者对于后者而言具有许多可借鉴的方面。我们可以针对此进行详细分析和研究,从中得出许多发展启发,从而有效扩大了我们的研究范围。本文从民族音乐学的视角出发,研究其对中国近现代音乐传承发展的启发。

  • 标签: 民族音乐学 研究方法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
  • 简介:<正>(四)宋、元的音乐(下)元朝统治者入主中国之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采取了分化各族人民、制造民族矛盾,联合汉族地主阶级与色目人(指西域钦察人、畏兀儿人等)的上层分子的办法,对汉人进行高压统治。广大人民群众遭受的民族的和阶级的双重压迫与黑暗的社会现实生活,成为当时音乐艺术的重要主题,并推动了音乐艺术的发展。元杂剧的蓬勃发展,便是这种情况的集中表现。当时出现的大量元杂剧的优秀作品所代表的是时代的呼声,这些作品极大地鼓舞了人民的斗争意志。元杂剧的繁荣,也促进了南戏和其他戏曲声腔的发展,从而造成了我国戏曲日益兴盛的局面。下面就从戏曲开始,介绍元代音乐的一些主要情况。

  • 标签: 元杂剧 南戏 戏曲声腔 优秀作品 现实生活 中国古代音乐史
  • 简介:本刊从这一期起增设“中学音乐教育”专栏。在这个栏目里,我们准备陆续发表有关音乐历史、理论等方面的稍带系统性的文稿,目的在于为中学音乐教师的教学和进修提供一些参考材料。这一期刊登的两篇专题稿件,以及从下期起刊登的《西方音乐发展鸟瞰》,拟以连载方式约分十期登完。此后,将陆续刊登有关音乐欣赏、演唱(奏)训练……等方面的文章和材料。这一期还发表了北京第四十一中学音乐老师翁大昌何志的文章。我们欢迎更多的老师为这个专栏撰稿,以利加强教研经验的总结和交流。这个栏目的设立,是一种尝试。由于经验和水平的限制,很可能发生各种缺点。从文稿的选题、内容到写法……,我们都热切希望听到中学老师们的批评和建议。

  • 标签: 外国音乐 中国古代音乐史 中学音乐教育 相和歌 中学音乐教师 音乐欣赏
  • 简介:音乐是怎样起源的?人类远祖最初是敲击各种物件去制造节奏,还是展现歌喉,从而创造了音乐?他们使用的是何种乐器?这是最近发表在《社会学前沿》杂志上的“假说与理论”一文所探讨的部分问题。答案表明,音乐的历史在很多方面就是人类的历史。

  • 标签: 音乐史 人类史 社会学 历史 节奏 乐器
  • 简介:中央音乐学院萧友梅音乐教育促进会在编纂《萧友梅生平纪年》过程中,发现了萧友梅先生在抗战初期所写的《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为适应非常时期之需要拟办集团唱歌指挥养成班及军乐队养成班理由及办法》(下简称“理由及办法”)等一批珍贵历史文献。为此.《中国音乐学》2006年第2期在部分刊载这些文献的同时。配发了一组文章,初步阐发了这一发现对于近现代、当代音乐研究的意义和价值。特别是戴鹏海教授在他的《事实胜于雄辩》一文中,结合自身的研究实践,对于文献、史料在史学研究中的极端重要性进行了有理有据的论述,文虽不长,但青简意赅,读之感触良多、受益匪浅,从而引发出我对“史实第一性”问题的几点思考。现在把它们写出来,以求教于史学前辈与同行。

  • 标签: 音乐史研究 近现代 史实 中央音乐学院 历史文献 萧友梅
  • 简介:从1931年到1949年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构成我国近现代音乐生存、发展诸条件的战时语境。其间,由共产党人领导的左翼“新音乐运动”以马克思主义反映论为指导,初步完成了自身的理论建构,并在音乐本质、新音乐、战时音乐这三个命题上引起不同意见和主张的论争。左翼音乐家作为音乐界抗日统一战线的领导者,却在这场论争中对不同意见意气用事,甚至把民主爱国音乐家视为异己。从而为日后音乐界宗派主义和山头主义形成与发展埋下种子,带来负面影响。

  • 标签: 战时语境 左翼新音乐运动 理论建构 思潮论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