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二十世纪初,有不少在华的西方人用照相机为工具,拍摄和记录了清末民初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从而为我们留下了一份珍贵的历史遗产。原之江大学校长费佩德就是这样的一位摄影爱好者。费佩德所拍摄中国老照片的题材十分广泛,但大致可分为下面这三个方面:一是在他长期生活和工作过的浙江省和杭州市的照片;二是1917年他与另外两名热爱摄影的朋友西德尼·甘博和希尔考特·阿瑟考察川北与西藏边界风土人情的照片;三是1920年美国驻华公使特地邀请他专程考察了中国水上生活的照片。本文以存世的一千多张费佩德老照片为主线,梳理他在中国长达几十年的摄影活动对于向西方揭示中国的真实形象,以及对于后人重新找回历史记忆的努力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 标签: 费佩德 老照片 历史记忆 杭州 普陀山 西藏
  • 简介:毫无疑问,约翰·古纳·安特生(JohanGunnarAndersson1874~1960)可以被看成本世纪世界上最杰出的地质学家和考古学家之一。他从1914年到1925年在中国工作期间,以其独到的努力,在地质勘探和考古学领域中做出了重大发现。他对仰韶文化的系统发掘和研究,为奠定现代中国考古学基础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 标签: 安特生 考古工作 华北地区 中国 考古学家 出土文物
  • 简介:开漳圣王陈元光入闽平定“蛮獠啸乱”时,在华安留下许多遗迹,迄今已发现“一山、一堡、三寨”。

  • 标签: 陈元光 军事活动 遗迹 圣王
  • 简介:摘要 : 马礼逊全名为罗伯特 . 马礼逊,是在英格兰出生的苏格兰传教士。在清朝嘉庆十二年期间受到伦敦传道会的派遣来到当时的中国进行传教,最终到达的地点为广州。马礼逊是外国来华的第一个基督新教的传教士,在他传教期间在广州做了大量的文化工作,其中最为突出的工作成果为第一个将《圣经》翻译成了中文并出版,同时还编辑和出版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英汉词典《华英字典》。马礼逊在华期间将自己所学到的医学知识在澳门开办了历史上第一个中西合作的诊所,在华的外交活动取得了较大的成果。本文对马礼逊在华的外交活动进行分析,具体内容如下文所示。

  • 标签: 马礼逊 外交活动 分析
  • 简介:通讯社在传播国际新闻等方面具有特殊的地位,被视为政治宣传的利器。近代上海是全国的新闻中心,也是中国通讯社的发祥地。本文初步勾画民国时期塔斯社上海分社的创建背景、人员结构及其与时代出版社的渊源等情况,有助于学界了解此一时期苏联的对华宣传政策的特点。

  • 标签: 通讯社 塔斯社上海分社 苏联 新闻传播
  • 简介:在华日本人民反战同盟西南支部是在抗日战争期间1938—1941年由鹿地亘领导在桂林筹备、成立,成立后进行了一系列反战活动,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作出了一定贡献。本文概述了鹿地亘组织的西南支部在桂林的活动始末,并对其在桂的反战活动作了较为中肯的评价。

  • 标签: 在华日本人民 反战同盟西南支部 南岗庙 反战活动
  • 简介:摘 要:本文以文献资料法为主要研究方法,探究韩国独立运动时期在华韩人的艺术活动。独立运动期间,在华韩人爱国志士开展了包括文学创作、歌曲电影戏剧创编等一系列艺术活动,以抒发爱国之情,宣传救国理念,弘扬民族精神,鼓舞本土同胞。这些行动对韩国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运动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中韩人民艺术活动在民族解放事业中的同频共振也加深了中韩两国人民的友谊。

  • 标签: 韩国独立运动 近代史 艺术史
  • 简介:<正>一、华北走私的述描日本对我国华北地区的走私活动,很早开始。但初时规模不大,偷运货物的种类、数量也有限;他们对中国海关的法度和中国政府的缉私活动还不能不有所顾忌,因而在走私手法上还比较隐蔽。随着日本对华北侵略活动的加强,日本在华北走私活动逐渐加剧,1933年——1936年时形成高潮。其手法大约可分三种:第一,隐蔽性的走私。大多以小货船自辽东半岛出发,逢顺风时,一昼夜可达华北各主要港口。据1933年大连海关调查,大连走私出口的日本商品每月在二百万元左右,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以这种方

  • 标签: 华北 私活 日本 海关缉私船 缉私人员 中国海关
  • 简介:甲午战争前后,日本派出大量间谍来华,从事窃取中国情报的工作。为了获得中国的情报,他们无所不用其极,结果是日本取得了甲午战争的胜利。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本文将着重对甲午战争前后日本在华的间谍活动方式进行探究,以使人们对日本的间谍活动有所清醒的认识.

  • 标签: 甲午战争:间谍活动 方式
  • 简介:暑假来临时.同学们都有了安排,有的去了欧洲.有的回了国.待在纽约的,不是申请好了义工活动就是找到了工作。我便也从学校的招工栏目上抄下几个电话号码和联系人的名字,找第一份正式的工作。

  • 标签: 华尔街 暑假 中学生 打工 风险投资公司
  • 简介:在近代来华的众多传教士中,郭士立是最受争议的一位。他对在华传教事业贡献颇多,却受到同时代其他传教士的指责。他是勤勉的福音传播者,却也是积极协助殖民国家侵略中国的帮凶。本文尝试从身份建构和身份冲突的视角出发,对郭士立的在华传教活动进行分析与评价。

  • 标签: 郭士立 传教士 身份建构 身份冲突
  • 简介:北风萧萧,乌云满天。我不顾深冬的寒冷,来到许昌西北苏桥镇西南石梁河畔,瞻仰华伦墓。只见平地有一冢丘,高4米,占地500平方米,六角形青砖花墙环绕,墓地苍松翠柏掩映,显得格外庄严肃穆。墓前的碑楼内嵌一石碑,上刻楷书“汉神医华公墓”。此碑为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许昌地方名医捐款刊立。墓前还有一石碑,上刻“东汉杰出医学家华伦之墓”。这碑是1985年4月,中华全国医学会河南分会在许昌召开“华伦学术研究会”时,与会人员所立。古今两座墓碑,表达了人们对这位神医的崇敬之情。也许是天气寒冷的缘故,墓地没有游人,只有一个十来岁的男孩拿着一个袋子,在墓前拣烟头、纸片、塑料袋等杂物。他大大的眼睛,圆圆的

  • 标签: 曹操 华佗 许昌 河南舞钢市 医学家 神医
  • 简介:以政治借款为前提的引资项目美国石油大亨老洛克菲勒(JohnDavisonRockefeller,1839—1937)早在1870年起步创建石油工业时,就已将市场伸向太平洋彼岸的中国。从1876年开始到1920年,石油产品(煤油为主)已在美国输华货物量中居领先地位。

  • 标签: 在华投资 风波 石油工业 引资项目 洛克菲勒 领先地位
  • 简介: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副院长丁洁最近提交了罕见病立法提案。她认为任何疾病。不管是多见还是罕见,在政策层面,都应该得到公平、平等的诊治和对待,

  • 标签: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全国政协委员 副院长
  • 简介:美国传教士李佳白早期在山东传教,维新时期创办针对上层社会传教的机构"尚贤堂".从晚清至民国初年,李佳白通过尚贤堂联络中外人士、举办文化活动、宣传和平主张和实行各教联合,曾受到广泛关注.尚贤堂的创立和发展与中国社会的变迁密切相关,反映了20世纪初,在中国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在华传教士活动的新变化、新特点以及传教士的活动逐渐淡出中国历史舞台的过程.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 标签: 清末民初 传教士 李佳白 尚贤堂
  • 简介:联邦快递近日宣布,公司旗下的一家运营公司FedExKinko’S(联邦快递金考)将于2008年6月前在中国增开12家新门店,满足中小型企业以及流动客户日益增长的文印需要。

  • 标签: 联邦快递 运营公司 FEDEX 中小型企业 门店 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