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作为重要的护理手段,对于及时抢救窒息患者、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的医疗过程中,无论是气管切开患者,还是经口插管的患者,都需要利用进行操作.

  • 标签: 导丝 多孔吸痰管
  • 简介:由于传统的保留灌肠与不保留灌肠一样,使用灌肠筒(工或一次性灌肠器)、肛管等,利用重力作用进行灌肠,保留灌肠时使用传统灌肠器存在许多弊端:一是肛管插入深度不够,且肛管的型号与硬度都取决其不易插入或插入时会给病人带来相对较大的痛苦;二是小量保留灌肠灌入量较小,再加上插入相对较深,单靠重力不能便为液充分灌入肠内。现就此将的巧用介绍如下。

  • 标签: 吸痰管 肛管插入深度 不保留灌肠 一次性灌肠器 重力作用 灌入量
  • 简介:目的:探讨使用带芯多孔口腔对机械通气患者气道的保护作用.方法:将80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1)和对照组(n=39)分别应用带芯多孔口腔和传统;比较两组口腔粘膜损伤出血、口咽部和气囊上分泌物滞留量、口腔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率.结果:观察组的口腔粘膜损伤出血、口咽部和气管导管气囊上分泌物滞留量、口腔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带芯多孔口腔町减少机械通气患者口腔粘膜损伤出血和气管导管气囊上分泌物滞留量,对气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标签: 多孔吸痰管 机械通气 气道护理 保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端加热对婴幼儿的效果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科住院的呼吸道疾病需要护理的患儿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对照组35例,观察组患儿采用前端加热软化后进行,对照组直接用未加热的,比较两组患儿过程中阻力比较。结果观察组无阻力26例占74.28%,轻度阻力4例,占11.42%,中度阻力4例占11.42%,重度阻力1例占2.85%;对照组无阻力19例,占54.28%,轻度阻力10例,占28.57)%,中度阻力例占8.5%,重度阻力3例占8.5%;两组患儿后鼻粘膜损伤情况比较,观察组2例占5.71%,对照组6例,占17.64%;结论前端加热软化后可增加成功率,减少患儿粘膜损伤,提高了家长满意度,提高护理临床工作质量。

  • 标签: 吸痰管加热 婴幼儿 吸痰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危重患者应用密闭式的使用方法及其安全性。方法对50例机械通气的危重患者,合理评估时机,应用密闭式进行,以维持有效气道压力,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交叉感染。结果50例机械通气的危重患者应用密闭式完全有效地维护了气道通畅,避免了交叉感染。结论使用密闭式减少吸过程中SPO2下降的发生率,能降低呼吸道感染发生率,降低气管内出血的发生率,提高安全性。

  • 标签: 机械通气 患者安全 有效吸痰 呼吸道通畅 密闭式吸痰管
  • 简介:摘要目的本实验课题主要探讨加热处理在小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范围限定在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呼吸系统疾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进行,观察组患儿采用加热处理后的,对两组患儿家长满意度、患儿阻力以及黏膜损伤情况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患儿家长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阻力为无阻力的患儿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黏膜损伤的患儿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患儿护理中将进行加热处理,能够减少患儿阻力,减轻患儿黏膜损伤情况,同时提高患儿家长满意度,值得进行推广。

  • 标签: 小儿吸痰护理 吸痰管 加热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密闭式与一次性在临床气管切开使用中进行对比。方法选取2009年12月5例气管切开患者使用一次性与2009年12月5例气管切开患者使用密闭式进行临床使用对比,从时间、效果、并发感染、患者耐受程度、经济价值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密闭式从以上各方面均优于一次性。结论气管切开患者采用密闭式较一次性更为便捷、安全、有效。

  • 标签: 密闭式吸痰管 一次性吸痰管 临床使用对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旋转 360°方法在 ICU人工气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科符合指征的 ICU人工气道患者 3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 160例。研究组采用旋转 360°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观察两组患者前后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循环、呼吸参数的变化,以及间隔时间、次数、鸣音的改善情况,同时对两组气道黏膜损伤出血等不良事件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的 SpO2 升高值、 VT升高值、 Peak下降值均高于对照组( P< 0.01);研究组间隔时间长于对照组,每日次数低于对照组,鸣音评分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 0.01)。结论: ICU人工气道患者应用旋转 360°方法,可改善机体缺氧,同时降低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 标签: ICU人工气道 旋转吸痰管 360°吸痰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旋转 360°方法在 ICU人工气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科符合指征的 ICU人工气道患者 3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 160例。研究组采用旋转 360°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观察两组患者前后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循环、呼吸参数的变化,以及间隔时间、次数、鸣音的改善情况,同时对两组气道黏膜损伤出血等不良事件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的 SpO2 升高值、 VT升高值、 Peak下降值均高于对照组( P< 0.01);研究组间隔时间长于对照组,每日次数低于对照组,鸣音评分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 0.01)。结论: ICU人工气道患者应用旋转 360°方法,可改善机体缺氧,同时降低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 标签: ICU人工气道 旋转吸痰管 360°吸痰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灌肠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随机挑选2020年6月-2022年3月收治的68例接受灌肠术的患者,并分为常规组(n=34)和研究组(n=34),常规组采用一次性灌肠筒灌肠,研究组采用一次性管灌肠。对两组患者舒适度、耐受性、灌肠效果、操作简便程度、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观察。结果:研究组舒适度评分为(98.50±8.63)、耐受性评分为(99.20±4.30)、灌肠效果评分为(102.30±4.26)、操作简便程度评分为(113.60±6.59),常规组舒适度评分为(79.48±4.52)、耐受性评分为(80.13±3.96)、灌肠效果评分为(86.36±3.97)、操作简便程度评分为(82.36±4.01),研究组舒适度、耐受性、灌肠效果、操作简便程度情况要明显好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4%,常规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59%,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灌肠术中应用具有确切效果,可以有效提升患者舒适度、耐受性、灌肠效果,且操作简便,很少出现不良反应,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吸痰管 灌肠术 肛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对于患者的诊断、医治以及护理的工作水平都有了较大提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工作时,常常会有患者口腔或呼吸系统出现问题的情况,尤其是像一些重症患者,常常无法自主排出体内液,液的累积会导致患者呼吸情况的不稳定,以及在口腔等地方的残留还会滋生大量细菌,影响患者的治疗工作。随着的出现,患者的口腔护理已经有了基本保障,但传统的口腔护理存在着护理效率不足的情况,本文将主要论述冲式口护的研发与应用。

  • 标签: 冲吸式吸痰管 口腔护理 研发原则 现实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可控式采集标本在提高培养阳性率中的价值。方法对我院2016年4月—11月住院婴儿进行普通和可控式采集标本两种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结果可控式管法阳性率47.8%,普通管法阳性率31.9%,P<0.05两种方法采集标本做培养检查阳性检出数差别有显著意义。结论可控式管法致病菌检出率高,防污染性能强,明显优于普通,有助于肺部感染致病菌的正确判断及抗生素的合理选择。

  • 标签: 可控式吸痰管 婴儿 痰培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再生橡胶的使用寿命。方法对同一厂家不同批次的再生橡胶按常规处理程序进行试验。结果随着洗(浸泡)—消(酶液)—洗(软水)—高压灭菌循环使用试验次数的增多,再生橡胶弹性和柔软度越来越差。结论再生橡胶循环使用8次以后应该更换。

  • 标签: 再生橡胶吸痰管 寿命 追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封闭式与开放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气管切开与气管插管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取封闭式,对照组采取开放式,观察患者前后的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气道出血及肺部感染发生率,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的刺激时间对气管插管患者的效果。方法建立三个组别,4s组、6s组和8s组。将观察对象编号,按照计算机产生的随机序列,每天都对患者的组别进行分配。每组患者的每次刺激时间分别为4s、6s、8s。结果后三组患者的心率增加值、血压增加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组血氧饱和度增加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的鸣音改善、每日次数以及两次间隔比较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鸣音改善4s组与6s组、8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s组与8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每日量4s组与6s组、8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s组与8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每日总次数4s组与6s组、8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s组每日总次数与8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次间隔4s组与6s组、8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s组两次间隔与8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刺激时间持续6s与8s的效果好,在相同效果下,推荐选用刺激时间为6s。

  • 标签: 吸痰 刺激时间 气管插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