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1 个结果
  • 简介:同学们,你们随父母到祖国的名山大川旅游过吗?如果有过,下面我们要讲的摩崖石刻你就不会陌生啦!著名的黄山的迎客松你一定知道吧,在它旁边的石壁上,刻着很

  • 标签: 摩崖石刻
  • 简介:红山摩崖石刻位于河南省鹤壁市淇县灵山镇大石岩村之阴窝自然村。北齐天保六年刻石,距今已经有1462年的历史,记载了北齐皇帝高洋命令3000人在红山上开采大石事件。摩崖石刻的发现,找到了北齐建造宫殿和“铜雀三台”使用红山石料的实证。是鹤壁境内最早的摩崖石刻,也是历史留给鹤壁人民的一块瑰宝,对其加以考证研究具有一定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

  • 标签: 鹤壁 红山 摩崖石刻 考证
  • 简介:<正>太蓬山,位于四川省营山县太蓬乡境内,距县城百里许。山上现存历代石刻题记62幅。其中唐代石刻8幅,宋代35幅,元代2幅,明代7幅,清代8幅,民国石刻2幅。石刻主要分布在太蓬山透明岩(图一)四周岩壁上,面积约两百平方米。内容有造像碑记,佛教经典,诗词游记等。书法有行、草、隶、楷四体。是川北地区较集中的石刻群之一。太蓬山石刻题记的内容太蓬山的石刻题记始于唐,盛于宋,末于民国。这些石刻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太蓬山的自然风光,地望地貌,历史传说,佛教

  • 标签: 摩崖石刻 石刻题记 安禄山 古诗 造像碑 营山县
  • 简介:《文教资料》1994年第3期发表王同顺的文章,介绍了焦山碑林及摩崖石刻近况。焦山位于江苏镇江市区东北五公里,为长江中的一个小岛,因汉末焦光隐居此山而得名。焦山碑林于1988年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足继西安碑林之

  • 标签: 摩崖石刻 焦山碑林 西安碑林 王同顺 江苏镇江 文教资料
  • 简介:<正>大伾山,位于河南省浚县城东里许。商周时称犁山,汉时称黎阳山,东汉光武帝刘秀镇压河北王郎还师过此,在山上筑青坛祭告天地,并谥为青坛山。据《尚书·禹贡》记载:禹“导河自积石,历龙门,东过洛讷,至于大伾?贝髞缮剿姹缓笕擞坝砉泵健!?大伾山青石峥嵘,古柏苍翠,有宋以来保存较好的寺庙建筑群7处,亭榭台阁达138间。由于它的历史名望和地理风光,历代都吸引着文人名士、骚雅墨客到此题诗作赋、记事

  • 标签: 汉光武帝 禹贡 刘秀 地理志 碑文 碑刻
  • 简介:位于安徽省名胜风景区的天柱山下有一条深邃狭长的山溪流泉石谷,它的腹部有一露天巨洞,洞前有一大石,如水牛形,卧于山溪中,背腹各刻有“天下奇观”四个大字。石上有两牛蹄般印痕,被人们称之为“石牛古洞”。整个石牛古洞的山谷流泉约一公里许长,周围石壁上布满唐、宋、元、明清历代游人的诗文石刻,现存较完好的有三百余处。元代诗人吴曾称赞曰:“石牛洞里诗无数,尽在烟云缥缈间”。在潺潺流溪的两岸石壁上,有大字压着小字,后人挤着前人的诗作、题词。其中以

  • 标签: 摩崖石刻 天柱山 山谷 黄庭坚 书法艺术 元代诗人
  • 简介:自2011年11月至2012年8月,伊祁山上陆续发现珍贵摩崖石刻石刻作者集中在明末清初,重要为王余佑、李兴祖、邓鏻、林兰友等人。截止2012年8月,伊祁山上共发现古代摩崖石刻21处,其中王余佑题记1处,诗4首,李兴祖诗3首,邓鏻诗1首,兰友诗1首。文字内容与历史背景多与王余佑《五公山人集.法华岩记》相对应。

  • 标签: 伊祁山 摩崖石刻 五公山人 王余佑 李兴祖 李广宁
  • 作者: 佚名
  • 学科: 艺术
  • 创建时间:2019-03-19
  • 简介:普陀山的摩崖石刻,  综观普陀山和嵊泗的摩崖石刻书法的内容,字石是普陀山最大的摩崖石刻

  • 标签: 书法特色 摩崖石刻 石刻书法
  • 简介:字石是普陀山最大的摩崖石刻,首推普陀山摩崖石刻,    二、摩崖石刻书法艺术的价值    (一)书法字体的特征及其内容  摩崖石刻绝大多数题刻文字均为楷体阴刻包括行楷

  • 标签: 书法特色 摩崖石刻 石刻书法
  • 简介:仙人台是千山最高峰,也是千山重要景观之一。千山以"仙人台"为名的摩崖石刻有三处,分别是鹅头峰仙人台、观音阁仙人台、西仙人台。文章对仙人台的建造和命名时间进行考定的同时,对千山香岩寺地区佛道相融相谐的特点进行论述。在此基础上,对三处"仙人台"摩崖书刻时间、书丹者及古代游历千山士人对仙人台的记述和歌咏进行梳理考证,并就诗文中记录史实、歌咏仙人台景色和仙人弈棋事、忧虑国运三个方面进行评述。

  • 标签: 千山 香岩寺 仙人台摩崖 仙人弈棋 书法
  • 简介:武夷山摩崖石刻现存400多幅,是武夷山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石刻流传着大量的传说故事,有民间传说、文人传说、宗教传说,塑造了许多典型的物象和意象,它们共同讲述着武夷山的历史,传承着武夷山的文化命脉。

  • 标签: 武夷山摩崖石刻 传说 形象 风俗 自然观
  • 简介:在武夷山风景区九曲溪的六曲溪北,有一峰方正如屏.这就是武夷山三十六奇峰之一的苍屏峰。在苍屏峰东麓岩壁上,有两方醒目的摩崖石刻,一幅是“打倒日寇保我中华一几四〇·七·三”。另一幅是“台湾少年团到此一游”。这带有几分稚气的石刻,却为武夷山诸多石划中为数不多的革命胜迹之一。它是抗日战争时期,台湾义勇队少年团回到崇安县慰问宣传时留下的重要史迹。

  • 标签: 摩崖石刻 少年 台湾地区 武夷山风景区 抗日战争时期 九曲溪
  • 简介:一、最初的发现和传说岳阳市政协委员、岳阳文化史专家陈湘源教授新著《岳阳说古》(岳麓出版社出版,1998年)有一则关于君山摩崖石刻文字的记述(该书第24-26页):洞庭湖心小岛君山南麓的断壁巉崖间残存着三方摩崖石刻文字.一方是汉字,另外两方是外文.这两方外文从千年前被发现起,一直到今天,还没有破释为何种文字和含义.然而,民间却有许多关于它们的美丽传说,诸如说它们是秦始皇封山镇妖印上的篆字,或说是元代的八思巴文,或说是佛道符咒.陈教授为此博考史籍,遍查文献,结果是,传说毕竟是传说,并非史实."近日有人认为是西夏文或梵文,但亦未破释……"

  • 标签: 君山摩崖 字考释 岳阳君山
  • 简介:<正>锦屏、大像、禹迹三山,均为阆中县之名山。宋·何汝贤著《禹迹山院记》云:“吾乡江山名天下,载在图经者,若锦屏、大像,而禹迹居其首焉。”大像山又名仙穴山,在阆中县城东郊嘉陵江对岸,远视与塔山合为一体,因其山腰凿有高大佛像一尊,故名“大像山”。清人李元著《蜀水经》云:“汉水又北经仙穴山,山在(阆中)城东嘉陵江上,唐高士安隐居之所,有大佛像,有九层塔,亦名大像山,亦名塔子山。”清咸丰年间撰修的《阆中县志·山川志》云:大像山在塔山之右,自

  • 标签: 摩崖造像 石刻题记 阆中 禹迹 大佛寺 佛像
  • 简介:摘要广东罗定市《龙龛道场铭并序》摩崖石刻被誉为“唐代岭南第一刻”、“岭南诸碑之冠”,是广东现存年代最早的摩崖石刻,也是岭南年代最早的现存文字最多的有绝对年代的一块古碑。文章针对龙龛岩摩崖石刻的价值进行了研究。

  • 标签: 龙龛道场 摩崖石刻 价值
  • 简介:<正>西陵峡口发现的两方宋代摩崖题刻——《通远桥记》和《杨修之题刻》(载《江汉考古》1982年第一期83页)记录了宜昌古代交通、军事、建置和有关乡俗的一些情况,确系不可多得的地方史志资料,然细审所刊图片(见同期52页),并研读录文,似有脱漏.蒙潘炳元同志出示在宜昌所摄《通远桥记》原刻之照片(见图),再相校核,果有差误.兹作校补,敬求方家雅正.

  • 标签: 地方史志 三游洞 杨修 宋代 西陵峡 摩崖题刻
  • 简介:仙字潭位于福建省九龙江流域的华安县沙建乡苦田村附近。这一带峰峦起伏、九龙江的支流——汰溪自北而南蜿蜒流淌,在蚶盘山迂回向东,形成了面积10余亩的水潭。潭北岸临水的天然崖壁被风化成参差不齐的大小石面;石面黝黑,且苔蒙藤蔓、间生短竹。就在这距水面1米以上、东西约20米左右的石壁范围内,或分散、或聚集、或独处、自东向西分布着约10处的摩崖石刻

  • 标签: 摩崖石刻 新石器时代 九龙江流域 福建省 华安县 甲骨文
  • 简介:四川省阿坝州金川县勒乌摩崖石刻比较完整地保留了苯教母续和大圆满在嘉绒地区发展的历史轨迹,也显示了象雄文明在嘉绒藏区遗留下来的深层的文化积淀。通过仔细的研究和缜密的考证,文章对摩崖石刻的内容、历史年代和文化价值作出了判断。

  • 标签: 摩崖石刻 苯教 嘉绒 象雄
  • 简介:刘清征战一生,在辽东都司任职二十余年,四次带兵到船厂造船运粮,留下了著名的阿什哈达摩崖石刻,为亦失哈巡视奴儿干和奴儿干都司的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

  • 标签: 刘清 阿什哈达摩崖石刻 船厂 造船运粮 奴儿干